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

祭灶节的来历
我国自夏朝开始 , 就有了祭灶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姓张名单 , 字子郭 。他原来是一个富家子 , 娶得一个贤慧的女子为妻 , 后来贪新厌旧 , 遂弃妻续娶 。第二任的妻子名叫李海棠 , 虽然长得貌美如花 , 但是好吃懒做、挥霍无度 。李氏嫁入张家之后 , 不久就把张家的财产挥霍一空 。她眼看张单的家境败落 , 不想跟着受苦 , 于是改嫁他人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 船迟再遇顶头风” , 张家有一天不幸遭逢祝融光顾 , 只见风助火势 , 火借风威 , 张家的大宅院顷刻之间烧成了灰烬 。张单自此无家可归 , 每天露宿街头 , 伤心过度的他终日以泪洗面 , 以致双目失明 , 沦为乞丐 。有一天 , 大约是午饭时分 , 他乞讨到一户人家 , 女主人布施给他好饭好菜 。他听口音似曾相识 , 便开言询问 , 原来施饭者正是多年前被他抛弃的前妻 。张单顿觉一股血液朝头上涌 , 自感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说时迟、那时快 , 只听“咚”的一声闷响 , 张单倾刻两眼翻白 , 撞死在炉灶面前 。玉帝知悉了这件事 , 认为张单尚有羞愧悔过之心 , 知他良心未泯 , 加上念他以前亦做过不少的功德 , 遂封他为灶王 , 让他往后饮食无忧 。有关灶王的传说 , 早期先是有炎帝、祝融的故事 , 后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例如道教的《经说》一书 , 就把灶王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 , 说她“管人住宅 , 十二时辰 , 善知人间之事 。每月朔旦 , 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 , 录其轻重 , 夜半奏上天曹 , 定其簿书 。”
民间传说 , 每年腊月二十三 ,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 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 , 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 , 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 , 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 , 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这便是祭灶节的来历 。
祭灶节的风俗
1、祭灶王
祭灶 , 是这一天重要的活动 , 除了供奉糖瓜、糕点 , 还要换灶神画像 。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 , 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民间传说 , 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 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 , 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 , 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民间有“男不拜月 , 女不祭灶”的习俗 , 因此祭灶王爷 , 只限于男子 。另外 , 据说大年三十的晚上 , 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 , 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 , 洒酒三杯 , 送走灶神以后 , 便轮到祭拜祖宗 。
2、扫尘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 , 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 , 用头巾将头包好 , 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 。扫屋之后 , 擦洗桌椅 , 冲洗地面 。扫房之后 , 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 。新贴的春联 , 鲜艳夺目 , 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 。活灵活现的门神 , 抬头见喜的横幅 , 精美的窗花 , 五彩的年画 , 花团锦簇的灯笼 , 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 , 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