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鹳


白鹳

文章插图
白鹳【白鹳】白鹳(英文名称:White Stork)是欧洲白鹳和东方白鹳的通称 。属大型涉禽 。其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羽,成鸟具细长的红腿和细长的红喙 。共有三个亚种,大小略有不同 。嘴长而粗壮,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 。白鹳在欧洲是非常有名的鸟,常常在屋顶或烟囱上筑巢 。为食肉动物,其食性广,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 。觅食地大部分为具低矮植被的浅水区 。一夫一妻制,但非终生 。雌鸟通常每年产4枚卵,孵化需33-34天,58-64天后出巢 。
分布于欧洲,非洲西北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南部 。其为长途迁徙性鸟类,在撒哈拉以南至南非地区或印度次大陆等热带地区越冬 。在欧洲,白鹳有“送子鸟”之称,被认为是吉祥鸟 。白鹳是德国的国鸟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白鹳
拉丁学名:Ciconia ciconia;Ciconia boycian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鹳形目
科:鹳科
属:鹳属
种:欧洲白鹳;东方白鹳
亚种:3亚种
命名人及时间:Swinhoe 1873
英文名称:White Stork
形态特徵白鹳为大型鸟类,体长90-115厘米,翼展195-215厘米,体重3000-3500克 。寿命26年 。翅膀长且宽,可滑翔 。飞行时,脖子向前伸,腿向后伸,超出其尾尖 。与其他鹳鸟类似,其腿、颈和喙都非常细长 。羽毛主要为白色,翅膀处具黑羽 。主翼羽、副翼羽、初级覆羽、上翼大覆羽、肩羽、小翼羽为黑色,具绿色或紫色光泽 。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侧羽缘和羽尖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 。前颈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期间能竖直起来 。鸟喙为红色,喙形较直,不向上翘,嘴基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 。眼周、眼先和喉部的裸露皮肤均为黑色,虹膜为褐色或灰色,眼眶周围的皮肤为黑色 。成鸟腿为鲜红色 。雌雄两性在外观上完全相同,只是一般雄性体型大于雌性 。幼鸟羽毛浅棕色、灰暗,鸟喙、眼周、眼先和喉为黑色 。栖息环境白鹳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 。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居民点,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 。冬季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和沼泽地带 。会避开高大的野草和灌木丛生的地区 。生活习性白鹳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常成群活动 。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 。觅食时常成对或成小群漫步在水边或草地与沼泽地上,步屐轻盈矫健,边走边啄食 。休息时常单腿或双腿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颈缩成s形 。有时也喜欢在栖息地上空飞翔盘旋 。在地上起飞时需要先在地上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煽动两翅,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才能飞起 。飞翔时颈向前伸直,脚伸到尾后 。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 。性机警而胆怯 。如有入侵者,常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恐吓行为 。即通过上下嘴的急速啪打,发出一种“嗒嗒嗒”的嘴响声,并伴随着颈伸直向上,头仰向后,再伸向下,左右摆动,两翅半张和尾向上竖起,两脚不停的走动等一系列行为动作 。单独或成对漫步在水塘岸边或开阔的沼泽草地上,边走边啄食 。有时还长时间地站立在地上不动 。性情温顺,活动时沉默无声,是一种较为安静的鸟类 。但在繁殖期间或者受到入侵者干扰时,也能通过上下嘴的急切拍打而发出一种“嗒嗒”声 。它的食物主要有蛙、蝌蚪、蟾蜍、蛇、蜥蜴、蚯蚓、蚱蜢、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和昆虫幼虫,有时也吃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以及鸟卵等 。常单独或成小群觅食,在食物丰富的地区也常集成大群觅食 。觅食主要在白天,也有时在有月亮的夜晚觅食 。觅食方式主要是还过视觉 。觅食的时候身体前倾,头颈向前伸,轻盈而缓慢地大步行走,找到食物后迅速用嘴捕获,有时也在水中通过触觉探测觅食 。饱食后常站在地面上休息,有时也将嘴插入前颈下面的羽毛中 。在水中觅食时则主要通过触觉 。通常单独漫步在水边浅水处,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水中,一边缓慢的向前行走,一边不时的将半张着的嘴插入水中 。除吃动物性食物外,偶尔也吃少量植物叶、苔藓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以及沙粒和小石子 。白鹳是迁徙性鸟类,主要迁往热带非洲和印度次大陆一带越冬 。迁徙主要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运动,从而可利用很少的能量,进行长距离迁徙,因此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 。迁徙的时间大多在上午至下午天气最热的时候,每天迁徙的距离可达100-200公里 。在地上起飞时,要先在地上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地煽动翅膀,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才能飞起 。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远远突出于尾羽的外面 。既能煽动两翅进行鼓翼飞翔,也能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高空滑翔,特别是迁徙期间,在进行鼓翼飞翔时两翅煽动较慢,显得从容不迫,并常常和滑翔交替进行 。两翅鼓动速度为每分钟170次,飞行速度达每小时40-47公里,飞行高度可达1600米以上至3600米的高空,在迁徙期间甚至出现在4300米的喜马拉雅山上空 。从欧洲繁殖地迁往南非越冬地,最远的迁徙距离往返可达20000多公里以上 。在德国曾经记录到一只25岁的欧洲白鹳,在一生中总计迁徙了大约500,000多公里的距离 。秋季大多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迁离繁殖地,春季于3-4月离开越冬地 。迁徙时集成大群,每群常在500只以上,最高记录为21000多只 。分布範围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亚美尼亚、奥地利、亚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札那、保加利亚、布吉纳法索、蒲隆地、喀麦隆、中非共和国、查德、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象牙海岸、克罗地亚、赛普勒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亚、爱沙尼亚、衣索比亚、法国、加彭、乔治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索、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义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赖索托、利比亚、列支敦斯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拉威、马里、马尔他、茅利塔尼亚、摩尔多瓦、黑山、摩洛哥、莫三比克、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尼日、奈及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达、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安达、沙乌地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维尼亚、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原产地不确定:斯里兰卡、苏丹、史瓦济兰、瑞典、瑞士、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亚、泰国、多哥、突尼西亚、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西撒哈拉、叶门、尚比亚、辛巴威 。旅鸟:安提瓜和巴布达、刚果、芬兰、甘比亚、冰岛、爱尔兰、赖比瑞亚、挪威、俄罗斯联邦、圣赫伦那、阿森松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塞席尔、狮子山、英国 。分布不确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