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大学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套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几类 。教学研究型大学它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的中间层次或过渡层次 , 它与研究型大学一样教学与科研并举 , 只是教学和科研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由教学型大学建设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 是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发展的需要 , 也是许多地方大学提出的发展目标 。
基本介绍中文名:教学研究型大学
属性:大学教学分类
性 质:大学系统中的一个层次
层次划分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整个大学系统中的一个层次 , 要弄清什幺是教学研究型大学 , 需要首先了解现代大学的层次划分 。国外划分美国美国高等学校分成6大类:授予博士学位的高等学校(I类广博型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II类集中型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I类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II类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学士学院(文理学士学院;一般学士学院;学士/副学士学院);副学士学院;专业高等教育机构(授予从学士到博士各级学位, , 但至少有80%的学位集中在单一领域);部族学院(美国印第安高等教育联合会的会员机构) 。日本日本高等院校分为大学(提供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 短期大学(提供2年制的教育或培训)和高等专门学校(为15岁国中毕业生提供5年制的教育或培训) , 其中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 , 博士学位授予大学I类 , 博士学位授予大学II类 , 硕士学位授予大学和本科院校五个层次 。法国法国的高等院校可分为短期高等技术院校 , 高等专科学院 , 普通综合大学 , 重点高等专业大学 , 高等教研机构5类 。英国英国的高校主要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古典大学 , 近代大学 , 城市大学 , 新大学 , 原多科性技术学院及由其升格的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 。为方便不同国家间的高等教育交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準分类法》(1997年修订稿)将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序数5)相当于专科 , 本科和硕士生教育 , 分为5A , 5B两类:5A类是理论型的 , 学习年限较长 , 一般为4年以上 , 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计画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 , 学习年限较短 , 一般为2-3年 , 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 , 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 至于第二阶段(序数6)则是专指可获得高级研究文凭(博士学位)的 , 旨在进行高级研究和有创新意义的研究 。国内划分1996年上海智力开发研究所建议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大学 , 省部级重点大学 , 一般本科院校 , 普通专科学校 ,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类 。1997年辽宁省教育研究院邓晓春建议 , 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科研教学型大学 , 本科教学型大学和专科教学型大学三类 。2000年教育部院校设定处戴井冈等根据学校学科设定的特徵 , 学生培养层次 , 教师水平和学校科研活动开展情况 , 将普通高校分为具有研究型特点的大学 , 教学型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类学校三类 。2001年清华大学何晋秋等提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可分为研究型大学 , 教学科研型大学 , 教学型大学或学院 , 社区学院或二年制大学四类 。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按大学的科研规模将大学分为四种:研究型 , 研究教学型 , 教学研究型 , 教学型 。2004年兰州大学甘晖等人将我国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大学 , 教学科研型大学 , 教学型大学 , 高职高专院校四类 。2005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研究室主任马陆亭将我国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大学 , 教学科研型大学 , 本科教学型学院 , 专科教学型学院四类 。2005年华东师範大学戚业国将我国高等学院分为博士/研究型大学(研究I型、研究II型、博士点大学) , 硕士型大学 , 学士型学院 , 高职高专学校四类 。以上的划分各有特色 , 但大家基本认同现代大学是分层次的 , 相对一致的看法是 , 依据大学科研程度和研究生的拥有量等 , 把高校大致分为四类:即研究型 , 教学研究型 , 教学型和职业型 。分类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武书连将大学分为研究型 , 研究教学型 , 教学研究型 , 教学型四型 , 其实是按科研程度的不同把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了更细划分 。依上分析 , 如果除去专科学校 , 则本科及以上层次并冠名以“大学”的主要是三类 , 即研究型 , 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 。主要特徵建校历史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应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 , 因为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是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的重要区别 , 学科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 尤其是学术传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 不是短期能够形成的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 , 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是在50年代存在的高等学校中 , 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本科院校 , 除少数经过有效的学校合併和学科整合的省属重点大学 , 一般达不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水平 , 不应以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 。学校规模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8148人 , 其中本科院校校均规模为13937人 , 考虑到研究型大学以研究为主 , 教学型大学不少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办本科院校 , 教学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 比平均规模要大 。因此 ,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校均规模一般不少于1.5万人 , 实际上 , 我国现有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规模多在2万人以上 。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应拥有一批省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 部分特色优势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 并围绕特色学科形成学科群 , 本科一级学科有效覆盖面在4个以上 。教学研究型大学至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 学历教育涵盖博士 , 硕士和学士的完整层次 , 在校研究生比例以超过15%为宜(研究型大学在校研究生比例应不少于50%) , 年授予博士 , 硕士数必须达到较高的规模(有人提出每年授予10个以上的博士学位 , 200个以上的硕士学位作为低限标準) , 一些研究生规模较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还设有研究生院 。人才培养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 , 完成从“规律”到“原理”的转化;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设计型技术人才 , 承担从“原理”到“方案”的转化;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套用型技能人才 , 完成从“方案”到“产品”的转化 。因此 ,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知识面宽 , 应变能力强 , 综合素质过硬 , 是具有一定的複合知识 , 有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 , 以技术开发 , 技术套用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区域 , 地方和行业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 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因此 , 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具有一定数量的标誌性国家科研成果 , 每年在国外及全国一级刊物上发表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 , 年科研经费较多 , 一般而言 , 综合大学和文理大学年科研经费应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 , 理工科类大学应不少于亿元 。分析我们可以初步认为 , 全国共有本科院校720所 , 国家重点建设的38所“985工程”大学基本可列为研究型大学 , 这类大学约占本科大学总数的5%左右 , 在国内大学的综合排名约在前40位以内;未列入985建设的"211大学"和部分省属重点大学大致可列为教学研究型大学 , 这类大学约占本科大学总数的25%左右 , 在国内大学的综合排名约在200位以内;其余综合排名200位以外的近500所本科院校大致可算作教学型大学 。学校建设确立大学理念求是崇真.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 , 应当认清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 , 坚持求是崇真的办学宗旨 , 使大学真正成为探求真理 , 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思想最活跃 , 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 。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学术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 追求客观真理以学术自由为前提 。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努力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和研究土壤 , 鼓励创新 , 并在坚持学术自由的同时承担起为社会服务的学术责任 。追求卓越.大学作为研究 , 传承 , 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 , 应当保持相对独立的品格 , 坚持对现实的超越和对理想的追求 , 既适应社会 , 服务社会 , 又改造社会 , 引领社会 , 与时俱进 , 追求卓越 , 拒绝庸俗 , 绝不随波逐流 。以人为本.教学研究型大学要以育人为本 , 从学生髮展需要出发 ,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一切为了学生 , 为了一切学生;办学要以教师为本 , 尊重教师的价值 , 发挥教师的主体精神 ,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创造性 , 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真理和勇于创新精神 。正确的发展战略内涵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多经历了外延快速增长的阶段 , 已初具规模 , 应及时调整发展方略 ,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 实施质量立校和人才强校战略 , 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 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 ,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特色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具有研究型大学的整体办学优势和全方位发展的实力 , 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自身的实际 , 有重点 , 有选择的发展 , 先在某些重要工作领域 , 重点学科专业 , 重点研究领域 , 集中力量突破一点或几点 , 形成特色和优势 , 以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係 , 例如:改革 , 发展与稳定的关係 , 规模 , 结构 , 质量 , 效益的关係 , 工作重点与长远发展目标的关係 , 局部与整体的关係 , 教学 , 科研 , 社会服务的关係 , 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係 , 学校自身改革发展与社会经济 , 政治 , 文化等发展的关係等 , 突出重点 , 统筹兼顾 , 推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管理模式如果说 , 教学型大学管理的重心偏上 , 主要在学校;研究型大学的管理重心偏下 , 主要在学科的话 , 则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重心在中间 , 主要在学院 。因此 , 教学研究型大学应逐步推行学院制管理 , 实行学校主导 , 学院主体的管理模式 。整合学院构架 , 应从学校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 , 本着既遵循学科规律,又尊重传统 , 突出特色的原则 , 合理划分各学院的教学科研职能和学科发展重点 , 理顺学校的教学科研组织架构 , 构筑合理的学院结构体系 。下放管理权力 , 推行学院制管理 , 学院应具有相应的管理和办学自主权 。学校应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 使学院不仅具有管理教学 , 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事权 , 同时具有与之相应的财权 , 人权和教学科研资源的调控权 。明确学院责任 , 在切实保证学院在教学 , 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和应有权力的同时 , 学校应明确各学院的责任 , 制定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 , 加强对学院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 不断强化学院管理职能 , 真正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办学职能牢固确立教学的基础地位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任务 , 教学研究型大学概莫能外 , 因此 , 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牢固确立教学的基础地位 ,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建立符合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 。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的区别 , 主要在科学研究比重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 , 因此 , 要激励科研人员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需要 , 积极承担高层次的科研课题 , 争取获得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推出学校的科研品牌 , 同时 ,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 积极发展校办科技产业 ,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拓展社会服务的功能 。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把服务区域 , 地方和行业发展放到办学的突出位置 , 发挥特色 , 注重实效 , 着力解决区域 , 地方和行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 以服务为宗旨 , 以贡献求发展 ,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 , 地方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人才培养 , 科技创新 , 决策谘询 , 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加强学科建设突出重点学科建设 。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 应该按照“突出重点 , 提升整体”的建设思路 , 重点发展对其它学科发展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 , 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学科和具有实际需求的套用学科 , 交叉学科 , 在人力 , 物力 , 财力上给予倾斜和保障 , 努力提高建设成效 , 使之真正发挥学科建设方面的引领 , 示範作用 。凝练学科方向 。每个学科都应该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 , 基础 , 优势学科立足于在创新理论方面抢占先机 , 套用 , 交叉学科争取在高科技和产业化方向寻找创新点 , 从而形成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实际 , 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学科方向 , 在服务地方和行业的过程中培育鲜明的学科特色 。加强学术队伍的建设 。教学研究型大学要重点培养和引进对学科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 组建学历 , 职称 , 年龄和学缘等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 , 努力造就一支数量适度 , 素质优良 , 结构合理 , 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 。加强学科条件与学术环境建设 。学校在学科建设上要捨得投入 , 为学科发展提供所需条件和设施 , 切实加强以重点实验室 , 重点社科基地,研究所为核心的学术平台 , 学科基地的建设 , 营造宽鬆 , 包容 , 和谐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 创新学科建设的管理机制 , 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 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