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状龙


钉状龙

文章插图
钉状龙【钉状龙】钉状龙(属名Kentrosaurus)又名肯氏龙,为剑龙科(Stegosauridae)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坦尚尼亚的敦达古鲁组(Tendaguru Formation),生存年代为晚侏罗纪的启莫里阶,约1亿5570万到1亿5080万年前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钉状龙
拉丁学名:Kentrosaurus
别称:肯氏龙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蜥形纲
亚纲:双孔亚纲
目:鸟臀目
亚目:装甲亚目
科:剑龙科
属:钉状龙属
种:钉状龙
分布区域:东非坦尚尼亚
体长:5米
身高:1.5米
生存年代:1亿5000万年前,侏罗纪晚期
基本简介钉状龙与北美洲的剑龙属(Stegosaurus)是近亲,但是体型大小、身体灵活度、与防御用的板甲形状不同 。成年钉状龙的身长约4.5公尺,钉状龙的后背到尾巴分布者尖刺,而非板甲 。肩膀或臀部两侧可能有尖刺 。
钉状龙

文章插图
钉状龙钉状龙是在1915年由德国古动物学家Edwin Hennig命名 。Kentrosaurus之中的kentron/κεντρον源自希腊文中的κεντρον(kentron),意思是“尖刺的”;而sauros/σαυρο?'意为“蜥蜴” 。而种名则是以化石发现处为名 。晚白垩纪的角龙下目尖角龙的属名(Centrosaurus),也是来自相同的希腊文字源,但尖角龙字首改为"C",以避免混淆 。钉状龙属于剑龙类,不过它的个头只有剑龙的四分之一,跟一头大犀牛差不多大小,算是剑龙家族里的小个子 。
钉状龙

文章插图
钉状龙钉状龙与剑龙生活在同一年代 。它啃食地面上低矮的灌木植物 。用四条短粗的小腿载着沉重的身躯行走 。钉状龙从背至尾,贯穿着两排甲刺 。前部的甲刺较宽,而从中部向后,甲刺逐渐变窄、变尖 。在双肩两侧还额外长着一对向下的利刺 。就像如今的豪猪一样,钉状龙用这些甲刺作为自己防身的武器 。钉状龙生活在一些体形巨大的恐龙周围,如腕龙和叉龙,这些庞然大物生活在今天东非的坦尚尼亚一带 。在1909年到1912年,一个德国挖掘团队在东非发现了数种新恐龙,钉状龙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它暗示了坦尚尼亚与莫里逊组的较早期类似关係,莫里逊组位于落矶山脉的东部 。在这个挖掘团队的三个科学家中,Edwin Hennig在1915年首次叙述钉状龙 。柏林洪堡大学的洪堡博物馆过去曾经过展示一个几乎完整的钉状龙化石,但洪堡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轰炸,而大部分钉状龙化石已经遗失 。物种特徵钉状龙体型较剑龙属小 。钉状龙身长4.9公尺,体重也较剑龙属小(但至今还没有準确的估计) 。在剑龙类恐龙中,钉状龙的体型小 。钉状龙的嘴部有小型颊齿,可能以蕨类与低矮植物为食 。后肢的长度为前肢的两倍,脚部有蹄状趾爪 。
钉状龙

文章插图
钉状龙钉状龙的臀部有个空腔,一度被认为是第二脑,但这里可能只有控制后肢与尾巴的神经,或是储存糖原体来激发肌肉的功能 。钉状龙的装甲与剑龙属的装甲相当不同 。钉状龙有许多小型骨板沿者颈部与肩膀排列 。而背部后方与尾巴通常有6对尖刺,每个尖刺长度为1呎 。如同其他剑龙类恐龙,例如欧洲的勒苏维斯龙,钉状龙另有一对尖刺从臀部(也可能是肩膀)往后延伸 。剑龙属的骨板可能作为体温调节作用,而钉状龙的尖刺可能只有自我防卫的功能 。钉状龙可能曾被类似异特龙的兽脚类恐龙所猎食 。钉状龙可左右挥动它们有尖刺的尾巴来避免被攻击 。而钉状龙臀部两侧的尖刺也可保护它们免受攻击 。生态习性钉状龙的化石发现于坦尚尼亚的敦达古鲁组(Tendaguru Formation),至今已发现两个骨骼,以及零散的骨头,分别来自于成年与幼年个体 。这个地层的年代为晚侏箩纪的启莫里阶,约1亿5570万到1亿5080万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