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文章插图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立于1989年,地处上海市,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 。1989年10月10日,中国极地研究所正式成立 。2003年,更名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所主要开展极地雪冰-海洋与全球变化、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极地生态环境及其生命过程以及极地科学基础平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负责“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国内基地的运行与管理;负责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展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根据2018年1月官网显示,中心有职工1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2人,机关管理人员35人,船员31人,业务保障人员14人 。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观测研究站2个,科研业务部门6个,筹备科研业务部门1个,下属实验部门8个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外文名: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简称:极地中心·PRIC
机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路451号
成立时间:1989年10月10日
现任主任:杨惠根
机构属性: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
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 
历史沿革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研究所进入筹备阶段 。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文章插图
外景1988年9月14日,中国基地研究所建设工程开工 。1989年10月10日,中国极地研究所正式成立 。1990年1月5日,国家海洋局、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覆中国极地研究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 。1994年,“雪龙”船首次执行南极考察任务 。1999年3月31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划归中国极地研究所建制和实施管理 。2002年1月25日,国家海洋局批覆中国极地研究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将“雪龙”船、“长城站”、“中山站”的管理及其后勤保障职能划入极地所 。2003年,更名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同时在中心设立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长城”站 。2004年,成立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科研条件人员编制根据2018年1月官网显示,中心有职工1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2人,机关管理人员35人,船员31人,业务保障人员14人 。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工程技术带头人2名,研究员、副研究员及助理研究员若干名 。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文章插图
外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李院生、孙波工程技术带头人(2名):朱建钢、徐韧科研部门根据2018年1月官网显示,中心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观测研究站2个,科研业务部门6个,筹备科研业务部门1个,下属实验部门8个 。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文章插图
外景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观测研究站(2个):南极长城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极中山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业务部门(6个):极地战略研究室、极地冰川学研究室、极地海洋学研究室、极地大气与空间物理学研究室、极地生物与生态学研究室、极地信息中心筹备科研业务部门(1个):南极天文学研究室下属实验部门(8个):极地雪冰与全球变化实验室、电离层物理实验室、极光和磁层物理实验室、极地生物分析实验室、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实验室、生化分析实验室、极地微生物菌种保藏库、船载实验室设备资源科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