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灵王的太子 姬晋


周灵王的太子 姬晋

文章插图
姬晋(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一般指本词条
【周灵王的太子 姬晋】姬晋(约前567年—前549年)名晋,字子乔,是东周灵王(姬泄心)的长太子,幼时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15岁行冠礼后,以太子身份辅政 。晋平公派当时名流师旷前往朝见,问他以君子之德、治国之道,他旁徵博引、侃侃而谈,师旷钦佩不已;记载太子晋事的先秦文献主要有《逸周书·太子晋解》和《国语·周语下》 。后世又有仙人王乔、王子乔者,乃道教中最早的仙人之一,其原型即为太子晋 。
基本介绍本名:姬晋
字号:子乔
所处时代:东周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洛邑
出生时间:约公元前567年
去世时间:约前549年
主要作品:《控鹤经》
主要成就:东周太子
人物经历姬晋因被奉为王氏始祖,所以后世又称为太子晋、王子乔 。王子乔,本名姬晋,是东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 。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15岁行冠礼后,以太子身份辅政 。晋平公派当时名流师旷前往朝见,问他以君子之德、治国之道,他旁徵博引、侃侃而谈,师旷钦佩不已 。不久,因大雨连绵,谷、洛二水泛滥,危及王宫 。情急之际,周灵王採取壅堵办法来治水,遭到了太子晋的强烈反对,他以“川不可壅”据理力争,提出用疏导的办法来治水,还引用历史上壅堵治水贻害天下的事例劝诫灵王,指出他的行为无疑于“亡王之为也” 。家庭成员父亲周灵王:姬泄心弟弟周景王:姬贵文献记载先秦,《逸周书》太子晋解之章 。孔子删诗书,至此曾投笔叹曰:“惜夫,杀吾君也 。”
周灵王的太子 姬晋

文章插图
西汉,《史记巻四·周本纪第四》载:(简王)十四年,简王崩,子灵王泄心立 。二十七年,灵王崩,子景王贵立 。西汉,《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 。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 。三十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 。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 。望之不得见,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 。妙哉王子,神游气爽 。笙歌伊洛,拟音凤响 。浮丘感应,接手俱上 。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春秋时期,《春秋左传集解》:第十八·襄公五·经,襄公二十八年,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天王即灵王也) 。又载:癸巳,天王崩,未来赴,亦未书,礼也 。春秋时期,《国语·周语下》: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 。战国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癸巳,天王崩,未来赴,亦未书,礼也 。战国时期,屈原《楚辞·远游》篇:“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畄此故居?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歺六气而饮沆瀣兮,嫰正阳而吸朝霞 。保神明之清兮,清气入而粗秽除 。顺风而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而和德” 。梁代,《江文通文集》载:<王·太子>:子乔好轻举,不待炼银丹 。控鹤去窈窕,学凤对巑岏 。山无一春草,谷有千年兰 。云衣不踯躅,龙驾何时还 。晋代,陆机文集里记载:王子乔赞,遗形灵岳,顾景忘归 。乘云倏忽,飘飖紫微 。唐代,《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中记载:王氏出自姬姓 。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守敬为司徙,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 。唐代,王氏墓志铭也记载:秦大将军王翦,是周灵王之子后代 。明,《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开篇说:周灵王长子名晋,字子乔,聪明天纵,好吹笙,作凤凰鸣 。立为太子 。年十七,偶游伊洛,归而死 。灵王甚痛之 。灵王使人发其冢,惟空棺耳,乃知其仙去矣 。至灵王二十七年,梦太子晋控鹤来迎,既覚,犹闻笙声在户外 。灵王曰:“儿来迎我,我当去矣 。”遗命传位次子贵,无疾而崩 。贵即位,是为景王 。轶事典故五称三穷周灵王虽然是个徒有其表的天子,可是他却生了个很不平凡的太子,名晋 。子晋从小就是个非常聪明而有胆识的孩子 。据说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正赶上连降大雨,洛邑附近的谷水和洛水合流,洪水漫过了堤岸,几乎要冲毁王宫 。灵王着了急,忙命人运土堵水,王子晋却在父亲面前引经据典,讲了一套“川不可壅”的大道理 。他的意见虽然不够全面,灵王也没有採纳,可是这孩子有胆量、有智慧的名声却很快传扬到各国诸侯,大家都很佩服 。特别是霸主晋平公,对周王的这个聪明太子不但很钦佩,更怀有几分忌讳和担心 。他想到自己曾派叔向用计谋杀死苌弘,又强占了原是周王朝的两块田地,将来太子晋继承了王位,一定要跟自己算老帐的 。于是晋平公又把大夫叔向召来,跟他谈了自己的心病,并且又一次派叔向出使周国,目的是了解一些王子晋的情况 。叔向朝见了天子之后,特意去拜会太子晋,想从交谈中掂一掂太子晋的斤两 。哪知一共谈了五个问题,倒有三个被太子晋问得无言以对,最后只好尴尬地从太子府退了出来 。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太子晋这小东西果然不凡,别看他才十五岁,我跟他谈了五个问题,倒有三个被他占了上风 。以我愚见,还是把我们强占的两处田地归还给周朝吧,不然将来他会找我们麻烦的 。”平公听了叔向的话,心里也在嘀咕:归还吧,捨不得;不归还吧,又怕将来惹麻烦 。这时,晋国着名的老乐官师旷表示不要匆忙决定,他说:“请派我去跟那孩子谈谈,如果连我也不是他的对手,再还田也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