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效应( 二 )

有的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责怪别人,有的还无中生有替自己开脱 。比如,一周常规流动红旗评比,经常花落他家 。有的男同学没有在自身找原因,竟然还说,领导包庇某班、某班贿赂领导……这无疑是不良风气,让它滋生,必然不利于班级的发展 。这是过分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的结果 。要抑制这种心理的发展,首先,必须让学生合理认识自己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优势大于弱势的个体,以此来保证自己应有的竞争力,但缺陷和弱势也是人人皆有、不可迴避的,如果一味强调自身的积极价值而迴避客观存在的不足,根本不会取得长足意义上的进步 。我们班级男生较乐观,在挫折面前不自卑,但也确实存在懒散,喜欢说笑,有时不顾场合,缺乏自控能力等缺点 。在晨会、班会课上,通过讨论,男生们认识到自我缺陷和弱势,表示会有的放矢地去克服 。效应的效果所以在教育活动的引导中,让学生能够全面、合理认识自我是首要问题 。“睁眼看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容易,但“静心看自己的世界”却是不易做到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遮蔽常常让人迷失甚至麻醉了自我,要避免这种自欺欺人的意识不断蔓延,就必须使学生勇于、善于“走出此山中”,能够时常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追问”的品质,通过对“我是谁、我能做什幺“等问题的不断自省,实现个体意义上的自我认知升华 。精神胜利自从鲁迅先生髮表了《阿Q正传》,中国的心理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精神胜利法 。在我所听过的有关鲁迅和《阿Q正传》的讲座中,几乎都要提到“精神胜利法”,而且大都是从贬义来诠释它 。鲁迅博物馆的原副馆长陈漱渝研究员就讲过,鲁迅塑造阿Q这个人物,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批判国人中那些“以丑骄人”——以显示自己的丑陋为本钱来显摆自己——的劣根性 。到了改革开放的现代,我倒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歪批阿Q”,所以,我就把“精神胜利法”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意义变成了“酸葡萄效应” 。后来当面请教了陈漱瑜教授,他说,把它转意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豁达,也未尝不可,但那绝不是鲁迅先生的本意.现代生活酸葡萄效应现象很是普遍,作为一个学生的我发现在学校的好多人也是这样的,例如:同学考试得了高分或是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的话,而你却不能你就会有这种酸葡萄效应.或许你说这是嫉妒,其实我感觉这个本来就有一嫉妒心在里面!我还是觉得不必要有这种心理的,因为老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还不可兼得呢!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不足,你大可不必拿别人的优点来比对自己的不足,有时拿自己的优势不对他人的不足也是可以的,这并不是对他人的轻视而是对自己的肯定,给自己一个无须轻羡别人的理由!"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金子的总会发光的,不要一味的去比对别人,比对别人有什幺意义呢,要记住你是你,别人是别人,你永远都不会变成他人的!心理点评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心理压力"时,採取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以取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凭心而论,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人打时口中或心中念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痛 。人们不也常採用"阿Q"精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获取"心理平衡"吗?无可否认,它们确实也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当人们认为自己对所面临的压力已经是无能为力的时候,也不妨採用这种应付方式,以免走向极端 。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正反两种意义,只要起到暂缓心理压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实际意义,即"合理化"的酸葡萄效应 。当然,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此,事后应採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