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空洞( 五 )


臭氧空洞

文章插图
臭氧空洞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 , 其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km的高空 , 即大气的臭氧层 。臭氧层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界以及调节地球的气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 , 近些年来 , 由于在平流层内运行的飞行器日益增多 , 人类活动产生的一些痕量气体如NO 。和氯氟烃等进入平流层 , 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 以致于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 。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和耗竭的物质 , 主要是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NO 。以及人类大量生产与使用的氯氟烃化合物(氟利昂) , 如CFCl3(氟利昂-11)、CF2Cl2(氟利昂-12)等 。1973年 , 全球这两种氟利昂的产量达480万、 , 其大部分进入低层大气 , 再进入臭氧层 。氟利昂在对流层内性质稳定 , 但进入臭氧层后 , 易与臭氧发生反应而消耗臭氧 , 以致降低臭氧层中O3浓度 。2011年 ,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 风云三号卫星臭氧总量探测仪在北极上空监测到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 , 在该低值区内臭氧总量是正常情况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 , 部分地区的臭氧总量达到了臭氧洞的标準(220DU) 。虽然没有形成南极上空那样规模的臭氧洞 , 但由于北半球人口密度远高于南半球 , 臭氧低值区覆盖的範围内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南极臭氧洞更重要 。导致北极臭氧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春季极寒冷的极涡内生成了极地平流层云 , 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释放出破坏臭氧的卤素原子卫星同期监测到的北半球臭氧总量分布 , 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在三月份北极地区的臭氧含量很高 , 大部分地区範围在400DU以上 , 其中接近或大于500DU的区域占很大比例 。而2012年3月份北极圈内的大部分地区臭氧总量降到了200~300DU , 部分地区达到了臭氧洞的标準 。
臭氧空洞

文章插图
臭氧空洞此结论与国外科学家的最新地面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德国物理学家马库斯·雷克斯表示 , 北极30个臭氧监测站获得的初始数据显示 , 冬季臭氧浓度下降的情况比以往更严重 。他说 , 在春天来临之前 , “第一个北极臭氧洞也许已经形成 , 这种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 可能将被载入史册 。目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 不过请静候我们的进一步讯息” 。据专家说 , 臭氧浓度较低的地区可能向南最远已经延伸到纽约上空 , 他们发出警告说 , 皮肤癌风险或将提升 。北极上空2011年春天臭氧减少状况超出先前观测记录 , 首次像南极上空那样出现臭氧空洞 , 这个臭氧空洞主要因北极地区罕见长时间寒冬而形成 。
臭氧空洞

文章插图
臭氧空洞这项研究由来自美国、加拿大、芬兰、丹麦、日本等9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完成 , 研究报告发表于英国《自然》杂誌网路版 。2014年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宇航局共同对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进行了持续的观察 , 臭氧空洞在9月11日达到了年度峰值 。2014年臭氧空洞最大时有2410万平方公里 , 几乎与2013年的峰值相当 。它还远未达到曾经创下的单日最高纪录 , 卫星在2000年观测到的面积达到了2990万平方公里 。这一状况在1998年到2006年间最糟糕 , 现在臭氧空洞似乎正在逐渐恢复 。威胁对人类生存10多年来 , 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 , 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 , 人的皮肤癌患病率就增加3% , 还受到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的袭击 。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 , 已尝到苦头 , 只要走出家门 , 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 , 涂上防晒油 , 戴上太阳眼镜 , 否则半小时后 , 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 , 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 , 几乎全盲 。据说那里的兔子眼睛全瞎 , 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耳朵带回家去 , 河里捕到的鲜鱼也都是盲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