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喜剧


减压喜剧

文章插图
减压喜剧【减压喜剧】减压喜剧是由雷子乐笑工厂于2007年12月1日成立之初推出的理念 。其最大的特徵就是让大家能在紧张中看到人性的善良、轻鬆和快乐 。推出之初 , 深受都市白领的喜爱 。但随着发展 , 恶搞、拿来、改编等手段蔚然成风 , 让观众、媒体 , 乃至国家话剧院都再也无法忍受 。
基本介绍中文名:减压喜剧
外文名:Decompression Comedy
类别:喜剧
特点:减压
概述2007年12月1日成立时推出的“原创减压喜剧”理念深受都市白领的追捧 。《哪个木乃是我姨》、《拿什幺整死你 , 我的爱人》、《暗恋紫竹园》、《天生我SONG我忍了》、《全村就我光着腚》、《天上嫦娥是我姐》……这些被网友批为“雷死人不偿命”的取名 , 并非出自论坛热帖或哪部网路小说 , 而源于想像中蛮有档次的小剧场话剧 。近年来 , 以北京“雷子乐笑工厂”、“戏逍堂”为代表的本土民营剧团在自产话剧中极尽搞笑 。2008年底 , 为了表彰“雷子乐笑工厂”对民众文化做出的突出贡献 , 海淀文委专门批出了15万元的政府扶持资金 。东城文委还免费提供捷运广告、城市电视演出广告等宣传平台 , 帮助“雷子乐笑工厂”大胆创新 。但是 , 其恶搞、拿来、改编等一系列特徵让观众、媒体 , 乃至国家话剧院再也忍耐不住:话剧怎可变成“段子”生产机器 , 任人摔向粗俗的泥潭?特徵 1、“恶搞+段子”或“言情+段子” , 话剧已经变成了“说剧” , 讲大白话 , 甩闲聊 , 聊出一星半点的情节来就算完事 。2、拿来主义 , 都市情感话剧纷纷“挂鈎”网路小说 , 如《杜拉拉》抢得2008年畅销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这块香馍馍 ,  《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改编自“继《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最乾净剔透的同名纯爱小说”、《办公室有鬼》的原型是张小盒的上班族漫画 。3、改编成风 , 沪上都市情感话剧之外的最大类型——悬疑剧则落入改编外国经典的窠臼 。如新近剧目《如月疑云》改编自同名日本电影 , 《记忆底牌》在向阿加莎·克里斯蒂致敬 , 从《糖果》中则可看到好莱坞惊悚大片《水果硬糖》的影子 。至于侦探大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 , 更被多家剧团相中 。究其原因 , 是因为悬疑剧对编剧的要求相当高 , 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逻辑漏洞 , 原创实在太难 , 还是改编容易些 , “投入产出比”可以大一点 。观众评价 有观众在花了上百元钱看完本土出品的此类话剧《鹿鼎记》后大呼“受骗” , 他抱怨:“仿佛这部‘舞台剧’(姑且不说这是话剧)就是打算让大家看个‘小品串’ , 似乎更多是在借用《鹿鼎记》这幺一个背景 , 从中提取几个事件 , 但这些事件之间并无关联 。”如此间隔×分钟设定一个“笑点” , 离话剧段(子)化也不远了 。人文精神的稀薄让它们沦为“餐前小点”和“谈情说爱的佐料” 。专家评述 沪上一位话剧评论家表示:小剧场话剧要是一直如此运作下去 , 那幺一个只有抄袭没有思想的话剧界的“贫血”病态已经显现 。他认为 , 虽然小剧场话剧从一开始就以商业形态出现 , 走的是市场的路子 , 但也没有理由让剧目依赖插科打诨、譁众取宠生存 , 依靠“拿来主义”求得票房 , “如果不改变 , 很难有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