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乡

丹凤乡【丹凤乡】丹凤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北部 。乡人民政府驻地莫河坎,距县城13公里左右 。乡因境内有一丹凤山,故名 。东与建兴镇、义丰乡接壤,西与西充县义兴镇相邻,南与碾垭乡为界,北与西充县中南乡槐树镇相接,距县城35公里,是南部的南大门 。全乡幅员面积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35亩,总人口11792人,3194户,其中非农人口1019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丹凤乡
行政区类别:四川省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政府驻地:莫河坎
电话区号:028
邮政区码:611338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北部
面积:20.5平方公里
人口:11792人
方言:大邑话
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车牌代码:川A
明清时期明万曆时,今丹凤地区为沐德乡地;清代乾隆时为北信乡地;清 、鹹丰起为北乡三甲地,设定安靖、兴盛、六合、庆平4个团,称“下四团” 。今水鸭村时属北乡二甲德胜团地 。团下设甲、牌 。民国年间民国2年,三甲改为三区 。22年北乡改为第六区 。24年,三区下四团地置龙泉乡,因境内有龙泉寺而得名 。治所在龙泉寺,辖20个保 。27年4月缩编为13个保 。29年,治所迁高庙子,辖13个保,129个甲 。次年1月,调整为10个保,103个甲 。解放后解放后,龙泉乡仍置 。1951年9月,保、甲改为村、小组 。1952年1月土改结束时,全乡辖10个村,村下为居民小组 。乡人民政府初驻高庙子,后迁东溪六只角,再迁莫河坎 。1956年1月,普陀乡盐井、水鸭2村划属龙泉,此乡火龙、歧山2个村划属复兴乡 。2月,凤凰乡划来游家、萧岗2个村 。1958年10月,龙泉乡建制撤销,所属西廊、共和2个村划属和平乡,其余行政区域与复兴乡合併置朝阳乡,同时成立朝阳人民公社 。乡人民委员会驻龙光寺,辖10个管理区,49个生产队 。1961年8月,原复兴乡行政区域划出,复兴乡复置 。12月,朝阳乡复名龙泉乡,并成立龙泉人民公社 。乡人民委员会迁回莫河坎,同时游家、萧岗2个村划出还属凤凰乡,和平乡(公社)原西廊村刘田坝以下地区划来置西廊大队 。1962年8月,盐井大队划属灌口乡 。至此,龙泉乡(社)共辖12个生产大队,88个生产队,后又调整为90个生产队 。1968年9月,龙泉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政区只称龙泉公社,不再同时称龙泉乡 。1983年12月,龙泉公社改为丹凤公社 。1984年3月,丹凤公社改为丹凤乡,下辖12个村,88个村民小组 。乡镇概况科教文卫丹凤乡内有乡国小1所、村小7所;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4个,共 有医务工作者22人;有畜牧兽医站1个,兽医10人;有广播文化服务中心1个,从业人员5人;有农业服务中心1个,从业人员9人;有邮政代办所1个,从业人员2人;有自来水厂1个,从业人员2人;有电信代办所1个,从业人员1人;党委人大政府工作人员共14人,全乡有党支部16个,共有党员346人 。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水电站2座,蚕场1个,年生产蚕种5万张 。

丹凤乡

文章插图
丹凤乡经济作物全乡主要粮经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花生、红苕、豌立、葫豆、海椒、棉花等,家禽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 。2004年生猪出栏11000头,牛、羊出栏1200头,小家禽出栏30万只,粮食总产6654吨,油料总产1060吨,水果产量460吨,有劳动人口6135人,劳务输出3100人,劳务收入1500万元 。农业总产值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 。基础设施住行丹凤乡以国道212线为依託,全长1500米 。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居 民1100人 。场镇有自来水厂1座,安装路灯1200米,共80盏,全乡有乡村道路45公里 。2001年对丹凤乡至新南场,丹凤乡至中和井,丹凤乡至李广山三条公路进行了改扩建,总计14.2公里,建成了泥结碎石路,实现了可晴雨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