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塔( 三 )


华严寺塔

文章插图
华严寺理论核心华严宗的理论核心主要包括“法界缘起”和“圆融无碍”两个方面 。法界缘起 , 即认为精神性的“一真法界”或“一心法界”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本原 , 客观世界中的一切现象均由“清净心”、“随缘”而起 , 离开“一心” , 别无它物 。在此“一心”的作用下各种现象虽然千差万别 , 但它们无不像“月映万川”那样统摄于“一心” 。所谓“圆融无碍” , 是说“无尽缘起”的现象虽是一种体用关係 , 但体用之间并非殊绝悬隔 , 而是体用全收、圆通一际 , 相入相即、圆融无碍 。因此 , 举一尘而尽宇宙 , 舒一念而该发九世 。此事即彼事 , 此法即彼法 , 事事无碍 , 法法平等 。在“圆融无碍”思想的支配下 , 华严宗在佛教内部调和各派思想 , 对外则主张融合佛儒道三家 。这种圆融一切的思想 , 正是盛唐大一统局面的一种反映 。
华严寺塔

文章插图
华严三圣影响华严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华严宗思想对宋代形成的理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朱熹的“理”或“太极”并不就是华严宗所谓的“理”或“性” , 其“生生不穷”之说也不是“一多重无尽“之说的简单重複 , 但其思维途径上的类同 , 却不能说是偶合的 。华严宗的教义体现了汉地佛教高层次的文化心理特徵 , 非常适合以士大夫为主体的信徒们的胃口 , 那些性格豪迈奔放 , 而富有浪漫气息的文人或思想先驱者对华严宗饶有兴趣 。宋代文豪苏东坡研习华严经典 , 深感兴趣于华严宗的事理无碍、万事万物都是“一真法界”体现的学说 。因此在诗文中写道:“孤云抱商丘 , 芳草连杏山 。俯仰尽法界 , 逍遥寄人寰” , “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清末戊戎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谭嗣同 , 在所撰名作《仁学》一书中 , 採取了华严宗“法界缘起”的理论 , 认为法界、众生界都是由“仁”、“性”、“灵魂” , 亦即“性海”所立 , 并由此论证了三世一时 , 一多相容 , 天地万物只是“同一大圆性海”的一部分 。其中 , 人只是一个现象而已 。由此观之 ,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 , 为变法慷慨赴死的豪迈性格 , 其实是有深厚的华严宗佛学渊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