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创作五律 江上

江上(李商隐创作五律)【李商隐创作五律 江上】《江上》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首联谓秋风远自三峡呼啸而来,诗人正登江楼而北望故乡;颔联谓浮云向北移动,月照楚地城乡,时值清秋,诗人仍在江乡漂泊;颈联谓投靠无门,无所适从,归路迢遥,道途多阻;尾联谓前途茫茫,道路淹滞不通 。全诗寓写悲凉之情,意境凄楚,于感叹中又包含愤慨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江上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李商隐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江上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 。云通梁苑路1,月带楚城秋2 。刺字从漫灭3,归途尚阻修4 。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5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梁苑:一名粱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围,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 。此指河南乡园 。2.楚城:指楚地 。冯浩笺注:“江乡固皆楚境 。”3.刺字:刺(于名帖)上的字(官职、姓字) 。《后汉书·禰衡传》:“禰衡避难荆州,来游许下 。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4.阻修:既阻隔,又遥远 。道阻且长 。5.道:指仕途 。淹留:羁留;逗留 。语出《楚辞·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白话译文无边无际的茫茫旷野,阵阵秋风正席捲大地 。我独自站在青江北望楼上,心中满怀着忧戚 。北去的那一片云彩,好象和家乡的路相通 。但眼前的淡淡月色,还带着楚地萧瑟秋意 。名片上的字迹,早已经模糊不清 。那回归的路途,仍然是处处布满荆棘 。放眼望前方,只能见一片茫茫烟水 。我的道路啊,竟这般坎坷艰危 。创作背景大中二年(848年)秋,李商隐欲入蜀依杜悰,行至巫峡、夔州之地,又折回江陵,途中登江楼而作此诗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这是诗人跋涉旅途上抒发愁思之作 。全诗着意表现前路茫茫的悲凉之情,意境凄楚 。首联写登楼远望景色,此处万里清江,言已出峡,点明地点与位置 。且此地无边旷野,秋风捲地而来 。故而一开篇就充溢着悽怆气氛 。颔联写仰望景色以借景抒情 。三句向北之路,借“云通”寄意;四句身在梦境,借“望月”思亲 。飘动的云象是要通向家园,但月色却仍带楚城秋意,含蓄地抒发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 。企盼回乡只能托云寄意,而自身却滞留荆楚,难以脱离 。颈联写坎坷失意,无人知遇 。那清托的名片字迹已经模糊,却找不到可托靠的人,想回北方京都的路上阻碍重重,这是失职以后辗转求告却一直失意的真实描写 。结联以烟水茫茫象徵自己前程渺茫,吾“道”不知所向:是继续“淹留”,或者是“陆发荆南”而返,诗人无法明确 。此处以慨叹句直写诗人自己遭际不顺,情绪的低沉苦闷,溢于字里行间 。名家点评清·程梦星:此亦桂岭府罢北归道中时作,曰“万里”,曰“北望”可见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卷中)清·姜炳璋:此亦不得志于时之作 。观落句,犹有余望 。(《选玉溪生诗补说》)清·冯浩:江程寓怀之作 。三、四左右顾望,下言无所遇合,更向客途,而意在急归也 。(《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二)清·何焯:(三、四)好句 。(《沈辑评本》)清·屈复:前景后情;杜诗多如此 。一、二高亮有神 。(《玉溪生诗意》卷五)清·陆鸣皋:第七句因上有“归途”句,故下一“更”字,两意一串矣 。“烟水”二字,仍滞江景,正法之紧密处 。(《李义山诗疏》卷上)清·姚培谦:此东行在道之词 。三、四承东来,五、六承北望 。七句言从此更前往也 。(分体笺注《李义山诗集》卷五)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年),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诗歌成就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崑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有《李义山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