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相控阵雷达

机载相控阵雷达【机载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以其特有的优点已经成为现在雷达装备的主体 。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AESA是机载雷达的发展方向 。在相控阵雷达方面 ,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无源相控阵雷达原样机的研究 。
基本介绍中文名:机载相控阵雷达
开始:上世纪60年代开始
套用:在机载雷达上取得了成功的套用
享誉:已经成为现在雷达装备的主体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 , 历经40余年的努力 , 相控阵技术 , 终于在机载雷达上取得了成功的套用 。相控阵雷达以其特有的优点已经成为现在雷达装备的主体 。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AESA是机载雷达的发展方向 。美国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主席的一份关于发展美国军用机雷达的建议报告中特彆强调了有源相控阵技术可以极大地扩展雷达的功能和提高雷达的性能 , 21世纪美国的战斗机雷达、预警与监视飞机的雷达都应是AESA体制的 。事实上 , 除了F-22和F-35等新一代战机都毫无例外地装备AESA雷达外 , 美国对第三代现役战斗机、轰炸机、预警和监视飞机的AESA改进都已列入计画 , 并得到了相应的财政支持 。业内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从现在起再过十年 , 不掌握AESA雷达製造能力的厂商将没有立足之地 。除美国之外 , 俄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英国、以色列等西方国家也正在这一技术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开发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近50多年来 , 机载雷达不断注入新的技术成果 , 性能大幅度提高 。新技术是提高雷达探测能力的原动力 。在单脉冲跟蹤体制未获使用前 , 圆锥扫描体制的雷达很难对付敌方施放的角度欺骗干扰;没有相参体制的脉冲都卜勒雷达 , 就无法对付借着强大的地杂波掩护的低空入侵的飞机和飞弹;没有频率捷变体制的雷达 , 就很难同现代战争中广泛採用的各种杂波干扰相抗衡 。相控阵技术是近年来正在发展的新技术 , 它比单脉冲、脉冲都卜勒等任何一种技术对雷达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都要深刻和广泛 。进入上世纪80年代 , 机载相控阵雷达才初获套用 。先进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是近期 , 即本世纪初才进入服役 。在相控阵雷达方面 ,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无源相控阵雷达原样机的研究 。水轰-5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哈尔滨飞机製造公司研製 , 用于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寻反清等任务 , 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 。水轰-5是我国机载相控阵雷达研製工作中的“急先锋” 。我国机载相控阵雷达的研製起步在1964年 。1970年我国着手第一部机载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原理样机的研製 , 后因种种原因下马 。1978年 , 成功为水轰-5飞机研製出用于水面搜寻雷达的一维电扫旁侧相控阵雷达天线系统 。进入90年代我国开展了与国外在机载相控阵领域的合作 , 如引进了俄罗斯PERO、SKOL两种无源相控阵天线 , 与此同时有关厂所利用国产器件製成小型试验阵列 , 进行了试验 , 为研製机载有源相控阵转达打下基础 , 进入新世纪由于国家经济技术实力的提高 , 我国在机载有源相控阵领域的进展明显加快 , 先后完成了两种机载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的研製 , 并进行了更大功率和阵列的机载火控雷达的开发 , 并且在感测器融合、综合射频等领域也进行了研究 ,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人员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方针 , 即跳过无源相控阵 , 直接由机械扫描雷达向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展的路子 。近来 , 有新闻报导中航雷电院张昆辉同志的先进事迹 , 其中提到张院长从“2001年开始着手相控阵雷达的研发 , 2008年完成飞机验证试飞 , 雷电院向部队机关和集团公司做了汇报 , 在军方引起了强烈反响 , 并受到军方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空军景文春副司令专程到无锡了解情况、听完汇报后说:“当初×代机立项时 , 我有两点担忧 , 一是发动机问题 , 二是相控阵雷达问题 。今天看来 , 雷达问题已经解决了 ,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相控阵雷达” 。空军首长和空装首长的关注 , 给了雷电院极大鼓舞和鞭策 。该项目在完成它机验证试飞后 , 原国防科工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成果鉴定会 , 与会专家在认真了解试飞情况后给与了高度评价:“相控阵雷达研製 , 开创了国内机载火控雷达的新纪元 , 填补了国内X波段相控阵火控雷达的空白 , 为我国×代机的研製打下了坚实基础 , 标誌着我国第×代战斗机提升战斗力的时机已经到来” 。此项目还荣获该年度国家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 。“字里行间 , 透露出国家和空军对该型雷达的重视 , 从空军首长的话和国防科工委专家组的话分析;该雷达应试是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 , 既可以用于正在研製的我国第四代战斗机配套 , 也可以用于现役的第三代战机的升级 。其意义非凡 , 是我国国防科技战线的又一大喜讯 。我们知道二战一个重要的发明就是雷达的运用 , 1935年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 , 英国开始研製机载雷达-空海搜寻雷达 , 1937年该机进行首次试验 , 1939年装备部队 , 1940年英国人发明了磁控管 , 为研製微波机载雷达打下了技术基础 , 由于当时英国经济技术实力已经衰落 , 因此将这个技术转让给了美国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射试验室很快在其基础上研製了厘米波机载雷达SCR-520 , 并在其基础上研製了机载火控达雷达SCR-720 , 不过这个时候机载火控雷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或者说功能完善的雷达 , 它只能测距 , 所以也被称之为雷达测距器 , 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 出现了能进行天线扫描和角度跟蹤的单脉冲雷达 , 虽然这些雷达在功能比早期的测距器有很大的提高 , 但其仍旧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下视能力 , 也就对低空和近地目标的探测能力差 。进入60年代 , 固态器件、积体电路等技术的发展 , 还有行波管的出现让研製脉冲都卜勒雷达成为可能 , 该雷达有针对性的解决了机载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问题 , 最早的机载脉冲都卜勒雷达是美国1956年开始研製的AN/AWG-9雷达 , 脉冲都卜勒雷达因为其完善的功能、较好的性能成为现代战机的主要配套雷达 , 目前先进的机载脉冲都卜勒雷达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数百公里 , 具备多种功能 , 可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不过这个时候机载脉冲都卜勒雷达仍旧使用机械扫描方式;即为了覆盖一定的空域 , 雷达天线波束需要扫描 , 因此需要用机械的方法来旋转天线 , 让天线波束指向改变 , 因此存在着扫描速度低、精度差、隐身性能不好的缺点 , 尤其是其缺乏多目标攻击能力 , 虽然现在机载脉冲都卜勒雷达号称可以同时攻击数个目标 , 但受限于机械扫描的速度 , 实际上其只局限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 , 因此缺乏实用性 。为消除机械扫描雷达的缺点 , 相控阵雷达出现了 , 其原是就是雷达天线不通过机械转动来实现波束扫描 , 而是採用电子的方式控制组成天线的单元的相位来实现天线波束有空间的扫描 , 由于实现了电子扫描 , 因此相控阵雷达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较大的空域进行快速的扫描 , 真正实现多目标搜寻、跟蹤和攻击 , 并且实现多种功能 , 即在对空工作的同时 , 进行对地/海搜寻等其他工作 , 同时由于波束的可控性 , 让雷达可以在主要威胁方面集中能量 , 以提高探测距离和对隐身目标的能力由于去掉了对波反射大的天线座及传动装置以及天线工作时不转动,机扫天线必须是垂直的 , 因此相控阵雷达天线可以偏转一定的角度 , 从而降低了载机的雷达反射面积 。相控阵雷达的概念在50年代问世 , 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已经研製出了大型陆地相迭阵雷达 , 但由于机载雷达对重量、体积和可靠性的要求比地面和舰载雷达要高的多 , 所以机载相控阵雷达出现要晚的多 。1964年美国人开展了微电子套用雷达计画-MERA , 首次研製出了具有604个单元阵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原理样机 , 并取得圆满的试验结果,这个计画的完成是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研製过程的第一个重要节点,这阶段的工作验证了机载有源相控阵的可行性 。70年代美国人进行的可靠的机载固态雷达计画-RASSR是研製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的第二段工作,研製了具有1048个T/R组件的有源阵,在阵列中较好的解决了热设计问题,为T/R组提供了一个能可靠工作的环境,从而使阵列工作靠 。本阶段工作于70年代中期完成,它验证了有源列工作的可靠性 。在前两阶段工作完成的基础上,于1983年开始SSPA(固态相控阵)计画(1983~1987),旨在验功率效率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研製了一个具有2000个单元的阵列,首次在T/R组件中採用GaAs砷化镓)FET(场效应)器件,直接对X波段信号进放大,而不是以倍频方式获取X波段功率信号,大的提高了功率效率,批生产的每个T/R组件的本亦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每只不超过500美) , 至此,经过三个阶段的开发,完全证明了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在技术、可靠性和造价等主要方面是可行的 。这三个阶段的研究工作为研製装备F-22飞机的AN/APG-77雷达打下了基础 。APG-77是第一种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 , 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考虑到有源相控阵的技术複杂和成本较高 , 美国也发展相对比较简单、造价低廉 , 但探测性能和可靠性都稍逊的无源相控阵雷达 , 如B-1B採用的AN/APQ-164 , 其他国家在发展机载相控阵雷达方面也以无源相控阵为优先突破方向 , 如前苏联为米格-31研製的SBI-16无源相控阵雷达和法国和RAFALE战斗机研製的RBE无源相控阵雷达 。不过有源相控阵是机载雷达的发展方向 , 目前欧洲国家开展了AMSAR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研製计画 , 而俄罗斯也开始研製ZHUK-AE等几种机型有源相控阵 , 其他还有日本也其F-2战斗机研製的J/APG-1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瑞典和以色列也在研製自己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其运用机种也由战斗机向较小平台发展 , 如英国BAE系统公司感测器分部研製的可以用于直升机的SEASPRAY-7000E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在发展方向有源相控阵已经开始向综合射频系统方向发展 , 也就是所谓的NOR概念 , 即不仅仅是一个雷达 , 也就是利用有源相控阵的多功能性 , 让一部雷达来执行不同的任务;包括搜寻、跟蹤、电子战甚至通信 , 如美国的JSF战斗机就要求雷达、电子战、通信系统能够儘量使用同一部天线 , 这样用利节省战机重量和成本 , 有资料指採用综合射频系统后JSF的重量比常规战机成本降低30% , 重量降低50% , 特别是如果能够将天线嵌入机身蒙皮中 , 形成所谓的智慧型蒙皮概念 , 就能真正实现全向探测能力 , 洛马公司当年就準备在X-35运用这个技术 , 虽然因为技术难度及成本问题而放弃 , 但这应该是机载雷达乃至战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