北宋张舜民七言绝句 村居

村居(北宋张舜民七言绝句)【北宋张舜民七言绝句 村居】《村居》是北宋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村居》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宋诗钞》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张舜民
作品原文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⑴,榆钱落尽槿花稀⑵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⑶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陂田:水田 。⑵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⑶两两:成双成对 。白话译文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作品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 。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 。这首诗採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採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 。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 。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 。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像,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 。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 。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 。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 。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 。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 。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徵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 。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 。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 。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作者简介张舜民,生卒年不详 。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邠县)人 。治平进士 。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掌机密文字,作诗讥议边事,次年十月坐罪谪监郴州酒税 。南行途经岳阳,赋《卖花声》二首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以司马光荐,除秘阁校理,监察御史 。徽宗立,累擢吏部侍郎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生平嗜画,题评精确,能自作山水 。着有《画墁录》及《画墁集》 。《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