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阳一郎


南部阳一郎

文章插图
南部阳一郎【南部阳一郎】南部阳一郎 (Yoichiro Nambu) , 1921年1月18日出生在日本福井县 , 毕业于东京大学 , 后加入美国国籍 , 是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 , 生前担任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及费米研究所名誉退休教授 。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 。
从20世纪60年代起 , 他就在粒子物理领域开展了许多先驱性的研究工作 , 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 , 提出了南部·约纳·拉西尼奥模型(Nambu-Jona-Lasiniomodel) , 是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2008年10月7日 , 时任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的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15年7月5日 , 因急性心肌梗塞逝世 , 享年94岁 。
基本介绍中文名:南部阳一郎
外文名:日文平假名:なんぶ よういちろう
国籍:美国
民族:大和民族
出生地:日本福井县
出生日期:1921年1月18日
逝世日期:2015年7月5日
职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东京大学(学士 , 硕士 , 博士)
主要成就: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狄拉克奖章樱井奖沃尔夫奖
身份: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
日语原文:南部阳一郎
罗马字:Nambu Yōichirō
研究领域:物理
国籍:美国
研究机构:芝加哥大学
获诺奖时任职:芝加哥大学 
人生历程南部阳一郎1921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 。出生于日本东京 , 2岁时移居福井市 。现为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 , 同时也是福井市荣誉市民 。从福井县立藤岛高中毕业后 , 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1947年起更名为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系学习 , 于1942年和1952年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 。
南部阳一郎

文章插图
南部阳一郎
南部阳一郎

文章插图
南部阳一郎1949年 , 南部阳一郎被大阪市立大学聘为副教授 , 次年升为教授 , 当时年仅29岁 。1952年 , 南部阳一郎应邀赴美 , 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访问研究 。1956年起 , 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 , 1958年升任教授 。1970年加入美国国籍 。1991年被授予芝加哥大学恩里科费米研究所名誉教授 。同年 , 与后藤铁男合作研究提出“南部-后藤理论” , 后虽证明该理论是错误的 , 但1984年因发表超対称性弦理论(超弦理论)而再次引人注目 。学术业绩南部阳一郎的着名学术贡献包括:提出量子色动力学的色荷、完成粒子物理中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早期工作、以及在弦理论领域的开创性研究 。他是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南部阳一郎获得了许多学术荣誉和奖励 。
南部阳一郎

文章插图
南部阳一郎1986年 , 因对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研究 , 他获得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章 。1994年 , 美国物理学会将当年樱井奖授予南部阳一郎 , 以表彰其对场论和粒子物理的贡献 。他将超导理论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引入到粒子物理中 , 开创了基本粒子物理的多个重要思想 , 因此与俄罗斯物理学家维塔利·京茨堡一起被授予1994/1995年沃尔夫奖 。2005年 , 因对基本粒子物理学标準模型的贡献 , 他获得富兰克林奖章 。2008年10月7日 , 因发现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 , 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 , 南部阳一郎还曾获得罗伯特·奥本海默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2年)、马克斯·普朗克奖章(1985年)和日本文化勋章 。弦理论中的南部·后藤作用以南部阳一郎和后藤铁男的名字命名 。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中 , 满足自发对称性破缺模型的玻色子也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玻色子 。超前思想南部发现的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是当今粒子物理“标準理论”的基石 , 但当上世纪60年代南部提出这一天才构想时 , 物理界回响者寥寥 。“超前”是同行对南部的一致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