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荥阳


战荥阳

文章插图
战荥阳【战荥阳】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缪袭的一首诗 。。《晋书·乐志》曰:“改汉《思悲翁》为《战荥阳》,言曹公也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战荥阳》
创作年代:东汉末年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作者:缪袭
作品全文战荥阳,汴水陂 。戎士愤怒,贯甲驰 。阵未成,退徐荣 。二万骑,堑垒平 。戎马伤,六军惊 。势不集,众几倾 。白日没,时晦冥,顾中牟,心屏营 。同盟疑,计无成,赖我武皇,万国宁 。注释荥阳:位于河南省中北部 。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古战场遗址遍及全市,最着名的有楚河汉界的鸿沟,刘邦、项羽争雄的汉霸二王城,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等 。汴水,古水名,晋后隋以前指始于河南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获水,流至今江苏徐州市时注入泗水的水运干道 。陂:水边,水岸 。山坡,斜坡 。戎士:将士;兵士 。贯甲:穿上衣甲;擐甲 。洞穿衣甲 。徐荣: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 。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以及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 。堑垒:深壕高垒的防御工事 。戎马:战马 。六军: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势不集:势力不集中 。几倾:几次倾倒 。晦冥:昏暗;阴沉 。中牟:地名 。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市 。屏营:惶恐;彷徨 。赖:依赖 。创作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擅兵权,废少帝,立献帝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山东州郡共同举兵讨伐董卓,当时袁绍被各路武装联盟的首领,曹操代理奋武将军 。二月,董卓徙天姿于长安,自领兵驻守洛阳 。因董卓兵强势盛,袁绍的同盟军里没有人敢先发兵进攻董卓 。曹操出于义举在义正辞严地责备了他们之后,便一马当先,引军而西,準备据守成皋 。兵至荥阳汴水,被董卓部将徐荣打得溃不成军、惨败而归 。这首诗,描绘了荥阳之战的真实情景,歌颂了曹操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历史功绩 。诗歌採用了倒叙手法,一、二两句,开门见山,点明了战斗地点——荥阳汴水之湄、三、四两句,诗歌以凝鍊的语言,刻画了曹操率领的五千大军,一个个骁勇异常,奋勇当先,披甲驱马,直奔洛阳讨伐董卓的勃勃雄姿 。五至八句,笔势一转,写曹操到了荥阳汴水,就遭到董卓部将徐荣的伏击 。曹军阵势还未摆好,就被徐荣打退了 。徐荣部两万铁骑,踏平了曹军的深沟高垒 。“戎马伤”以下四句,紧承上文,叙述荥阳之战,曹操惨遭失败的情形:敌兵势盛、寡不敌众,“士卒死伤甚多”,“太祖我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几乎全军覆没 。紧接“白日没”四句,转入写景抒情,战斗以失败告终,曹操在败归途中,面对日色昏暗,暮色苍茫,不禁思绪万千 。最后四句,转入理智的反思 。这次战斗虽然由于盟军的狐疑观望、不能齐心协力而惨遭失败,但是由于曹操的义举,对方亦不敢轻举妄动,各盟军的力量因此得以保存 。这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表达了诗人对曹操其人的认识是独具慧眼的 。全诗二十句,以三言为主,偶差四言,铿锵有力,节奏明快 。作者简介缪袭(186年—245年),字熙伯 。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先辟御史大夫府,历事魏四主,后拜散骑常侍 。官至尚书、光禄勛 。有《列女传赞》一卷、《集》五卷 。钟嵘《诗品》称:“熙伯《輓歌》,唯以造哀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