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海坨山南麓,地处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中,总面积4671公顷,距北京市区90公里,距延庆县城25公里 。西、北分别与河北省怀来县和赤城县接壤,东、南分别与延庆县张山营镇佛峪口、水峪等村相邻 。保护区内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 。由于森林覆盖率高,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也相当丰富 。作为北京市西北方向保存最完好的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抵御风沙及空气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北京市延庆县
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
级别:国家级
区域面积:4671公顷
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保护对象:油松
管理单位: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批准时间:1986年
历史沿革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并于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从而成为北京市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1987—1989年,北京市林业局曾组织北京市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等对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专题考察 。1990—1991年,北京自然博物馆胡柏林研究员对保护区苔藓资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现已查明苔藓群落种类隶属28科62属115种 。2001年,松山保护区编制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001-2006年,保护区一期已新建标本陈列馆,教学实验楼,防火了望塔,并改造加设餐厅、商店、道路等 。这些建设对于加强管理,开展宣教教育,保护和发展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 。2004—2005年,北京市林业保护站进行了保护区昆虫和大型菌类资源调查 。2006年后,保护区明显加快了建设步伐,多方争取资金,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进行生态旅游规划、组织环境保护和防火工程论证等对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完成了电线线路改造、标本馆翻修、小型会议室建设、周边宾馆赎买、保护区确界立碑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7年,开展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包括一类样地和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样地等,建立了21块固定监测样地,对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进行长期定位监测 。2008年,保护区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生物多样性保护仍是保护区的首要工作目标 。地理环境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延庆县境内,距市区90公里,距延庆县城25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44″-115°50′22″,北纬40°29′9″-40°33′35″ 。西、北分别与河北省怀来县和赤城县接壤,东、南分别与延庆县张山营镇佛峪口、水峪等村相邻 。在保护区腹地,镶嵌有一行政村,即延庆县张山营镇大庄科村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範围功能分区是自然保护地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有效和必要工具 。分区能将不同保护级别和利用程度的场地划分开来,使保护地内某些区域得到完全的保护,而另一些区域则适当开放,为公众提供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 。截至2013年,松山自然保护区共分为五个区域,分属三种类型,包括两个核心保护区、两个缓冲条带和一个实验区域 。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松山核心区松山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是天然油松林、落叶阔叶次生林及其蕴含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因此,核心区分两部分,其中北部核心区面积为1365.1公顷,西南部核心区面积453.9公顷,总计181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4% 。核心区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保存着完好的天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区域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如确因科研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时,必须事先向保护区管理处提交申请和活动 。缓冲区缓冲区分两部分,即北部核心区折缓冲区和西南部核心区的缓冲区 。其中北部缓冲区面积为786.5公顷,西南部缓冲区面积为476.58公顷 。两处缓冲区面积共126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1% 。缓冲区是核心区与实验区的过渡地段,作为核心区的缓冲地带,可从事多种科学研究的观测、调查等到工作,但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森林採伐,一般不允许开展森林旅游活动 。实验区考虑到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生活要求,松山保护区还设有实验区域 。这是除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其他地带,包括东部的塘子沟,以及保护区入口到大庄科村的沿线区域 。这些区域长期以来的人为活动较多,现有植被相对较差,建有农舍和农田,因此基本无主要保护对象分布 。该区面积157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68% 。实验区是保护区内人为活动相对比较频繁的区域,区内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範围内开展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野生动植驯养繁殖及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保护目标自然资源植物资源松山保护区地形複杂,海拔高度变化大,从最低处的627.6m到最高处的2198.4m(大海坨峰,北京地区第二高峰) 。由海拔变化导致的温度和水分分布变化使这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和丰富的植物种类 。松山以松得名,保护区内有着华北地区唯一成片的天然次生油松林,它们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东部较为温湿的松树樑上,属于保护的核心区域 。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松山另一典型植被类型 。它们由不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主要有白蜡、榆、椴树、核桃、蒙古栎等 。混交林多分布在较乾燥的西半部,海拔1000-1600米的阴坡,是整个松山保护区植物类型最丰富的群落类型 。除油松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外,松山还有其他许多植被群落类型,其分布区域与各种自然条件具有对应关係 。根据调查,截至2013年,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09科413属783种及变种(其中野生维管束植物106科380属713种及变种),占北京地区同类植物总数的49.8%,其中蕨类植物14科18属26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88科358属682种 。松山植物区系以华北植物区系的植物为主要成分,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平原山地亚区 。保护区的植物以温带分布占优势,典型的温带物种包括-蔷薇科、禾本科、菊科、百合科、十字花科 。松山菌类和苔藓资源繁多,截至2013年,已查明的大型真菌2亚门3纲6目23科55种,苔藓群落种类隶属28科62属115种,其中:苔类6科6属6种;藓类22科56属109种 。动物资源松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比较複杂,植被状况良好,落差高达1400多米的海拔变化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动物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类为主,东洋界的种类占少数 。截至2013年,统计得知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68科216种及亚种,其中兽类15科29种,鸟类44科158种及亚种,爬行类5科15种,两栖类2科2种,鱼类2科12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金雕、白肩雕、黑鹳 。在松山,各种鸟类、鱼类、蛙、松鼠和蝴蝶是最为常见的野生动物,它们常常出现在游道的周围 。然而,一些较大的哺乳动物却十分难得见到,它们往往出没在深山少有人类活动的核心区 。2005年,松山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发现了金钱豹活动的足迹,这说明这种兇猛的哺乳动物有可能再次回到了松山 。此外,松山还蕴藏有丰富种类的昆虫,截至2013年,经调查,保护区共有昆虫多达16目98科540种(包括9科16种未知种) 。景观资源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资源较为丰富,独具特色 。保护区内植被茂密,空气清新,甘冽的清泉常年不断,生于峭壁岩缝中的油松千姿百态,还有医疗效果的塘子温泉 。秀丽的风景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条件,可以满足国内外宾客开展野游踏青、欣赏京郊山区风貌、了解乡土民风习俗的需要 。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天然次生油松林、百瀑泉、松月潭、鸳鸯岩、三叠水、听乐潭、雷劈石、回声崖、雄师饮水、金蟾望月、飞龙璧等30余处景点,各具特色 。信步景区,一览大自然风采 。山、水、石、林、古;雄、幽、险、奇、秀,给游人提供远望取其势,近视得其质,观形而悟神,怡神以冶性的画境、诗境、意境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