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宏宇

冉宏宇【冉宏宇】冉宏宇,男,1973年03月28日出生于河北 。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空气动力学博士,研究科学家 。
基本介绍中文名:冉宏宇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
出生日期:1973年3月28
职业: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业院校:加州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09年创办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等离子驱动空气净化技术发明人;曾任Tessera lnc.总工程师
冉宏宇简介在湍流数值仿真,传热,空气环保领域有丰富研究经验 。曾在国际领先的智慧财产权研发公司 Tessera Inc. 担任总工程师 。离子风空气净化技术的主要发明人 。在JFM, JCP 等国际杂誌发表多篇论文,多项专利发明人 。他曾受邀请担任IEEE 等多个会议的组委会成员和会议专题主席 。

冉宏宇

文章插图
冉宏宇博士团队开发的空气净化技术结合了国际前沿的电子,材料,及空气动力学控制技术 。利用高度集中的电磁场,将空气中的颗粒离子化 。通过电场的作用驱动空气流动及吸附颗粒 。这种设计无需机械部件,达到了空气静音循环和清洁的高度一体化 。同时利用特有的电路和创新的材料设计,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和臭氧控制等技术难题 。其清除颗粒,杀灭细菌,消除有害化学物等综合指标超过了国际领先水平 。姓名:冉宏宇主要成就:09年创办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出生地:河北省国籍:中国曾任Tessera Inc.总工程师民族:汉新浪微博履历表1991-1995年本科就读于钱学森创立的中国科技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 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世界着名的加州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1996年至2004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空气动力学硕士及博士学位2004年6月至2006年2月 加州理工学院 研究科学家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 美国特信华有限公司 研发主管工程师2009年7月在苏州工业园创意产业园注册成立2009年8月公司经评选获得第三届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企业”称号;2010年1月获得苏州中新创投及融风创投第一轮650万元的风险投资;影响力成就影响冉宏宇与其创业团队开发的贝昂离子风产品以高效无声的离子风技术,为家庭、办公室、医院及工业提供世界清洁空气解决方案 。它採用的空气净化技术可有效吸附小至20纳米的颗粒,高效清除装修污染,二手菸及PM2.5细微颗粒污染 。是市场上唯一一款无风机而且CADR超过200的空气净化器,具有高效、无声、节能、无耗材的特点 。适用于老人,小孩,正在康复的病人等对空气品质比较敏感的人群,新装修的楼房及对空气品质比较关注的人群 。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 “创新中国” 总决赛专场第一名, <创业邦年度成长100强>等称号.个人荣誉2009年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2010年获得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称号2011~2012 年获选参加”联想之星”创业CEO培训班2011年5月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和江苏省“博士聚集”项目资金支持;2012年, 获得中组部”千人计画”. 苏州市”姑苏人才”, 苏州”金鸡湖双百人才”人生经历求学经历从中国科大到加州理工冉宏宇1990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主修空气动力学,首任系主任钱学森 。上课的老师都是钱学森,郭永怀等大师的学生 。那时科大生活很简单,就是读书,考试,申请出国 。他说:“那时去科大就是奔出国去的 。大家几乎一进学校就开始读英文,考托,考GRE 。那时没有新东方,没有秘籍,要想考高分就靠背单词 。”他调侃说,科大人里牲口型的比较多,有人把整个英文词典背了好几遍 。1995年冉宏宇大学毕业,成绩在全年级排第一,同时申请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史丹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 。最后他选择了加州理工,相对于另外两所大名鼎鼎农民都知道的世界名校,加州理工只有在学术界知名度较高 。“当然最近几年在国内知名度大大提高,主要是托唐骏的福,还有就是大受欢迎的美剧《生活大爆炸》,描写的就是几个加州理工的怪才……”他再次调侃,美式幽默 。加州理工是精品学校的极致,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在一起只有2000人 。教授不到300人 。但其中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的院士占了1/3 。总共有31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我选择加州理工主要原因是因为这是世界空气动力学的圣殿,钱学森的母校 。他和他的导师冯卡门在这里一起开创了火箭时代 。”加州理工的校训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使命是通过科学研究和教育的结合,来拓展人类的知识以及造福社会 。我们在学校里通过学科交叉来研究科学和技术领域里面最具挑战性,基础性的问题,同时为社会培养杰出的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 。冉宏宇显然很是热爱这所母校,它位于洛杉矶的帕萨迪纳市,一年四季阳光明媚,风景优美,历史悠久,附近是华人聚居区 。冯小刚导演的《不见不散》就是在那里拍的 。“这里生活很方便,但学习压力也很大 。这个小小的校园可能是世界上智慧密度最大的地方 。全世界的科技天才都汇聚到了这里 。一百多箇中国学生里面包括了北大,清华,科大的成绩最好的学生,还有一堆获得奥赛金牌的学生 。”冉宏宇坦承,和欧美的同样是最牛的学生相比,中国大学培养出的学生的数理化理论功底较强,但明显的科研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较弱 。“这是中国教育的缺失,只能通过勤奋来弥补了 。”冉宏宇在硅谷硅谷就是一个让科技天才兴奋的地方加州理工几乎有一半的毕业生都在硅谷,他们之中又有一大部分在创业公司,因为创业型的小公司更适合于发挥个人能力 。同时,因为前途的不确定性,反而让人更兴奋 。仿佛硅谷就是一个让每个骄傲的科技天才兴奋的地方 。那里的创业气氛浓厚,几个工程师聚在一起,聊得都是一起做个startup. 每个人身边都认识几个成功的startup 的founder. 这里集中了所有高科技领域的专家,很容易碰出火花 。每个星期都有几场天使,VC组织的创业路演,他们期待着发现下一个GOOGLE,CISCO,EBAY,FACEBOOK 。很少有人愿意在大公司安安稳稳待一辈子,大家都在盯着好的创业机会 。很多人一两年就换一家公司 。冉宏宇一开始加入的是一家大概150人的中小型公司,叫TESSERA 。公司虽然小,当时却有超过20亿美金的市值,人均市值远远超过GOOGLE;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很特殊,唯一的产品就是智慧财产权,然后把这些智慧财产权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卖给大公司 。这是一个通过很少的人就可以创造很大价值的商业模式,大家可以注意到像苹果,微软,谷歌这样的公司会动辄花几十亿,上百亿去收购智慧财产权,因为未来的商业竞争就是智慧财产权的竞争 。TESSERA的技术人员不多,但都是精英 。一个小小的课题组就包括了加州理工、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大学、加州大学等十几个名校的博士,专业包括电子,机械,材料,化工,物理,软体,什幺都有,这样的人才搭配很容易产生高水平的发明,公司虽小,但每年投入到研发和智慧财产权保护的费用都过亿美元 。冉宏宇感慨说:“不知道中国有几个公司能达到这种投入,比较一下,就知道‘中国製造’离‘中国创造’还有多远呢!” 冉宏宇在TESSERA 工作了将近四年,熟悉了IP公司的商业模式,也经历了很多科技创造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市场套用的过程 。TESSERA的专利技术组合主要套用于解决高密度电子系统微型化的技术,电子系统小型化的一个挑战就是电子元件散热问题,冉宏宇在TESSERA承担的一个项目就是用离子风来散热,利用空气电离产生空气流动,合作开发的都是电子业巨头,包括APPLE等 。研发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个离子风微型风扇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把所有的空气中的污染物都吸附来了,而这一挑战却给了冉宏宇另外的灵感——贝昂的诞生用硅谷开发的最高的技术,来解决中国最迫切的问题冉宏宇说:我们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能利用到我们在硅谷开发的最高的技术,来解决中国最迫切的问题 。而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空气,水,和食品的安全 。这个市场是无限大的,而其技术又有足够高的壁垒 。接受採访的时候,他说:“我觉得已经找到了最合适的方向 。剩下的创业过程就是每个创业者都会碰到的了 。”确实,找到大方向,是一个有理想创业者最在乎最兴奋的 。冉宏宇认为,创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坚持,确实也是对崇高理想的坚守 。他的创业团队都是来自硅谷,掌握的技术很多,可以选择的项目也不少 。“我们最初经历了很多怀疑,尤其是投资圈,认为中国市场不会接受空气净化器 。市场不会达到美国,欧洲,甚至日本的市场规模 。但我们坚持认为,中国的空气净化市场应该远超过美国的规模 。因为中国的空气污染程度远远超过了已开发国家,空气净化产品和水净化产品会成为城市居民的刚性需求,甚至应该超过空调,微波炉 。所以我们一直心无旁骛地开发自己的产品 。”2010年底,贝昂的净化产品开始牛刀小试 。2011年,不断改善设计,通过小规模市场测试,了解客户反馈 。机会永远属于有準备的人,2011年冬天一场PM2.5之争让所有人意识到了自己身边空气环境的险恶,空气净化器成为了最热门的商品 。而贝昂以其领先的技术,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在加上有创意的网路行销方式,贝昂成为空气净化器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2012年是贝昂飞速发展的一年,和其它空气净化产品相比,贝昂的优势是无声,适合在卧室使用,同时不用更换过滤膜,使用成本很低 。普通净化器只能净化大于0.5微米的颗粒,而贝昂的离子风技术对小到0.02微米的颗粒物都很有效,除了颗粒物外,净化器产生的等离子场还可以持续高效地去除甲醛、TVOC等装修污染 。回国创业夫妻档:爱情与爱国比翼双飞创业的艰辛可以让两颗真爱的心贴得更近,这里要提及他的夫人章燕,“老婆和我最开始只是一个公司的同事,但因为性格不同,她外向,我内向,除工作外也不怎幺来往 。她是个典型的硅谷创业狂,娇小的身躯下面储存着无限的能量,在公司的全职工作外,还同时参与了几家创业公司 。我们一起回国做项目也是她提议的 。在她的蛊惑下,我也从一个优秀专一的员工堕落成了三心二意的磨洋工 。一下班就开始折腾自己的净化器,上班时也偷偷的写商业计画书……”就这样,伴侣成了搭档,爱情的额头相碰后,更浪漫的应该是携手一起面对共同的愿景与未来 。冉宏宇介绍说,硅谷最经典的就是“车库创业” 。第一台惠普震荡器,第一台苹果电脑,第一行GOOGLE的原始码,都是从车库里产生的 。他也是在当时还是女友章燕的车库里开始鼓捣净化产品 。在一起準备创业的过程中,彼此进一步了解,互相支持,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有默契,“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很充实和快乐,彼此有精神的依靠 。”扎实而志趣相同的爱情,是最有生命力的 。创业是长期和艰苦的,你需要一个真正理解你和你的事业,帮你分担创业的压力和苦闷的伴侣 。他幸福地说:“如果没有她,我的创业之路很可能半途而返 。因为在美国大公司里面混日子是很惬意的 。一个人能同时拥有事业上和生活上的知己,此生足矣 。”回国成立公司需要注册资金,他们用完了在美国十几年的所有积蓄,甚至还借了钱,但冉宏宇还是在银行帐户上留了一点钱,在他準备离开生活了十六年的美国加州,回到苏州开始新的未知旅程之前,用剩余的钱买了一枚钻戒,“是她陪我一起去旧金山机场,在半路上,我把车开到280高速旁边的一个小山上,山顶上可以看到蔚蓝浩瀚的太平洋,雄伟的金门大桥,绵延翠绿的草地 。我把戒指掏出来,请求她一生一世和我在一起……”这一天,也是冉宏宇回国创业的开始,也是他和夫人共同人生的开始 。“我们现在没有小孩,贝昂的事业就像我们的孩子,我们所有的精力和热情把她培养长大,是我们精神的寄託 。”贝昂是他们爱的结晶,他们创业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份爱转换成清新的空气吹入千家万户,用他们的关爱感染每一位用户 。炽热的爱情里,包含着他们的大爱,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冉博士论文Electrohydrodynamic (EHD) Cooled Laptop”, IEEE SemiTherm, 2009“Design and Thermal Management of a Miniaturized Radio in 3D Package”, Proceedings of IMAPS, 2008, RI“Thermal Resist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a Nano-Graphite Composit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Proceedings of IMAPS, 2008, RI“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Contact Interconnect for Memory Package Stacking”, Proceedings of SMTA, Durham, 2008“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Forced Convection Air Cooling”, invited article for Thermal News, November, 2008.“Thermal Management of High Density Very Low Profile Memory Module”, Proceedings of SemiTherm, 2007“Thermal Management of Mobile Electronics: A Case Study in Dens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nnual Symposium “The Heat is On: Thermal Management in Microelectronics,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March, 2007“Multiscale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2D and 3D homogeneous turbulent flow”, SIAM Journal of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ultiscale computation of isotropic homogeneous turbulent flow”, AMS proceeding, 2005.“Multiscale Analysis in Lagrangian Formulation for the 2-D Incompressible Euler Equation”,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13, No. 5, 1153-1186, 2005."Numerical study of sound generation from a turbulent vortex ring", proceeding of 2004 AIAA conference, Manchester, GB.“A Super-Grid-Scale Model for Simulating Compressible Flow on Unbounded Domain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2002), vol. 182, 191-212"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ortex Ring Formation,"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001).vol.430, pp.26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