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学科 海洋渔业


海洋学学科 海洋渔业

文章插图
海洋渔业(海洋学学科)【海洋学学科 海洋渔业】海洋渔业是指从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生产事业 。海洋捕捞属採集性工业 。海水养殖分为鱼虾类养殖、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三大类 。海洋渔业因离海岸的远近不同 , 可分为近海、外海、远洋渔业 。我国海岸线长、大陆架面积大 , 沿海有暖、寒流交汇 , 沿岸岛屿星罗棋布 , 港湾较多 , 滩涂面积广阔 , 这些都是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 。积极发展海洋渔业 , 可为人民提供大量的动物蛋白质 , 为外贸提供重要商品 , 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 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 。
基本介绍中文名:海洋渔业
外文名:marine fishery
定义:在海洋中捕捞、採集获得水产品
分类: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
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学科:海洋学
行业发展海洋渔业指通过在海洋中捕捞、採集和养殖水生动植物获得水产品的一类生产活动 , 按照生产特性划分 , 海洋渔业可进一步划分为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 。广义的海洋渔业还包括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的上下游产业 , 如渔船、渔具製造和海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部门 。近年来 , 休闲渔业发展迅速 , 已成为海洋渔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  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活动 。发展现状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 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在渔业领域的延伸或具体化 。因而 , 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渔业经济成长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 , 构成生态环境健康、社会稳定、渔业经济成长的综合发展格局 , 达到改善渔民的福利事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它是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 。改革开放以来 , 渔业产量迅速增长 , 我国的渔业发展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发展 ,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 矛盾与困难 ,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不断衰竭的渔业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捕捞强度之间的矛盾 。即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突出表现在渔业资源衰退 , 渔业环境恶化 , 水产品不安全等方面 。总体来说 , 目前国内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有:(1)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採 。近年海洋捕捞业的主要增长点为低值鱼类 , 而主要经济鱼类不能形成鱼讯 , 严重影响了渔民的出海作业天数和收入 。我国海域已记录的水生生物有20278种 , 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共有的生物物种 , 而且还有许多特有的物种 。但由于开发利用过度 , 栖息环境破坏 , 乱捕滥采 , 以及外来种的引进等原因 , 我国现有海洋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 正面临着消失和灭绝的严重威胁 , 同时另一些原来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的物种 , 也逐渐变成了新的珍稀物种 。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渔业资源的增殖与恢复能力下降 , 重要渔区的渔获物种类日趋单一 , 渔获物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的方向演变 ,  多数传统优质鱼种资源大幅度下降 , 难以形成鱼汛 。60年代以前 , 我国传统优质渔业资源 , 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鲅鱼、真鲷、银鲳、鲽、对虾、乌贼等 , 由于大量集群洄游而形成较大渔汛 。目前 , 由于资源数量急剧减少且鱼群分散而形不成渔汛 , 黄海、渤海的鳕鱼、小黄鱼、大黄鱼、鲅鱼、鲽鱼都已形不成渔汛 , 真鲷和带鱼在渤海已基本消失;东海除带鱼外 , 大黄鱼、小黄鱼、鲽鱼等鱼类也已形不成渔汛 , 且大黄鱼、小黄鱼已濒临绝迹 。(2)海洋渔业产业的投入高效率低 。庞大的产业规模并非与产业效率正相关 。我国的渔业劳动力人均渔产品和近海每平方千米捕鱼均远低于挪威和日本等国;我国远洋捕捞量也仅占世界的0.5% 。(3)海洋生物资源低利用 。由于冷藏运输船装置及保鲜技术落后 , 渔获物中因变质而被丢弃的约占10%;大部分副渔获物在海上被抛弃 , 没有物尽其用;海洋水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 而且加工废弃物未充分挖掘其价值;过度消费模式导致渔业资源大量被浪费 。(4)海洋渔业环境的恶化 。海水养殖、渔船废弃物、陆源污染物及溢油事故等造成我国近海水域污染严重 , 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 加速了渔业资源的衰竭 。据2006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 2006年 , 我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準的面积约14.9万km2 , 比2005年增加约1.0万km2 , 其中较清洁海域、轻度污染海域、中度污染海域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约为5.1、5.2、1.7和2.9万km2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 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仍比较严重 , 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石油类和铜;2006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水域污染事故1463次 , 污染面积约9.4万hm2 ,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43亿元;因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36.43亿元 , 其中 , 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27.88亿元 。这表明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严重受损 , 生态环境还在恶化 , 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继续减少 , 外来物种侵入带来的危害依然存在 , 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仍然未得到有效遏制 。管理最佳化措施资源调整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调整设立了专门中心来推进工作的实施 。根据各海域的特徵投放多功能的人工渔礁 , 结合沿岸地理信息系统(GIS) , 建立综合信息网路进行管理 。实施亲环境的海洋牧场项目计画;为实行总许可渔获量(TAC)制度 , 增加TAC制度中的对象鱼种 , 配备专用调查船用于科学调查 , 并且扩充相关的研究设备 。改善环境对于海洋环境的改善 , 国家首先考虑消除陆源污染、水质管理政策优先等综合因素 , 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管理体制 。渔场净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水产品疾病控制体系的确立 , 需要开发高效能的预防和治疗药剂;为防治养殖场的自身污染 , 要加大複合饲料的供给;建立高效的赤潮应对措施 , 普及赤潮防治设施 。调整生产为恢复和保持渔业的竞争力 , 需要对近海渔业的结构进行调整 。根据各鱼种的数量配置相应的渔船 , 调整各鱼种的许可渔获量限额;调整养殖渔业的结构 , 对已开发的渔场规模进行缩减 , 限制生产养殖过剩品种 , 限制灾害频发海域的渔场开发;加强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渔业作业的管理 , 为解决国内渔场面积缩减的问题 , 积极开发海外渔场和发展相关支持产业 。建立体系为建立良好的渔业秩序 , 对违法渔业行为採取积极的对策 , 相关机构协同配合 , 互相提供必要的支援 , 加强对违法的小型机拖网船的管理 ,  建立合法的渔业渔具购置融资支援体系 。加强水产品认证制度 , 建立安全卫生的认证标準 , 改善物流体系 , 对渔业品流通量进行调整 。保持动力为确保渔业发展的动力 , 扩大对渔业研究、开发的投入 , 促进新技术的实用化 , 积极培养渔业专业型人才 。建立美好的新渔村环境 , 吸引周边人口入住渔村 , 发展休闲渔业 , 为满足国民多样化的需求 , 综合开发渔港、渔村建设 。发展新思路随着各国加强对沿海渔业资源的控制, 韩国远洋渔业遇到了不少困难 。开闢新渔场是韩国发展海洋渔业的一个思路 。建立“海洋牧场”是韩国海洋渔业摆脱困境的一个尝试 。2005年韩国远洋水产品捕获量从1992年创纪录的102.4万吨下降到55.2万吨 , 在水产品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为20% 。为此 , 韩国政府2007年制定了一项以加强国际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远洋渔业发展方案 。改善人生活食品在畜牧业尚不发达时期 , 动物性蛋白质的供给大部分依靠水产品 。根据fao的统计 , 人类从鱼类获得比其他类动物更多的蛋白质 。例如 , 一般鲜鱼每100g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的18-20g左右 , 相当于牛肉的蛋白质 , 比蛋类的蛋白质高得多 。而且在鱼类的蛋白质中包含了人体必须的8种胺基酸相当丰富 , 加上渔业投资少、产出大等优点 , 正是开发动物蛋白质来源的优势产业 。扩大就业渔业安排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 是吸纳最基层劳动力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 。我国渔民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 , 据统计 , 1998年全国渔业专业劳动力282.5万人 , 兼业劳动力571.5万人 。到2002年 , 渔业劳动力1312.87万人 , 民众渔业人口2044.8万人 。提供外汇渔业对外汇的贡献 , 是指通过出口水产品 , 对国民经济建设赚取外汇 。在开发中国家 , 出口水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一定的外汇 , 用这些外汇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武装本国工业 , 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这在国家发展的初始阶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 , 1996年起水产品的出口总额30亿美元 , 2002年对外贸易总额69.6亿美元 。虽然比重较小 , 但在绝对数量上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 且对国民经济的外汇贡献是始终存在的 。加速产业水产品生产为其他生产部门提供了原料和材料 , 例如 , 轻工、医药、化工、饲料等部门 。水产品经过加工和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鲨鱼皮可以製革 , 碘可以用药 , 还是国防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 , 珍珠既是珍贵的装饰品 , 又是名贵的药材 。随着综合利用程度的提高 , 水产品的使用价值也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