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祺


李弘祺

文章插图
李弘祺【李弘祺】李弘祺为美国耶鲁大学博士 。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多年 。1991年出任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系主任,其后并在该大学研究院担任博士指导教授 。李弘祺于2003-2005年间应聘担任国立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并出任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以后出任交通大学讲座教授兼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委,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并创立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基本介绍中文名:李弘祺
国籍:中国
出生地:台湾
职业: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毕业院校:台南一中毕业
信仰:佛教
代表作品:科举与中国家族结构的改变
职称:教授
李弘祺 历史学教授李教授在学术界甚为活跃,曾经获得各样学术奖金及荣誉 。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史旦福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慕尼黑大学、北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地访问、演讲或从事研究,推动各项学术交流计画 。也曾担任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属下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学会的执行委员以及东京大学东亚海域文化交流计画的国际顾问 。学历情况耶鲁大学美国历史学系博士~ 1974年国立台湾大学台湾历史学系学士~ 1968年国立成功大学台湾电机系(保送)1962年 ~ 1964年省立台南一中台湾1959年 ~ 1962年省立台南一中国中部台湾1956年 ~ 1959年学术经历国立清华大学讲座教授历史研究所、东亚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中心兼东亚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中心 主任2011年02月 ~国立交通大学讲座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客家文化学院2011年 ~国立交通大学讲座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创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併兼主任2009年 ~ 2010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名誉荣休教授研究院2008年 ~国立交通大学讲座教授通识教育中心、人文社会学院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委员、人文社会学院院长2007年 ~ 2010年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评论员2007年 ~University of Tokyo Project (supported by Japa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ritime Cultural Interflow in East Asia and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Culture”.International Adviser2005年 ~ 2010年国立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历史学系、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兼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 ~ 2005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研究院第一位东亚史博士指导教授2001年 ~中国湖南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 ~世界历史学家会议(World Congress of Historians)执行委员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学会2000年 ~ 2005年国立台湾大学客座教授历史学系1997年 ~ 1997年Chinese Academy (Zhongguo Shuyuan; yearly, Hunan University, China).Foreign Editor1994年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研究院、城市学院历史系、亚洲研究课程兼城市学院历史系主任、亚洲研究课程主任1991年 ~ 2003年国立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历史研究所1989年 ~ 1989年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人1986年 ~ 1986年德国DAAD访问学人1986年 ~ 1986年美国史丹佛大学访问学人1979年 ~ 1979年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教授1976年 ~ 1976年香港中文大学讲师、高等讲师、教授1974年 ~ 1991年专着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Goverment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s in Sung China)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4.(英文版出版与1985年)宋代教育散论 台北东升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期刊论文(2007年以后)1)“科举与中国家族结构的改变”, 《科举学论丛》,2009年第二期,pp. 2-8.2) “世界史教学经验谈”, 《台湾师大历史教育》第14期(2009),pp. 1-20.3)“Classical Works in General Education in Taiwan”, in Wm. Theodore de Bary et al.: Classics for an Emerging World, 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 on Liberal Education and the Core Curriculu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2009), pp. 41-534)“林献堂、一新会以及台湾的公民社会”, 《师大台湾史学报》, 第2期(2009),页215-226 。5)“北宋历史思潮的新方向”,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 《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北京: 中华, 2008), 页49-75 。6)“宋元书院与地方文化; 吉州地区书院、学术与民间宗教,” 《湖南大学学报》卷20,第六期 (2007), pp. 5-15 。7)“省思中国人对汉学的省思:从「另一个传统的另一个传统」之优势/非优势观点谈起” (韩文),Northeast Asian Culture no. 14 (2009), pp. 273-288.8)“Skepticist Reconstruction and Sagely Truth in Contradiction: Song Attempts to Draw the Boundaries of the Historical Antiquity.” in Dieter Kuhn & Helga Stahl, ed.: Perceptions of the Antiquity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Heidelberg, Edition Forum, 2008), pp. 253-290.书评1)“Book Review: “Competition over Content, Negotiating Standards for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 Imperial China (1127-1279), by Hilda de Weerd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n Center, 2007.”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15 (2010), no. 1, pp. 203-204.2)“Mirror on the Mirror of the Mirror, a Review Essay on Mirroring the Past, The Writing and Use of History in Imperial China, by On-cho Ng and Q. Edward Wang.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vol 40, pt. II (2008), pp. 451-467. 3)“Review: The Sea of Learning: Mobility and Ident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zhou,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6”, in The Historian, (2008), pp. 359-360.4)“Mirroring the Past, The Writing and Use of History in Imperial China, by On-cho Ng and Q. Edward Wang.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Dao,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6, no. 1 (2007), pp. 97-99.5)“Review Essay: Imagine the 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Historical Nature and Modern Usefulness: on Benjamin Elman: 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xlii + 847 pp. and Liu Haifeng 刘海峰: Kejuxue daolun 科举学导论 (Stud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Wuhan 武汉, China: Huazhong shifan daxue chubanshe 华中师範大学出版社, 2005. iii, 465 pp.”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vol 13 (2006), no. 1, pp.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