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五味

五音五味【五音五味】《五音五味》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 , 作者不详 。本篇主要论述了以五音代表的二十五人应调治的部位和分区 , 以及五味调养五脏的方法 , 故篇名为"五音五昧"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五音五味
创作年代:战国时期
作品体裁:散文
作者:不详
作品出处:《黄帝内经》
原文原文一右徵与少徵 , 调右手太阳上 。左商与左徵 , 调左手阳明上 。少徵与大宫 , 调左手阳明上 。右角与大角 , 调右足少阳下 。大徵与少徵 , 调左手太阳上 。众羽与少羽 , 调右足太阳下 。少商与右商 , 调右手太阳下 。桎羽与众羽 , 调右足太阳下 。少宫与大宫 , 调右足阳明下 。判角与少角 , 调右足少阳下 。钛商与上商 , 调右足阳明下 。钛商与上角 , 调左足太阳下 。上徵与右徵同 , 谷麦 , 畜羊 , 果杏 , 手少阴 , 髒心 , 色赤 , 味苦 , 时夏 。上羽与大羽同 , 谷大豆 , 畜彘 , 果栗 , 足少阴 , 髒肾 , 色黑 , 味鹹 , 时冬 。上宫与大宫同 , 谷稷 , 畜牛 , 果枣 , 足太阴 , 髒脾 , 色黄 , 味甘 , 时季夏 。上商与右商同 , 谷黍 , 畜鸡 , 果桃 , 手太阴 , 髒肺 , 色白 , 味辛 , 时秋 。上角与大角同谷麻 , 畜犬 , 果李 , 足厥阴 , 髒肝 , 色青 , 味酸 , 时春 。大宫与上角同 , 右足阳明上 。左角与大角同 , 左足阳明上 。少羽与大羽同 , 右足太阳下 。左商与右商同 , 左手阳明上 。加宫与大宫同 , 左足少阳上 。质判与大宫同 , 左手太阳下 。判角与大角同 , 左足少阳下 。大羽与大角同 , 右足太阳上 。大角与大宫同 , 右足少阳上 。右徵、少徵、质徵、上徵、判徵 。左角、钛角、上角、大角、判角 。右商、少商、钛商、上商、左商 。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角宫 。众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 。提要一本篇继上篇二十五类人的分类方法 , 提出不同类型人的治疗应取的经脉和腧穴 , 以及与之相通应的五穀、五果、五畜、五时之气 。白话解一对于火音中的右徵和少徵类型的人 , 应调治右侧手太阳小肠经的上部 。对于金音中的左商和火音中的左徵类型的人 , 当调治左侧手阳明大肠经的上部 。对于火音中的少徵和土音中的大宫类型的人 , 应当调治左侧手阳明经脉的上部 。对于木音中的右角和太角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足少阳胆经的下部 。对于火音中的太徵和少徵类型的人 , 调治左侧手太,肠经的上部 。对于水音中的众羽和少羽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足太阳膀胱经的下部 。对于金音中的少商和右商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手太阳小肠经的下部 。对于水音中的桎羽和众羽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足太阳膀胱经的下部 。对于土音中的少宫和大宫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足阳明胃经的下部 。对于木音中的判角利少角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足少阳胆经的下部 。对于金音中的钛商和上商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足阳明胃经的下部 。对于金音中的钛商和木音中的上角类型的人 , 调治左侧足太阳膀胱经的下部 。上徵与右徵同属于火音类型的人 , 用五穀中小麦、五畜中的羊肉、五果中的杏子等苦味食物调养 , 属于手少阴心经 , 表现为赤色 , 适宜苦味的食物 , 适应夏季的气候 。上羽与大羽同属于水音类型的人 , 可以用五穀中的大豆、五畜中的猪肉、五果中的栗子等鹹味的食物调养 , 属于足少阴肾经 , 表现为黑音类型的人 , 用五穀中的稷米、五畜中的牛肉、五果中的大枣等甜味食物调养 , 类属足太阴脾经 , 表现为黄色 , 适宜甜味的食物 , 适应长夏的气候 。上商与右商同属于金音类型的人 , 用五穀中的黍米、五畜中的鸡肉、五果中的桃子等辛味的食物调养 , 类属手太阴肺经 , 表现为白色 , 适宜辛味食物 , 适应秋季 。上角与大角同属于木音类型的人 , 用五穀中的芝麻、五畜中的狗肉、五果中的李子等酸味的食物调养 , 类属足厥阴肝经 , 表现为青色 , 适宜酸味的食物 , 适应春季的气候 。大宫属土音 , 上角属木音 , 这两种类型的人均可调治右侧足阳明胃经的上部 , 木音的左角与大角类型的人 , 都可以调治左侧足阳明胃经的上部 。水音的少羽和太羽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足太阳膀胱经的下部 。金音的左商与右商类型的人 , 调治左侧手阳明大肠经的上部 。土音的加宫与大宫类型的人 , 调治左侧足少阳胆经的上部 。火音中的质判和土音中的太宫类型的人 , 调治左侧手太阳小肠经的下部 。木音中判角与太角类型的人 , 调治左侧足少阳胆经的下部 。水音中的大羽与木音中的大角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足太阳膀胱经的上部 。木音的太角与土音的太宫类型的人 , 调治右侧足少阳胆经的上部 。右徵、少徵、质徵、上徵、判徵等五种属火音的不同类型 。右角、钛角、上角、太角、判角等五种属于木音的不同类型 。右商、少商、钛商、上商、左商等五种属于金音的不同类型 。少宫、上宫、太宫、加宫、左宫等五种属于土音的不同类型 。众羽、桎羽、上羽、太羽、少羽等五种属于水音的不同类型 。原文二黄帝日妇人无须者 , 无血气乎?岐伯日沖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 上循背里 , 为经络之海 。其浮而外者 , 循腹右上行 , 会于咽喉 , 别而络唇口 。血气盛则充肤热肉 , 血独盛则澹渗皮肤 , 生毫毛 。今妇人之生 , 有余于气 , 不足于血 , 以其数脱血[1]也 。沖任之脉 , 不荣口唇 , 故须不生焉 。黄帝日士人有伤于阴 , 阴气绝而不起 , 阴不用 , 然其须不去 , 其故何也?宦者独去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日宦者去其宗筋 , 伤其沖脉 , 血泻不复 , 皮肤内结 , 唇口不荣 , 故须不生 。黄帝日其有天宦[2]者 , 未尝被伤 , 不脱于血 , 然其须不生 , 其故何也?岐伯日此天之所不足也 , 其任沖不盛 , 宗筋不成 , 有气无血 , 唇口不荣 , 故须不生 。黄帝日善乎哉!圣人之通万物也 , 若日月之光影 , 音声鼓响 , 闻其声而知其形 , 非其夫子 , 孰能明万物之精 。是故圣人视其颜色 , 黄赤者多热气 , 青白者少热气 , 黑色者多血少气 。美眉者太阳多血 , 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 , 美须者阳明多血 , 此其时然也 。夫人之常数 , 太阳常多血少气 , 少阳常多气少血 , 阳明常多血多气 , 厥阴常多气少血 , 少阴常多血少气 , 太阴常多血少气 , 此天之常数也 。提要二本段论述了鬚眉和面色与经脉气血的关係 。重点指出妇人、宦者、天宦无须的原理 。指出还可以从观察面色和眉须来了解人的稟赋即气血的盛衰 。注释二[1]数脱血即妇女月月行经 。[2]天宦即先天生殖器发育不全的人 。白话解二黄帝问女性不长鬍须 , 是没有血气的缘故吗?岐伯答道沖脉和任脉都起于胞中 , 沿脊背里侧向上循行 , 是经脉和络脉气血汇聚的场所 。循行外部表浅部位者 , 循腹部上行 , 在咽喉部交会 , 其中的一个分支 , 别出咽喉 , 环口、唇循行 。血气充盛则肌肤得到气血温煦和濡养而肌肉丰满 , 皮肤润泽 , 只有营血亢盛且渗灌到皮肤中 , 毫毛才会生长 。但是 , 女]生的生理特点是气有余而血不足 , 因为每月都有月经排出体外 , 沖任之脉的血气 , 不足以营养口唇周围 , 所以女性不生鬍鬚 。黄帝又问道男性中有人损伤了阴器 , 造成阳痿而不能勃起 , 丧失了性功能 , 但他的鬍鬚仍然继续生长是什幺原因呢 , 而宦官的鬍鬚因受阉割便不再生长了 , 这又是什幺原因呢?请你讲讲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宦官受阉割是将睪丸切除 , 伤及沖脉而使沖脉之血外泄 , 伤口癒合后皮肤乾结 , 导致沖任二脉血液不能正常循行 。口唇周围得不到血液荣养 , 所以不再生鬍鬚 。黄帝问有人是天阉 , 宗筋没受外伤 , 也不像女性那样定期排出月经 , 但是也不长鬍须 , 这是什幺原因呢?岐伯回答说这属于先天性生理缺陷 , 这类人沖脉和任脉都不充盛 , 阴茎和睪丸发育也不健全、宗筋无势 , 虽然有气 , 而血不足 , 不能上行荣养口唇四周 , 所以也不能生长鬍须 。黄帝说讲得太好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能通晓万事万物 , 就像口月的光芒 , 立其竿就能见其影 , 擂鼓作响 , 听到声音就能知道它的形状 , 由此可以知彼 , 除你之外 , 谁还精通这些事理呢?所以有才智的人 , 看到他人容颜和气色的变化 , 便知道体内气血的盛衰 。如面色黄赤 , 便知体内气血有热 。出现青白色 , 就是气血有寒 。黑色 , 是多血少气 。眉目清秀是太阳经多血 。须髯很长是少阳经多血 。鬍鬚美好是阳明经多血 。上述是一般规律 。人体内各经脉气血的一般情况是太阳经通常是多血少气 , 少阳经一般是多气少血 , 阳明经多血多气 , 厥阴经多气少血 , 少阴经多血少气 , 太阴经也常是多血少气 。这是人体生理的正常规律 。按语历代医家对本篇所论有多处争论 , 如第一段文中列举五音之中左右上下各型的人 , 与前篇左右上下的顺序与调治经脉及其上下部位并非完全一致;张介宾认为第三段经文有错简;"气血多少" , 以本篇与本书《九针论》、《素问·血气形志》、《黄帝内经太素·任脉》、《黄帝内经太素·知形志所宜》参核 , 互有异同 。历来注家 , 对此数篇气血的多少不同 , 都有存疑 。上述举例及见解 , 可谓见仁见智 , 供读者参考 。作者争议《黄帝内经》又称《内经》 , 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 , 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相传为黄帝所作 , 因以为名 。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 , 作者亦非一人 , 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 , 冠以“黄帝”之名 , 意在溯源崇本 , 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 , 亦非一人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