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辗转4000余公里的“正名”之旅

新华社客户端南京8月6日电(采访人员何磊静)8月4日上午,无锡惠山区梅泾村村民徐大英在家人陪同下,特意带着新办的户口簿,将两面锦旗分别赠送给梅泾村和石塘湾派出所,感谢工作人员连日来的辛苦付出。

村委|辗转4000余公里的“正名”之旅
文章插图

锦旗背后是怎样的暖心故事?原来,惠山高新区多部门通力合作,带着徐大英和她家人历时6天5夜辗转4000余公里,终于解决了她的心头难题:被冻结了30年的户口。
徐大英1969年生于四川省洪雅县槽渔滩镇玉岚村。机缘巧合,于1991年来到无锡洛社镇。1998 年,她与梅泾村村民陈盘清登记结婚。因身体原因,徐大英几乎不出门,与四川娘家联系也不多,错过了身份证换代,致使其户口被户籍地公安机关冻结了30年。
在近期一次走访巡查中,梅泾村网格员偶然发现徐大英长年因户籍未迁入本地,导致其无法享受当地医疗补助等基本生活保障和村级福利,其家庭生活状况也一直较为困难。
考虑到徐大英及其家人经济困难,梅泾村决定由工作人员陪同徐大英一家回四川办理户籍迁移手续,车旅费由梅泾村承担。
此时,徐大英的心情是复杂的,激动难掩却又心有担忧。徐大英儿子说:“母亲自来到无锡之后,便再没有回过四川娘家,且时间过去太久了,身份信息也查不到,母亲总觉得没什么希望,所以一直不想麻烦村委。”
7月11日,在梅泾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涛陪同下,徐大英及其家人顺利踏上开往四川老家的列车。火车转汽车,在路上颠簸了18个小时左右之后,终于在第二天凌晨3点,顺利到达槽渔滩。7月12日一大早,张涛通过村委开具的介绍信,在槽渔滩派出所的热情协助下,相继办好了身份信息采集、户口迁移前期手续等“解冻”工作。

村委|辗转4000余公里的“正名”之旅
文章插图

7月16日23时,徐大英一行乘坐的列车返回无锡,她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回想起过去140余小时的“正名”之旅,虽因暑期出行高峰而多次中转,回程途中甚至还遭遇泥石流的“小插曲”,但在村委的大力协助下,困扰自己30年的户口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徐大英的内心百感交集。
【 村委|辗转4000余公里的“正名”之旅】出站后,徐大英握着张涛的手,不住地说“谢谢”,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8月4日,当拿到自己的户口簿后,徐大英盯着看了很久,泪水止不住地流过脸颊,这才吩咐儿子,“一定要给村委送面锦旗”。
徐大英的农村养老保险等也正加急办理中,待所有工作完成后,她的家庭预计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10000元。对于村委这一“雪中送炭”之举,附近村民纷纷翘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来源:新华社江苏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