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鹃


噪鹃

文章插图
噪鹃噪鹃(学名:Eudynamys scolopacea):体长39-46厘米,约重350克 。属中型鸟类 。雄鸟通体黑色,具蓝色光泽,下体沾绿 。雌鸟上体暗褐色,略具金属绿色光泽,并满布整齐的白色小斑点;头部白色斑点略沾皮黄色,且较细密,常呈纵纹状排列 。背、翅上覆羽及飞羽,以及尾羽常呈横斑状排列 。颏至上胸黑色,密被粗的白色斑点,其余下体白色,具黑色横斑 。
【噪鹃】留鸟,活动于居民点附近树木茂盛的地方、从山地的大森林至丘陵以及村边的疏林都有蹤迹,夏季在市区的大型公园及树木生长的开阔地方都可以听到其叫声 。日夜发出嘹亮的声音,雄鸟“喔喔”声,重音在第二音节,重複多达12次,音速音高渐增 。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物 。利用黑领椋鸟、八哥、蓝喜鹊等雀鸟代其孵卵 。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南太平洋中的岛屿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噪鹃
拉丁学名:Eudynamys scolopacea
别称:嫂鸟、鬼郭公、哥好雀、婆好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鹃形目
科:杜鹃科
属:噪鹃属
种:噪鹃
亚种:4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Asian Koel
形态特徵噪鹃属中型鸟类,尾长,雄鸟通体蓝黑色,具蓝色光泽,下体沾绿 。雌鸟上体暗褐色,略具金属绿色光泽,并满布整齐的白色小斑点,头部白色小斑点略沾皮黄色,且较细密,常呈纵纹头状排列 。背、翅上覆羽及飞羽,以及尾羽常呈横斑状排列 。颏至上胸黑色,密被粗的白色斑点 。其余下体具黑色横斑 。虹膜深红色,鸟喙白至土黄色或浅绿色,基部较灰暗 。脚蓝灰 。有点像乌鸦,又有点像斑鸠,比乌鸦和斑鸠都要大 。大小量度:体重♂175-242g,♀190-240g;体长♂370-430mm,♀380-427mm;嘴峰♂28-35mm,♀26-31mm;翅♂190-214mm,♀192-215mm;尾♂175-215mm,♀180-205mm;跗跖♂30-35mm,♀31-35mm 。(注:♂雄性;♀雌性)栖息环境栖息于山地,丘陵,山脚平原地带林木茂盛的地方,稠密的红树林,次生林,森林,园林及人工林中 。一般多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也常出现在村寨和耕地附近的高大树上 。多单独活动 。常隐蔽于大树顶层茂盛的枝叶丛中,一般仅能听见其声而不见其影 。若不鸣叫,很难发现 。生活习性噪鹃华南亚种为中国北纬35°以南大多数地区,夏季繁殖鸟;噪鹃海南亚种为海南岛的留鸟 。多单独活动 。常隐蔽于大树顶层茂盛的枝叶丛中,一般仅能听其声而不见影 。若不鸣叫,一般很难发现 。鸣声嘈杂,清脆而响亮,通常越叫越高越快,至最高时又突然停止 。鸣声似“Ko—el”声,双音节,常不断反覆重複鸣叫,雌鸟则发出类似的kuil,kuil,kuil,kuil声 。若有干扰,立刻飞走至另一棵树上再叫 。主要以榕树、芭蕉和无花果等植物果实,种子为食,也吃毛虫、蚱蜢、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它的食性明显较杜鹃比较杂 。分布範围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汶莱、高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寮国、马来西亚、马尔地夫、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旅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叶门 。原产地不确定:帛琉 。
噪鹃

文章插图
噪鹃分布图繁殖方式繁殖期3-8月,自己不营巢和孵卵,通常将卵产在黑领椋鸟、喜鹊和红嘴蓝鹊等鸟巢中,由别的鸟代孵代育 。亚种分化传统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