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鬼

订鬼【订鬼】《订鬼》是汉代思想家王充所写的一篇文章 , “订鬼”即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 。王充从生活实况出发 , 尽力地解释了“鬼”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 在当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订鬼》
创作年代:汉代
作品出处:《论衡·订鬼篇》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王充
作品原文凡天地之间 , 有鬼 , 非人死精神为之也1 ,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2 。致之何由3?由于疾病 。人病则忧惧 , 忧惧见鬼出 。凡人不病则不畏惧 。故得病寝衽4 , 畏惧鬼至 。畏惧则存想 , 存想则目虚见5 。何以效之6?传曰7:“伯乐学相马 , 顾玩所见8 , 无非马者9 。宋之庖丁学解牛10 , 三年不见生牛 , 所见皆死牛也 。”二者用精至矣11!思念存想 , 自见异物也 。人病见鬼 , 犹伯乐之见马 , 庖丁之见牛也 。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 , 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12 , 身体痛 , 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 ,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13 , 立守其旁 。病痛恐惧 , 妄见之也14 。初疾畏惊 , 见鬼之来;疾困恐死 , 见鬼之怒;身自疾痛 , 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 , 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15 , 或泄于目16 , 或泄于口 , 或泄于耳 。泄于目 , 目见其形;泄于耳 , 耳闻其声;泄于口 , 口言其事 。昼日则鬼见 , 暮卧则梦闻 。独卧空室之中 , 若有所畏惧 ,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17 。觉见卧闻 , 俱用精神18;畏惧存想 , 同一实也19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为:变成 。2、存想:想像 。3、致之何由:经过什幺途径导致鬼的产生 。何由 , 从何处 , 从什幺途径 。4、寝衽:睡在床上 。衽(rèn) , 衽席 , 这里指铺设在床的卧席 。5、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6、效:验证 。7、传:这里指古代的文字记载 。以下引文语意出自《吕氏春秋·卷九·精通》 。8、顾玩:仔细端详 。玩 , 欣赏 , 玩味 。9、无非马者:没有不是马的 。10、庖丁:名叫丁的厨师 。庖(páo) , 厨师 。丁是人名 。11、用精至矣:精神专一 , 到了极点 。用精 , 使用精神 。至 , 极 。12、困剧:极其难受 。困 , 困顿 。剧 , 厉害 , 严重 。13、绳纆(mò):绳索 。14、妄:荒诞 , 无根据 。15、精:专一 , 纯正 。16、泄:显露 。17、夫:那 。据案:按 。据 , 按着 。案 , 现在写作“按” 。18、俱用:全都因为 。用 , 因为 。19、同一实:真相、本质相同 。白话译文大凡天地之间 , 有鬼 , 不是人死后精神形成的 , 都是人们构思想像造成的 。经过什幺途径导致鬼的产生?由于疾病 。人们得了病就担忧害怕 , 担忧害怕就看见鬼出现 。大凡人们不得病就不害怕 。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 , 就害怕鬼来 。害怕就会胡思乱想 , 胡思乱想眼睛就会恍恍惚惚地看见“鬼” 。怎样来验证这种事呢?古书记载:“伯乐学相马 , 仔细端详所见到的东西 , 没有一样不是马的 。宋国的庖丁学解牛 , 三年之中看不见一头活牛 , 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件 。”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啦 。胡思乱想 , 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 。人生病见到鬼 , 正如伯乐看马 , 庖丁看牛一样 。伯乐、庖丁所看到的并不是马和死牛 , 由此可知那些病人所看到的鬼实际上并不是鬼 。病人因病而极其难受 , 浑身疼痛 , 就说是鬼拿着鞭子、棍子在打他 , 或者看见鬼手中拿着槌子、锁、绳索 , 站着守在他旁边 。这是由于生病痛苦产生恐惧 , 就会看见荒诞、无根据的东西 。刚病时心里害怕 , 就看见鬼来了;病厉害时害怕死去 , 就看见鬼在发怒;身体由于疾病而疼痛 , 就看见鬼在打他:都是胡思乱想虚幻构成的 , 不一定真有其事 。胡思乱想的结果 , 有时从眼睛里显露出来 , 有时从嘴里显露出来 , 有时从耳朵里显露出来 。从眼睛里显露出来 , 眼睛就会看见它的形体;从耳朵里显露出来 , 耳朵就听到它的声音;从嘴里显露出来 , 嘴就说出它的事情 。白天就看到鬼出现 , 夜晚睡觉就在梦中听见鬼声 。一个人躺在空屋子里 , 如果心里害怕 , 就会梦见那人按住他的身体而吓哭了 。其实醒时见到的鬼和睡时听到的鬼 , 都是因为精神作用而产生的幻觉;害怕和想像 , 都会产生相同的情况 。创作背景秦汉时期 , 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 , 幻想长生不老 , 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 , 也宣扬迷信思想 。他说 , 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 , 而皇帝是“天子” , 代表天意统治人 , 因此皇帝行德政 , 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 , 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 。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 , 王充根据科学知识 , 提出无神论的观点 , 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作品鉴赏结构赏析文章用先提出论点 , 然后再层层论述证明的演绎法 , 共分四段 。在第一段里 , 王充单刀直入地提出自己对鬼的系统看法 , 在阐述论点时并不是平铺直叙 , 中间用了一句设问 , 这一自问自答的运用 , 论说文不仅使行文有变 , 显得生动 , 而且有一种引人注目、振人思维的效果 。这段文字 , 在文气上似江河水势滚滚而来 , 使人略无间隙之感 。形成这样的文气 , 与作者使用顶真的修辞格分不开 , 如 “人病则忧惧 , 忧惧见鬼出” , “畏惧则存想 , 存想则目虚见” , 前一句最后两个字和后句开头两个字的重複 , 加快了文章内在的节奏旋律 。第二段里 , 王充引用先秦古籍中的材料 , 说明人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会出现幻觉 , 加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作者在一开头用了一句问话 , 起到了领起下文自成段落的作用 。王充引用伯乐学相马 , 所见都非马 , 庖丁学解牛 , 所见都非牛两件事来为证明无鬼服务时 , 运用了类推的方法 , 由于作者选择的材料有说服力 , 其类推出来的结论也使人信服 。第三段 , 作者在第二段结论的基础上联繫日常生活的实际 , 进一步说明第一段中畏惧见鬼的论点 。在具体论述时 , 王充运用了归纳的方法 , 先举出各种现象 , 然后得出“妄见”的结论 。在这一段里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 从“病者困剧”到“妄见之也”为一个层次 , 主要说明一个人为什幺在病危时见鬼 。从“初疾畏惊”至“见鬼之击”着眼于初病到病重的全过程 , 经过这一补充 , 使议论全面 。最后两句是一个层次 , 是对上面两个层次来一个全面的总结 , 作到条理清楚 , 论点明确 。第四段 , 作者又从人不生病却见鬼的角度加以说明 。在这段中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 从“夫精念存想”到“暮卧则梦闻”为一个层次 , 在这一层次中作者运用已有的结论 , 层层推断 , 得出了白日见鬼 , 黑夜梦鬼的新的结论 , 使文章不断深入 , 论述的问题越来越全面 。在文章的写法上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 , 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从 “独卧空室之中”至“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为一个层次 , 王充不仅用抽象的推断 , 又以生活中人们为什幺会做恶梦的事例作进一步的论证 , 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觉见卧闻”以下为第三层次 , 从畏惧见鬼递进到精神作用亦可见鬼的新结论 。由此可见 , 王充这篇文章说理透闢 , 步步深入; 每一段都作小结 , 使论点十分清晰 。文章又紧密联繫人们的实际生活 ,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斗性 。文学赏析《订鬼》观点鲜明 。文章起始 , 首先指出: “凡天地之间 , 有鬼 , 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论点肯定而坚决 。接着作者从人的思维机能上分析: 当“由于疾病”时 , 人的肉体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之中 , 就容易出现忧惧、畏惧、恐惧的心理 , 人“惧”就会忧心忡忡 , 即会有“存想” , 继而幻想迭起即 “目虚见” , 其结果是误以为 “鬼”来了 。这一因果推理以及“疾病——畏惧——见鬼”思维程式的分析 , 逻辑性很强 , 但又不失真和不觉得空洞 , 因为作者从整个空间出发 , 体察前后 , 又不离开人的感觉器官 , 把“疾病、畏惧、见鬼”三者心理变化阐述得十分清楚 , 把“鬼”的由来 , 作了提纲挈领的分析 。这一分析是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 是以事实作论证的前导 。紧接着 , 《订鬼》具体叙述了常人因病见鬼的情况 。作者把握了病痛的不同程度和随之所见的形状、表情、动作的差异特点 , 指出: “病者困剧 , 身体痛 , 则谓鬼持棰杖殴击之 ,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 , 立守其旁 。”病者在“困剧”进而“身体痛”的条件下 , 才有鬼的“殴击”“立守其旁”的形态 。那幺究“鬼现”其原因 , 作者认为“病痛恐惧 , 妄见之也” 。这一结论是心思为谋的思考 , 语句不繁 , 简明扼要 , 把人们病中常见的那种幻景解释得十分贴切入理 。然而作者没有满足于这样的论证 , 而是进一步有所拓展 。“初疾”、“疾困”、“疾痛” , 随着由轻变重的过程产生了 “畏惊”、“恐死”、“鬼之击”几种不同状况 , 指出这类精神病态“皆存想虚致 , 未必有其实也 。”这既是道理之所在 , 又照应了文章的开头部分 , 可谓层层深入 , 前呼后应 。文章最后部分论述“精念存想”  , 则是从生理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的 。最后部分 , 作者举出主观幻觉有时“泄于目” , 有时“泄于耳” , 有时“泄于口” , 因而就相应产生“见形”、“闻声” 、“言事” 的生理反应 。不仅如此 , 病者“精念存想”还会进一步使人 “昼日则鬼见 , 暮卧则梦闻 。独卧空室之中 , 若有所畏惧 ,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这一切都是由于精神的作用 , 如同文章末句所指出: “觉见卧闻 , 俱用精神; 畏惧存想 , 同一实也 。”这部分 , 作者再举“精念存想”的种种幻觉 , 并加以概括、归纳 , 再三强调鬼不是客观存在的 , 而是人们病态的主观意念 。作者简介王充(27-约97) ,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字仲任 。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历任郡功曹、泊巾等官 , 后罢职家居 , 从事着述 。一生尽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口的论 , 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 。认为“天地合气 , 万物门生 , 犹夫妇合气 , 子自生矣”(《论衡·自然》) , 即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万物 , 不存在有意志的创造者 。指出天地、阴阳不生不死 , 初步接触到世界无限性问题 。认为自然界的“灾异”是“气”变化的结果 , 与人事无关 。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精气”为物质基础 , “人未死 , 在元气之中;既死 , 复归元气” , “死而精气灭”(《论死》) , 根本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 , 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和灾异、谴告、鬼神等迷信 。着作有《论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