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城渡


马城渡

文章插图
马城渡马城渡在今马城镇大王庄东滦河西岸0号支水坝处,当地人称王庄渡,既是渡口,又是河运码头 。
摆渡到对岸是昌黎靖安镇,上行可达平州、大定(内蒙古宁城西),下行而连海运 。今坝北为滦县境,坝南为滦南县境 。
【马城渡】马城渡(码头)随滦河水运之兴而兴,随滦河水运之衰而衰,历经千余年 。
基本介绍中文名:马城渡
地址:马城镇大王庄东滦河西岸0号支水坝处
作用:河运码头,渡口
主要河流:滦河
简介马城渡在今马城镇大王庄东滦河西岸0号支水坝处,当地人称王庄渡,既是渡口,又是河运码头 。马城渡(码头)随滦河水运之兴而兴,随滦河水运之衰而衰,历经千余年 。滦河古称濡水,据《清高宗滦河濡水源考证》载,滦河源出独石口(河北赤城县北)外东北100余里之马延屯图古尔山(河北丰宁县西北),上游称闪电河,至西屯(今隆化县郭家屯)库尔奇勒河(今称小滦河)与其汇,始称滦河 。至新桥口(乐亭县马头营南大清河口)入于海,全长约2000余里 。滦河下游几次改道东迁,今于乐亭县兜网铺、昌黎刘台庄铺入海,全长888公里,流域面积44,900平方公里 。上起承德下板城,下至海口,航运河道全长247公里,码头21个,渡口30余处 。历程滦河水运兴于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 。当时,曹操为彻底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北上征讨三郡乌桓(辽西蹋顿,右北平乌延,辽东苏仆延),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在“开凿平虏渠、泉州渠以通水运”的同时,又从盐关口(今宝坻一带)至乐安亭(今乐亭)南开通了新运河渠,初步形成了滦(河)、蓟(运河)两大水系河运网,开创了滦河水运之先河 。东晋鹹康六年(340年),后赵王石虎伐前燕慕容氏,命司、冀、青、徐、幽、并、雍七州之民,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邺城(河北临彰西南邺镇迤东一带)旧兵共50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今乐亭救阵),由此开始濡水海运 。唐武德元年(618年),漕船可由山东登莱(今蓬莱、莱州)抵漂渝津(今天津海口一带),再泛海入濡上行至马城、平州等地 。嗣后百余年的河海联运,使滦河水运逐步发展,使马城镇逐步繁荣 。开元十八年(730年),官府在马城设河运码头,作为通水积粮之地 。随之,沿河乐安、偏凉汀、卢龙、平州等码头设施也进一步完善起来 。马城之所以作为积粮重镇,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滦河在马城分流下行,称二滦河,且通青、泝,多股入于海 。马城为逆流而上及顺流而下的河运交通枢纽 。随着马城的发展和繁荣,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卢龙、石城设马城县 。从此,马城成为唐代上县(万户以上)及北方水运中心重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