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7年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2003—2007年 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年2月16日发布的规划 。
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皖政办〔2004〕1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的水果、畜牧、优质粮、优质油、渔业、茶叶、蔬菜、棉花、中药材、茧丝绸等农业产业化10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完善协调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科学指导农业产业化规範有序发展,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规划安徽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3号)和省计委《安徽省“十五”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一)资源状况 。我省位于华东腹地,地处两大气候带的过渡地区,地形地貌多样,药材资源极为丰富 。已查明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其中植物类药材2904种,动物类药材526种,矿物类药材92种,其他类56种,居华东地区首位,全国第6位 。全省现有商品药材3000余种,常用大宗药材300余种,其中年产量在100吨以上的20余种 。白芍、菊花、丹皮、茯苓是我省四大着名中药材,桔梗、薄荷、板蓝根等品种是国内的主要产区 。(二)药材种植 。中药材的种植是中药产业化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87.6万亩 。其中亳州拥有中药材种植面积74万亩,规模种植基地10个 。六安市发挥大别山区的药材资源优势,抓住重点特色药材基地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2.65万亩的天麻、茯苓、杜仲、厚朴、灵芝等重点药材种植基地,引种了西洋参、白朮、玄参、生地等品种 。黄山市在野生药材採集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养殖半夏、祁术、山茱萸、菊花、茯苓、灵芝、蕲蛇等药材,全市药材种植面积2万多亩,改变了单纯採集野生药材习惯,保护了自然资源,给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开闢了更广泛的途径 。(三)中药材市场 。中药材市场是中药材产业化的中心环节 。亳州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药材专业市场,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日上市量达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年成交额近100亿元 。围绕中药材专业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整个亳州市和阜阳市的界首、太和及河南省周边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储运的产业经济带 。(四)加工现状 。我省中药材的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的基础 。现有中成药生产企业91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3家,从事20余个剂型、400多种中成药的生产 。其中国家新药2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0个,2002年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工业总产值8亿元,约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七分之一,实现利税6800万元,约占全省医药工业利税的五分之一 。(五)我省中药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药材的加工度不够,集中度不高 。生产企业缺少龙头,规模偏小,品牌知名度较低 。中药材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方式原始,技术含量低,基本处于粗放型种植阶段 。2.中药产业规範化管理薄弱 。国家先后发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範》(简称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範》(简称GS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範》(简称GAP),因各种原因我省进展较慢,尤其是GAP 。3中药产业的研究开发和智慧财产权保护不够 。我省在中药的研究开发方面虽有一定的基础,但科研机构规模小,实力差,资金不足,有些领域人才缺乏,不配套,中药材智慧财产权问题尚未引起重视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世界约有80%以上的人口套用植物药进行治疗,年销售额在200亿美元以上,国际市场前景看好 。我国加入WTO后,因为智慧财产权问题对化学药品研究生产有较大的冲击,而传统中药却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省是中药资源大省,中药种植、加工、生产和科研教育有一定的基础,又有国内规模最大、辐射最广的中药材市场,中药材较低的成本、天然的品质,对国内主要药材消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北京同仁堂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在我省建立或準备建立原料药材基地,并加工生产中药产品 。我省的安科生物、丰原药业也涉足中成药生产 。我省一些独特的地产中药材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化发展的机遇和潜力空前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市场需求变化大,承受的风险大 。尤其是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信息不灵,中药材种植盲目性大,药农承受风险的能力低 。二是中药生产企业群小,市场覆盖率不高 。单箇中药生产企业规模不大,且部分是中、西药兼产,缺少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对中药材种植拉动作用有限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四是亳州市中药材市场规範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且购销假劣药材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影响我省中药的声誉 。同时,在中药材的种植生产、购销、信息传递、物流配送等方面,作用尚待充分发挥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 。以中药材资源为基础,以中药材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中药产业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实施中药GAP、GMP、GSP,规範中药材深度加工、经营秩序,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标準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实施名牌战略和龙头带动战略,实现中药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均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围绕亳州中药材市场,按照国家GAP的要求,稳步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规範化种植面积80万亩;同时大力整治规範中药材市场,完善充实市场的各种功能,使之成为影响全世界,辐射全中国的世界性中药材市场 。六安、黄山等地山区以地产优质中药材的GAP示範种植为基础,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15万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信息和产品流通的渠道,使之成为国内主要特色地产中药材种植基地 。全省中药材基地规模达到94.5万亩以上 。培育和发展中药龙头企业,重点开发中药材深度加工,争取培育1个10亿元以上,2个5亿元以上的省级中药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群,力争中药工业实现年产值15.8亿元 。将中药材加工率由现在的26%提高到30%,带动农户由19万户增加到35万户,来自主导产业收入由1050元增加到1470元 。四、工作重点(一)以实施GAP为重点,高标準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示範推广”的总体要求,突出区域特色,按照GAP要求,选定主要地产品种,建立示範田区,逐步推广扩大,实现中药材种植标準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 。1.建立亳州市中药GAP生产基地 。开展中药材GAP关键技术的研究,选择15种地道药材进行GAP标準化研究,同时完成这些品种的标準操作规程(简称SOP)制定工作 。规範化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GAP品种占60万亩 。同时,採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筛选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实现优良种子、种苗的产业化,建立亳州中药材种质资源及良种繁育产业化基地 。2.建立皖西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 。根据大别山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以霍山石斛、天麻、茯苓、西洋参、皖贝母、灵芝等品种为主,开展GAP种植技术研究,形成示範田块,逐步扩大推广;充分发挥种植专业大户,中药材经销大户的作用,培育、发展专业经济组织,建立适合山区特点的中药材技术服务谘询系统 。到200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 。3.将黄山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人文景观和中医药文化整合起来,建立华东药谷—黄山市药源基地 。重点选择贡菊、山茱萸、祁术、蕲蛇、杜仲、厚朴等地产药材品种,实施中药材GAP基地建设 。结合退耕还林,逐步扩大中药材种植比重,建设10万亩中药材GAP示範基地,力争五年内形成30万亩药材种植规模 。(二)规範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完善中药材市场功能 。实施中药GSP,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质量监督管理,规範市场经营行为,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 。建设现代中药行销网路,到2007年基本建成亳州中药配送中心,形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药材物流中心,继而开展中药材期货贸易 。开展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建成具有权威意义的亳州中药材经济指数 。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将亳州建成全球植物药交易功能最齐全的交流平台 。(三)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扶持、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形成县、市、省三级龙头企业群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规定,加快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步伐,不断扩大规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1.井中集团华佗国药厂在现有的中药製剂品种基础上,引进新工艺,改进包装和保健品开发,对现有的複方中药製剂进行剂型改造,并积极开发新药,同时与本厂品种相结合介入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力争5年内华佗国药厂达到5亿元的生产能力 。2.井泉集团在努力开发中药材市场的同时,实施中药商业GSP和中药饮片的GMP改造,扩大饮片加工规模,实现规範化、标準化生产经营,参与中药GAP基地建设,力争2007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3.济人药业有限公司採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重点开发中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新品种,年产中药配方颗粒5500吨,同时兴建中药材GAP基地,开展中药材饮片加工和经销以及中成药的生产,开发国内外市场,力争2007年达到年收入3亿元 。4.山华集团立足山区地产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抓住重点药材创品牌,组织药农建设GAP基地,介入中药、保健品的加工生产,同时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力争2007年年收入达到5亿元的水平 。(四)以科技为先导,全力推进中药产业科技创新 。增加中药产业化科技投入,加强中药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和智慧财产权产业链的连结,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求跳跃式发展 。1.打破条块分割,组织对重大研究课题的协作攻关 。对实施GAP、优质种苗繁育、饮片炮製技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材微粉化、中药现代浸提、中成药新品种、新工艺等加强研究和攻关,对科技成果实行智慧财产权保护 。2.建立完善亳州市中药产业教育体系 。制定《亳州市中医药教育办学模式实施方案》,推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创办初级、中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同时与国内外大学合作,联合办学,发展中药高等教育 。3.搞好基层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 。採取请进来、走出去,专业培训、科技下乡等办法,在3—5年内形成中药材专业科技队伍 。同时发挥科技示範作用,将专业种植或经销大户转变为种植经销科技户,并取得实效 。4.努力建立中药产销信息网路 。加快全国中药材经济指数系统的软体开发,发挥亳州中药材市场信息中心的辐射功能,与六安、黄山等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培育药材专业经济组织,发挥药材专业经济组织及药材种植大户、经销大户的作用,及时提供药材市场信息,预测市场行情,指导药材种植 。5.同国内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产销关係,把GAP中药材生产基地变成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签订长期供销契约,以销定产,防止盲目种植,避免中药材产品积压 。五、产业化实施项目(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项目1.建立亳州市中药材种质资源及良种繁育基地 。採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筛选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实现优良种子、种苗的产业化,保证药材质量,推动药材种植稳定健康发展 。2.六安市利用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1个地产特色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场所,提供天麻、茯苓、杜仲、厚朴、灵芝等地产种苗 。3.到2008年,黄山市山华集团利用基因育种技术引进培育中药材新品种10个,建成1000亩中药材示範(含种苗)基地 。(二)中药材GAP基地1.亳州市中药材GAP生产基地 。积极开展20种中药材GAP技术的研究,选择15种地道药材进行GAP标準化研究,同时完成这些品种的SOP制定工作,逐步推广规範化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GAP品种占60万亩 。2.皖西特色地产药材种植基地 。採取企业+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中药材开发模式,开展地产药材GAP的示範研究,在霍山、金寨、舒城等县重点发展地产茯苓、天麻、皖贝母、百合、灵芝、杜仲、厚朴等品种,到2007年推广到4.6万亩 。3.黄山药源基地 。以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药材品种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规划在祁门、休宁、歙县、黄山区作为药源发展区域,严格按照GAP规範要求建设,逐步发展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 。(三)中药饮片加工1.围绕中药材专业市场,按照适度规模、符合GMP标準的原则,在亳州兴建(续、扩建)一批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力争5年后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群 。2.在药材资源丰富而加工严重不足的黄山市,由山华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设年产5000吨,达到GMP标準的中药饮片加工厂 。同时对现有中药材加工厂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3.对六安市现有中药提取、饮片生产等企业进行GMP改造,扩大加工规模,儘快形成区域龙头加工中心 。六、措施与政策(一)强化服务,积极探索中药产业化发展新路1.各有关市、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的中药材产业化实施规划和产业政策 。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针对本地区具有优势的地产中药材及种植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等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目标 。2.加强中药材GAP的实施,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GMP认证,提高种植、生产加工的标準化、规範化水平 。积极参与中药材、中药饮片国家标準的制定,抢占质量技术的制高点 。3.加强指导服务 。各级药监部门要与当地有关部门配合,採取各种方式深入宣传和指导GAP、GMP、GSP的实施,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加工水平 。(二)加强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1.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实施中药材产业化的投入,重点解决中药材GAP研究实施、优质种苗繁育、中成药新品种、新工艺等基础性研究,以及中药材科技宣传培训、信息网路建设的资金困难问题 。2.将山区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在农业开发、食品放心工程、科技开发资金中增加对中药材的投入,扶持龙头企业、种植户上规模,上水平,发挥带动作用 。3.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降低门槛,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中药材科研、种植、加工和经营 。在土地承包、退耕还林中,将中药材列入经济作物,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发展 。(三)最佳化环境,加强领导1.各市要建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解决中药材产业化中的各种问题 。各地要制定和完善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吸引国内外、各行业对中药材产业化的投入 。2.各有关市、县切实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中药材产业化中的实际问题 。要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式,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要立足基层,作好宣传发动、技术培训、信息传递等工作 。3.要加强对中药产业的监督管理,整顿市场秩序,规範市场行为,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