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隐潭


三隐潭

文章插图
三隐潭【三隐潭】三隐潭位于雪窦寺西北五里许 。涧水从东岙村流入崖口,折为一瀑;再落山腰,直至山足,形成三级瀑布 。所以,称为三隐潭 。全长1600多米,从高到低,分别叫做:上隐潭、中隐潭、下隐潭 。上隐潭以幽险见长;中隐潭以清秀取胜:下隐潭以奇秀称绝 。三个隐潭儘管地处深山幽谷,探访步履艰难,但“酒醇不怕巷子深”,游人仍络绎不绝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三隐潭
地理位置:雪窦寺西北
着名景点:上隐潭,下隐潭
文献:《三层潭》
史书记载宋代着名诗人梅尧臣《三层潭》的诗很能说明三隐潭的美景,他写道:“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再落玉山腰,三落至山足;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蒋介石很相信民间关于三隐潭有龙的说法,他每次回到家乡溪口,住在“妙高台”或“雪窦寺”,都要到三隐潭,站在老龙像前叩拜 。有一次,他带着孙子蒋孝文走到三隐潭龙王庙,点烛烧香,屈膝祈求 。蒋孝文见他的爷爷如此虔诚,笑问:“爷爷.果真有龙吗?你看见过没有?”蒋介石瞧着孙子回答:“龙是天上神仙,能看见的不算龙 。”三隐潭三隐潭里有没有龙?谁也没见到过,谁也解答不了这个疑问 。只因为这个地方自然环境特别,悬崖峭壁,山风呼啸,寒气逼人,游客站在潭边,深潭碧绿,望而生畏,才神秘起来 。胆小的游人看后说不定会觉得潭里真的有龙 。其实,隐潭之水从三个崖口腾跃而出,折成三个瀑布,瀑布下有潭,隐隐若深不见底,才有“上隐潭”、“中隐潭”和“下隐潭”之称 。上隐潭顺崖下至潭底,筑石阶216级,形如天梯 。流水两壁巨石矗立,陡壁深壑,岩石上青苔斑驳,沟坎边苍松伫立 。潭上架一座石桥,瀑布循崖倾泻,高有40多米 。流水呈线条形状,水撞击两崖壁,震耳迴响,谷底桥上,雾气瀰漫,水雾蒸腾,给人以清凉之感 。
三隐潭

文章插图
中隐潭从上隐潭下行一里路,到达“中隐潭” 。浓荫盖在涧水上 。溪沟里块石纵横,跌宕怪异,流水绕石而行,盘旋曲折,经过千难万险,冲出岩层 。然后,一鼓作气,喷出崖口,向东边折射,形成飘逸的飞瀑,山风吹起水沫,四向飞溅,分不清是雾是雨,诗情画意,尽现眼前 。
三隐潭

文章插图
下隐潭自中隐潭下行500米,便是下隐潭 。这里巨石成堆 。交叉相叠,大小块石堆积足有十多平方米 。其中有个石笋峰,高达20多米,石笋峰在潭上,深潭在峰底,显露各半,潭水;中出两个崖口.构成两个天然瀑布,当地人称为“鸳鸯瀑” 。这对鸳鸯,很有点儿女情长在水流盘旋潭里,似乎难捨难分,然后急速成瀑 。当彩霞横空 。绚丽多姿,如一对鸳鸯凌空飞舞,缠绵难分,优美无比 。
三隐潭

文章插图
“下隐潭”瀑布出口旁边有一个庙,面积约160平方米,称为“龙王庙” 。过去,每逢夏秋之际,天上久未降雨,天旱地裂,人畜无水.当地百姓就到三隐潭拜龙王、求雨 。少年时的蒋介石曾参加过“取龙”活动 。他离家发迹后还经常谈起取龙的往事 。他每次到三隐潭.必到龙王庙一走,双手甩几下长袖,对着龙王像跪拜 。有回,正当缺雨季节 。他在秘书汪日章陪同下,坐轿到东岙村,两人抵达下隐潭“龙王庙”里,蒋介石问汪日章:“带香烛没有?”汪日章正欣赏“鸳鸯瀑”,没听清蒋介石的话,回头见蒋介石已跪在龙王像前拜了三下.站起朝外面走 。这时,天空乌云密布,突然下起雨来,蒋介石走出龙王庙,身子让雨水淋着,汪日章拉他进庙 。蒋介石说:“龙王显灵了,回去马上派人修理庙宇 。”两人冒雨回到家 。翌日,吩咐三个泥水匠 。对三隐潭龙王庙作了一番修理 。至于那天下的雨是不是蒋介石向“龙王”求来的?谁也解答不了 。这种偶然的巧合,不足为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