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士章【谢士章】谢士章(1581-1637):字含之、与苏,号石渠,明朝诗人、书画家,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杨依村,江西宁都知县陈时言是贵州省普安州的举人,收为养子,因名陈士章 。在贵州成长,万曆丙辰 (1616)进士 。历任知府、广东副使、云南临沅道右参政(从三品) 。作《谢石渠先生诗集》 。
基本介绍本名:谢士章
字号:含之、与苏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杨依村
出生时间:1581
去世时间:1673
主要作品:《谢石渠先生诗集》
人物简介万曆四十年(1612)考中举人 。万曆丙辰 (1616年),以籍隶普安陈姓考中进士,登第并对养父母尽孝对陈氏兄弟尽责后,疏陈情奏请複姓谢 。历任广东增城知县、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添注主事、广东清吏署郎中主事、云南楚雄府知府、重庆府知府、广东副使、云南临沅道右参政(从三品) 。谢士章为官颇有作为、亦有善政,虽累官参政,却不汲汲于功名利禄,性嗜山水,安于淡泊,耽于吟咏 。故清陈田谓其诗“恬静之意,清俊之篇,不亚君采诗” 。他豁达明敏,治尚宽简 。增城知县任上,有巨盗骆臣八等为害乡里,士章以计擒获 。每到一任,即兴学修仓,置田捐设会讲,修城隍寺庙 。他的得意门生陈子明,是明末清初江南鼎鼎有名的岭南才子 。家属妻妾子女据《珍溪东山谢氏族谱》载:“妻唐氏,贵阳人,诰封淑人,生于万曆十一年(1583)癸未九月二十六日,殁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正月十三日午时 。葬仁义乡陂阳里高屋上蟠龙形乾山巽向,傍祖源 。子一,谢复麟;女二,长适邹克瑁,次适甘士兰(江西人,清乾隆时为揭阳县幕宾,死葬于西城外,甘公池以甘公墓得名) 。”“副室熊氏,子谢复骥;女一,适贵州同科进士马士英三子 。”他的儿女亲家马士英,还是同科进士 。“副室凤氏,生于万曆二十七年(1599)已亥九月七日酉时,殁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正月九日申时,葬安福乡三十二都七里村,子谢复骏 。”关于谢士章的儿子,据《宁都直隶州志》载“谢家麟,士章豚子,授翰林待诏(正六品) 。”“谢家骥,士章次子,广东操捕都司 。谢复秀,士章从子,淮安府游击 。”《珍溪东山谢氏族谱》载:“复麟(与苏长子),字伯祥,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正月授翰林院待诏,清顺治二年(1645)乙酉补选本省丰城县教谕,万曆四十二年(1614)甲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生 。妻蔡氏,子二,如阜、如月;女适匡输村赤生公长孙 。副室蓝氏,子三,如山、如冈、如川;女一 。”“复骥,字仲清,官广东都司,妻罗氏,子如鸿 。”“复骏,字季良,内阁中书,生于天启二年(1622)壬戌十二月十三日子时,殁于康熙十六年(1677)丁已五月五日戊时,妻杨氏 。子二如琳、如琅;女二 。”养父陈时言谢士章的养父陈时言,贵州安顺府普安州人,于万曆辛巳、壬午、癸未年间(即1581——1583)为宁都知县,生父谢蒙恩为本县增广生员,因养父与生父以文字德行相知,遂为师生莫逆之交 。因谢士章却生而善病,形羸骸弱,卜其命相,鹹谓宜重託怙恃(即应过继于他人) 。时养父已年皆五十却尚无子嗣,每每向其亲生父母泣语无儿之叹,当发现他发现谢士章从小生得差有眉宇,且又有感梦,因此请求本县举人苏大成、吴天德,持币诣本生父母之宅,襁负至署,抚鞠为子,时年三岁,抚养宁都县署中 。后随养父回到贵州,却因两地达数千里之遥而音向杳绝 。直到谢士章的同胞兄弟寻至京师才得以相认,相见后双方抱头而泣 。时值已他任广东增城知县三年,考满例当得勅赠父母,于是打算上疏複姓 。但是,想到养父母的教养之恩,涓涘未报,心有不忍,决定还是先让养父母叨恩得赠相同的官职 。先后两次让养父母叨恩赠官,在南京刑部主事三年期间,又覃恩封养父母相同的官职 。并养父母去世守制六年 。生父谢蒙恩养父去世后,因其家庭遭外侮内艰,而力加保护,竭尽犬马之力 。然而他每每想起亲生父母,身前一介寒儒,身后家徒四壁,胞兄弟又零丁艰苦,餬口尚难,而自己已享受二千石之厚禄,一想起亲生父母三十年不得见面,心中非常难过,于是于崇祯元年(1628)二月初五上疏複姓 。皇上批准后,让其生父谢蒙恩貤赠中宪大夫(正四品),母李氏貤赠恭人(正五品) 。为此,他赋诗七绝《洁吾易号一默》:“历尽风尘老世情,岁寒松柏尚精神 。于今学得修真性,改号新称一默生 。”(见《珍溪东山谢氏族谱》 。)随即回乡拜祖,期间在宁都县城游翠微峰游玩,赋诗七律《仲秋七日游金精》:“支筇挈伴入壶天,踏破山中一路烟 。逕到穷时云出引,峰于高处日相连 。桃泉秋气凉衣袂,薜苈深阴覆几筵 。济胜年来衰几许,今朝双屐觉蹁跹 。”(见《宁都直隶州志》 。)《宁都直隶州志》载有谢士章的父母:“谢蒙恩,庠生,以子谢士章赠中宪做大夫(正四品),妻李氏赠恭人(正五品) 。”又据《珍溪东山谢氏族谱》载有谢士章的父亲:“谢文宠,名蒙恩,号莲江,因居黄泽莲江,故遂以为号 。幼颖慧能文,年十七为诸生,即为乡中缙绅先生所重,自郡大夫、令邑而上有徵,故大嗣者成求让子 。邑侯养讷陈公与公以文字德行相知,遂为师生莫逆交,以子士章贵显,诰赠中宪大夫 。生于明嘉靖八年(1529)乙丑十月四日,殁于万曆十三年(1585)乙酉七月六日寅时 。妻罗氏 。子二,与善(字凤泽)、与益(夭);女适李遇春 。继配李氏,恭人,嘉靖七年辛丑十月一日戊时生,万曆二十年甲午六月四日子时殁 。子五,与蕃(字茂合)、与蓉(字兰合)、与芹(字芸合)、与芬(字莘合)、与苏(即谢士章);女适杨波 。”《谢石渠先生诗集》重见天日2005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科院图书馆共百余名专家学者,对被乾隆禁毁的图书经过收集和整理,所编纂的《四库禁毁书丛刊》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使这些劫后重生珍贵的书籍重见天日 。据《四库禁毁丛刊目录·书目举要》载:“《谢石渠先生诗集》十三卷,(明)谢士章撰,明天启间刻本集部,第181册—001页 。”清军机处所编荣柱所刊英廉等所编辑的《禁书总目·违碍书目·销毁抽毁书目》:“《谢含之集》,谢士章着 。属违碍、应毁类 。”《谢石渠先生诗集》包括《笑玉轩集》1卷、《计偕集》1卷、《懒云集》1卷、《游罗浮集》1卷、《七星岩集》1卷、《粤闱漫集》1卷、《燕台集》1卷、《秋似亭集》3卷、《退食轩集》1卷、《郢中集》1卷和《巴音集》1卷,共13卷,合计诗565首 。以上诗集多为“善本”,只有《燕台集》是1首,《懒云集》只见上集,《七星岩集》是5首,说明《燕台集》、《懒云集》、《七星岩集》的大部分诗已禁毁 。既然这三集的大部分已被焚毁,有些诗集无序言,说明还有若干集可能已被全部焚毁而蕩然无存 。《谢石渠先生诗集》开卷首集《笑玉轩集》首页的眉注位置有手写的“违毁”二字,且“毁”字是加上“火”字偏傍的,大部分好诗被无情的一把火烧得乾乾净净 。从现存的《谢石渠先生诗集》来看,其中1621至1623年的大部分诗已被焚毁 。由于《谢石渠先生诗集》文学价值颇高,故未被全部焚毁,有幸部分保留在国家图书馆,诗集第一页的第一行下侧,钤有“国家图书馆收藏”字样的篆体图章 。统览现存的《谢石渠先生诗集》,大多为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送别诗、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祝寿诗、悼亡诗、仙佛诗,未发现其中有什幺明显指向,然而统阅全集,却又不难发现,为与他联诗者,以及作序、校对者,多为明王朝大臣,清王朝对头,如总督凤阳军务的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兵部尚书田百源,抗清名将丘禾嘉、同情并支持反清义军首领的陈子明、兵部尚书王应熊等人 。《燕台集》从《燕台集》中唯一倖存的《壬戌仲春,同游奉耒张雨苍、薛龙阜前辈,游米仲诏园,再游李贵戚海淀,是日量力而行雨促归》可知,此诗作于天启二年(1622),即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七年 。由此看来,《燕台集》应是1622年前后作者在北京参加选考时所作 。1616年,明万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复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1618年,明万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1619年,明万曆四十七年三月,发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六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接着準备迁都瀋阳,改瀋阳为盛京 。面对强敌的入侵,谢士章必然是义愤填膺,且感慨良多,岂能无诗?由此可推知,《燕台集》中大多数充满爱国情怀的诗已被乾隆彻底焚毁了 。《七星岩集》其中《粤之端州距郭三里有七星岩,岩中洞穴玲珑,石形恠幻,志载为天帝铁觞百神之处,岩前汇流为壑,七星连珠,水次如魁如杓,春涨以艇,秋渴以屧亦欲界之仙都也,予四年粤尹,于考成之日是,赴谒制府,始得以汗漫从之,领略之余,仅得诗四首,聊以纪事,固不避其唐突山耳》一诗,为天启元年(1621)游肇庆市七星岩时所作,应为《燕台集》诗作前一年 。《懒云集》其中《予以癸亥王正即领司圜之役,匝月始告竣,月内凡雨雪灯月之夜,无不身涉似牢落,况味唯云曹得之,因念及圜中之愁苦,怨叹此夕,当有不可言者矣,聊即夜景,各制一诗,用破孤闷,并示恤累之意》一诗,应为天启三年(1623)正月在刑部期间所作,为《燕台集》诗作后一年 。九言诗《元夜大雪》鉴赏《谢石渠先生诗集》的《懒云集》上卷有一首《元夜大雪(九言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