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下辖镇 南塘镇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下辖镇 南塘镇

文章插图
南塘镇(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下辖镇)南塘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东北部,平江中游 。为北纬24°4′~25°3′,东经87°16′~88°~14′之间,东邻三溪乡,东南毗于都罗坳镇,南接吉埠镇,西依田村镇,东北界田村镇,北与兴国龙口镇相连 。距赣州市42公里,是赣县区、兴国县、于都县等三县区的中心小城镇 。境域形状似人字形,南北长约18.7公里,东西宽约16.5公里,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 。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下辖镇 南塘镇】全镇人口39785人(2010年),辖南塘街居委会和劳田、清溪、小溪、黄屋、岭脑、白溪、南塘、渣龙、大都、枫江、石院、道潭、都口、鹅坊、石圳、维源、桥溪、官田、澄藉、犁源、田南、船埠22个行政村,242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 。全镇面积有耕地面积22943亩,山地166935亩,水面9299亩 。耕地3.2万亩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南塘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赣州市赣县区
政府驻地:南塘圩
电话区号:0797
邮政区码:341103
面积:146.2平方公里
人口:39785(2010年) 
方言:客家语-于桂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车牌代码:赣B
行政区划代码:360721105
历史沿革南塘历史悠久 。据考证有关史料,南塘,原名蓝塘 。西晋时,就有赣巨人活动 。春秋属吴,战国时属越,楚灭越后属楚 。秦代属九江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置县,南塘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7年(982),南塘分设长兴、爱敬乡 。元代,置一都六图 。明代,置一都七图 。清朝同治年间,置长兴乡,辖十都十三图 。清宣统元年(1909),废都、图制,置长兴乡,辖39村 。民国时期,分设清政、南塘乡,属赣县区十区 。苏维埃时期,1930年3月至1935年2月,分设清溪、三溪、大都区 。民国25年(1936),赣县区设区制,清政、南塘属五区 。28年(1939),改行乡镇制,清政乡辖8保80甲,南塘乡辖8保76甲 。30年(1941),县调整为3个区,清政、南塘属潋江区 。1949年8月,赣县区解放后,复设区、乡,废除保甲制,南塘为十区 。1952年,区改区公所,南塘为十三区公所,辖13乡48村 。1956年6月,撤区并乡,南塘由县第八工作组指导乡工作 。1957年2月,复设区,南塘为八区 。1958年9月,撤销区、乡制,实行人民公社化,南塘改称红色人民公社 。1960年,复称南塘公社 。1961年10月,复区制,南塘为九区 。1965年6月,撤区设社,南塘分设南塘、清溪、田南3个公社 。1968年11月,扩社并队,三溪、清溪、田南公社复并南塘公社 。1984年5月,公社改乡制 。1994年1月,改乡为镇 。以驻地南塘圩“南塘”二字命名 。1950年为南塘、大都乡,1958年合併为红色公社,后改南塘公社 。1961年分为南塘、田南、清溪、三溪4个公社,1965年清溪、田南併入南塘公社 。1968年三溪併入,1972年三溪分出 。1984年改南塘乡,1994年改南塘镇 。镇政府驻南塘圩 。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下辖镇 南塘镇

文章插图
南塘镇南塘镇行政区划[2008年代码]360721105:~001南塘街居委会 ~200清溪村 ~201劳田村 ~202黄屋村 ~203小溪村 ~204岭脑村 ~205南塘村 ~206白溪村 ~207都口村 ~208大都村 ~209道潭村 ~210石院村 ~211枫江村 ~212维源村 ~213石圳村 ~214鹅坊村 ~215田南村 ~216黎源村 ~217船埠村 ~218澄藉村 ~219官田村 ~220桥溪村国民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塘人民以“勤工作,迈大步,创特色,树形象,争一流”的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0元,年中存款总额突破亿元 。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有果业、反季节蔬菜、烤菸生产、葡萄生产 。1、果业:种植品种以脐橙、蜜梨为主,现有蜜梨面3000多亩,年产500万公斤以上,全镇种植面积达1万亩,主要建设黄屋至石院、船埠至鹅坊二条果业带 。2、反季节蔬菜:种植品种以反季节蔬菜和菜秧为主,主要以沙溪口大棚蔬菜基地和菜秧基地的建设为主,现有面积30亩 。3、烤菸生产:主要抓好都口等八大基地的建设,计画至2005年全镇烤菸面积达5000亩 。4、葡萄生产:种植品种是曝稔葡萄,主要以道坝和鹅坊基地为主,全镇面积达160亩 。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迅速 。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依託资源优势,培植龙头,建立科技示範服务基地 。建起了五千亩金水二号梨基地,正规化实施万亩脐橙基地;狠抓订单农业和契约农业,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构建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已形成十万羽出笼的毛鸭基地,十万只板鸭加工基地、千亩蔬菜基地,200亩藤稔葡萄基地,百亩大棚蔬菜基地,特种养殖基地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强劲有力,个私经济方兴未艾 。本着让惠让得原则,实行“低门槛、高回报”投资环境,不断加大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科技会含量多的项目,以增强全镇的整体经济实力 。南塘板鸭早已飞出国门,享誉东南亚,畅销港澳 。已培植了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加工大户 。外出打工回镇办企业势头强劲,已初步形成了皮鞋製造、成衣、食品和木材加工为主的地方特色,截至2001年,全镇私营企业36家,个体工商户320户 。基础建设交通通讯南塘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京九铁路穿境内13.8公里,设有客运站和货运站;二级公路江兴公路连线赣州和兴国县;通信设施先进,安装了移动、联通通讯接收塔覆盖22个村,1万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日产1万吨的自来水厂投入运营 。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通过社会筹集为主等多渠道筹资,加大基础设施力度,按照“三横三纵”(南兴大道、文明大街、沿江大道、南三公路、南兴一路、南兴东二路)的总体框架,建设了集批发、零售和贸工农为一体的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 。截止1999年,小城镇面积增至2平方公里,拥有6000多居民,街道都硬化 。江西日报在《千里繁荣一线牵》报导京九线上的小城镇建设成就时,北引言报导南塘镇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成果 。2000年,时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智权亲临南塘视察,并对南塘的工作予以肯定 。为最佳化社会环境,加快发展,镇党委、政府一直把通民风、净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 。多年被市、县评为综治先进单位,98年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