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和

丁有和【丁有和】丁有和,男,中国公民,出生于1895年,自幼随父学艺,15岁起唱门歌,后唱板凳头戏,走村串乡卖唱,藉以餬口 。成年后,自编自唱庐剧,能兼演老生、小生、老旦、小旦几种角色,并以唱腔圆润甜美、做功生动细腻而受到农民喜爱,遂成庐剧名角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丁有和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95
逝世日期:1961
人物简介丁有和 艺名丁大汉,肥东县黄粟乡大李集人 。自幼随父学艺,15岁起唱门歌,后唱板凳头戏,走村串乡卖唱,藉以餬口 。成年后,自编自唱庐剧,能兼演老生、小生、老旦、小旦几种角色,并以唱腔圆润甜美、做功生动细腻而受到农民喜爱,遂成庐剧名角 。个人生活民国11 年(1922 年),丁有和购置一批服装行头,吸收邹五、陈仁贵等,创建丁家班,自任班主,领班在江北东部农村演唱 。他擅长小花脸、老生行当,在扮演薛平贵、杨四郎等角色中,既能运用京剧的一些表演程式,又注意从生活中吸取营养,溶二者于一体,使演出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名噪合肥、巢县、和县、含山等地 。丁有和在艺术生涯中,敢于破除旧习,锐意探索倒七戏的新路子 。他鼓动妻子马梅英(人称老蛮子)登台扮演花旦,开创了倒七戏班社女性唱戏的先例 。他兼收京剧、徽剧之长,用以丰富倒七戏的表演、声腔、化妆艺术,并不断移植京剧、徽剧的剧目,使倒七戏从唱折子戏、“找戏”向本头戏、提纲戏发展,对倒七戏的发展和成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在中年以后,又热忱向青年人授艺,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师徒制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倒七戏艺人 。解放后,活跃在安徽庐剧(倒七戏改称)舞台上的丁玉兰(他的养女)、孙邦栋、丁道元等一批艺术造诣较深的庐剧艺人,皆出自他的门下 。演出经历民国38 年9 月,丁有和带班进入合肥,与费家班合併组成平民剧社,在合肥演出 。1950 年,省文化部门以平民剧社为基础,组成了安徽省倒七戏剧团(后改称庐剧团) 。当时,年近花甲的丁有和,任后台经理,仍执着于庐剧的创新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