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韶山


渑池韶山

文章插图
渑池韶山【渑池韶山】韶山,又名云门山,距渑池县城20公里,海拔1942.9米,因山腰每每云雾缭绕,升腾而起 ,如云生其处,故又名“云门山” 。是河南省黄河以南、陇海铁路以北最高的山峰 。
基本介绍中文名:渑池韶山
别名:云门山
海拔:1492.9米
特色:雄、峻、奇秀
地点介绍韶山层峦叠嶂,林壑幽美 。大小山蜂35个连成一体 。除主峰外,另以王朵山、关山、麦尽山最为出名;北麓10多公里是悬崖绝壁,屏障天成,仅有三处可以勉强攀登 。西北有条泥鳅背似的长山脊,云雾袅袅,飘然来去,人行走其间如穿云过雾 。从山顶极目远望,苍山翠碧,奇石满目,长啸一声,山响谷应,余音缭绕 。近看韶山,四季野花,相映成趣。春末,刺槐花盛开,山体如披银装;夏季,阔叶林交枝接柯,郁郁葱葱;秋末,山坡色红似染;冬季,成片松林,斑驳点缀,给韶山增添了生机 。主峰南侧有一座云门寺,始建于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大顶彩瓦,建筑奇巧,雕樑画栋,光彩夺目 。经历代兵火战乱,原貌已变 。寺西有清泉一眼,不溢不流,不竭不涸 ,可供游人饮用 。韶山山珍野味极多:红果、黄柿、紫葡萄、山核桃、野猪、山鹿、獐于、獾、狼等 。药材有200多种,号称“半个药柜”,传说神农尝百草曾来此地 。历史韶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自从盘古开天地,韶山名播海内外 。远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植被茂盛 。韶山长满原始森林,非常适宜人类生存 。传说“三皇五帝”的舜帝时,舜治国有方,天下大治,四海昇平 。舜帝首创韶乐,亲制箫及五弦之琴,有六律五声八音之妙 。这种韶乐,被用来召集民众集会时演奏,且歌且舞 。紧靠韶山脚下的渑池仰韶村,据1921年考古新发现,在新石器时代,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原始人部落遗址 。仰韶先民,跟着舜帝学会了製造陶器、石斧、石刀等石器,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 。相传,舜帝从山西舜都,带着他的两个女妃娥皇和女英,过黄河南巡,路过渑池韶山,发现此处风景美好,便召集仰韶人,在韶山上演奏韶乐,与民同乐 。因此,这座山便名韶山 。关于舜帝南巡之事,除传说外,后人多有记载 。如明代都御史柳应辰《韶峰叠翠》诗曰:“奇峰矗矗倚青霄,天籁时闻奏舜韶 。左映金乌添秀丽,右窥玉兔 峣 。芙蓉湿处春初染,螺黛浓时雾欲消 。爽气钟灵多俊杰,几回翘望想孤标 。”韶乐传到春秋,孔子听了韶乐演奏,竟三月不识肉味,可见韶乐之精美绝伦 。渑池的韶山和湖南湘潭毛泽东故乡之韶山,同名不同地,但都是舜帝南巡时留下的遗蹟所在,同样名扬千秋 。韶山是渑池北部的分水岭 。韶山之北,水流入黄河;山之南,水注入涧河 。主峰南侧,向阳山坡相对平缓漫上;北侧沟壑纵横,壁立千仞,山峰陡峭,重峦叠嶂,林壑优美 。站立主峰,向东北望去,山峦重重叠叠、缥缥缈缈,乃“韶峰叠翠”最佳观赏处 。韶山北侧的景色特绝 。这里有惊险奇绝的圪增沟、清幽雄奇的九槽沟,有金文石庵的大寨沟、世外桃源的瓦庙沟等峡谷,景色各异,令人称奇 。韶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山珍果品满目皆是:红果、红柿、牛铃儿、桑椹儿、紫葡萄、黑木耳、猕猴桃、山核桃等俯仰可拾 。韶山有“半个药柜”之称,单中药材就有300多种,其中有韶参、天麻、丹皮、桔梗、黄芩、黄连、五味子、石灵芝、防风、何首乌、杜仲、黄柏等诸多佳品 。从古至今,韶山都是人们的游览胜地,不少墨客骚人写有讚颂韶山的诗文 。明代书法家王铎在《夏日游韶山遇雨》诗中曰:“触暑探岑寂,登高望不穷 。苍崖喷石乳,翠壑隐珠宫 。胜地犹堪赏,幽怀讵可同 。坐来云气变,山色雨濛濛 。”特色雄:韶山是渑池最高的山峰,海拔1463米,也是河南省黄河以南、陇海铁路以北的制高点 。韶山主峰在周围数十座山峰簇拥下,兀自耸立,有如一柱擎天 。登顶极目远眺,南怀渑水,北望黄河,四周重峦叠嶂林壑幽深,凸显其雄伟,彰显其磅礴 。韶山前有渑水环抱,后依书山为屏;东以嵩山为邻,西靠崤山为伴;南有金乌、玉兔双峰护持,北滨黄河而迎王屋 。明朝山东左布政使戴珙《韶峰叠翠》诗云:“翠削芙蓉几万重,雨余佳丽更无穷 。影蟠天外横河汉,气压人间等岳嵩 。石髓远随丹峤出,钟声只在白云中 。春风下界多红紫,不遣岩阿有一丛 。”这是对当时的韶山春景的真实写照 。峻:韶山有大小峰三十余,叠嶂连云,劈地摩天 。既有实兀隆起,又有强烈下陷,深谷陡壁随处可见 。韶山是渑池北部的分水岭 。韶山之北,水流入黄河;山之南,水注入涧河 。主峰南侧,向阳山坡相对平缓漫上;北侧沟壑纵横,壁立千仞,山峰陡峭,重峦叠嶂,林壑优美 。这里的山峦重重叠叠,如鬼斧神工,举目缥缈无定;这里的灵霄壁垂直矗立,如刀辟斧凿,仰观似与天齐;这里的捨生崖拨自深壑,光滑直削,俯察触目惊心;这里有惊险奇绝的圪增沟,清幽雄奇的九槽沟,还有金文石庵的大寨沟,世外桃源的瓦庙沟等峡谷,景色各异,令人称讚 。奇:首先石奇,众多形状奇石异山随处可见,山体巨大的岩块,呈纵、横、斜各种节理发育,形成悬崖峭壁,以及石林、石柱、石笋等似人似兽似禽的象形石,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为云海,韶山森林茂密,空气湿度大,遇冷空气过境,谷中的水汽在凝结成高低不一,波浪状的层积云,有似大海波涛,有似玉带缠绕,或淡薄缥缈,或绵厚稳重 。若逢阳光照射顶部,则绮丽夺目,遥望云雾中的峰顶,恰似海洋中的孤岛,而山腰则是白雾茫茫、细雨濛濛,行云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立于韶山峰顶,每当之海茫茫,波涛起伏,香炉山、书山、王山、笔架山等诸多山峰漂浮于云海之中,看上云酷似一个个劈波斩浪的游泳者,或仰泳,或侧泳.......奋力向前,令人称奇,被称为云海竞渡 。秀:秀者荣也,茂也,美也,禾吐华也,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花草茂盛,生长繁衍着数以千计野生动植物,造就了其秀丽的景色 。一年四季,风雨阴晴,气象万千 。春,奇花异草遍布山谷;夏,林之接柯郁郁葱葱;秋,红叶飒飒,层层尽染;冬,银装素裹,冰清玉洁 。特别值得一提的韶山红叶,在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的日子里,登上韶山峰顶,放眼望去,四周儘是红腾腾的海洋,一山山,一峰峰,一坡坡,一坎坎,层层叠叠,起伏连绵 。悬如倒挂的瀑布,铺如猩红的地毯,跳如燃烧白火焰,飘飘猎猎的红旗,滚动着,闪烁着,似一浪浪红潮,拥入眼帘 。火红的韶山、燃烧的韶山,让人激动不已,深得陶醉 。韶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自从盘古开天地,韶山名播海内外 。远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传说“三皇五帝”的舜帝时,舜治国有方,天下大治,四海昇平 。舜帝从山西舜都,带着他的两个女妃娥皇和女英,过黄河南巡,路过渑池韶山,发现此处风景美好,便召集仰韶人,在韶山上演奏韶乐,与民同乐 。因此,这座山便名韶山 。韶乐传到春秋,孔子听了韶乐演奏,竟三月不识肉味,可见韶乐之精美绝伦 。关于舜帝南巡之事,除传说外,后人多有记载 。如明代都御史柳应辰《韶峰叠翠》诗曰:“奇峰矗矗倚青霄,天籁时闻奏舜韶 。左映金乌添秀丽,右窥玉兔峣 。芙蓉湿处春初染,螺黛浓时雾欲消 。爽气钟灵多俊杰,几回翘望想孤标 。”韶山遗址众多,沉积厚重 。主要景点有云门寺,金僧石庵、九寺、姑姑庵、搬倒井、天梯、百步云梯、林家铺子等 。其中以云门寺最为有名,云门寺位于韶山主峰南侧,唐代创建,历代重修,民国版《渑池县誌》记载:“韶山在治北30余里,奇峰十余座,层叠相连,青色苔痕,苍翠若滴,山腰有云门寺,春时花异卉,遍于崖谷” 。云门寺原建宏伟,殿宇僧舍齐全,大顶彩瓦,四角挑檐,雕樑画栋,光彩夺目,相传房舍殿宇最多时达99间 。寺西有一 清 泉(名碧玉泉),不溢不涸,寺院四周林木茂密,清幽雅静 。着名的仰韶文化遗址位于韶山南麓仰韶村,仰韶村位于韶山脚下,仰望可见韶山而得名 。考古学家认为它是古代“酋都”国家的都城 。1920年,中国人刘长山首先在这里发现 。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村,被中外考古界誉为“文化圣地” 。它的发现,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时代,为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古至今,韶山都是人们的游览胜地,不少墨客骚人写有讚颂韶山的诗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出蜀过韶山,写下了着名诗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其中的“雪泥鸿爪”成语留传至今 。明代书法家王铎在《夏日游韶山遇雨》诗中曰:“触暑探岑寂,登高望不穷 。苍崖喷石乳,翠壑隐珠宫 。胜地犹堪赏,幽怀讵可同 。坐来云气变,山色雨濛濛 。”2007年渑池县委、县政府将韶山省级森林公园列入为民众办好的十件大事之中,大力开展公园建设,两年来公园已完成投资逾2000万元,建成凉亭、标识门、观景步道、引水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渑池争取在2-5年的时间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河南省精品旅游“三点一线”上的一个亮点 。在此,韶山省级森林公园诚邀各界朋友到渑观光,看韶山美景,品仰韶文化,到韶山一游,必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