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蜘蛛级飞弹快艇


毒蜘蛛级飞弹快艇

文章插图
毒蜘蛛级飞弹快艇【毒蜘蛛级飞弹快艇】“毒蜘蛛”级飞弹快艇为原苏联20世纪70年代后期建造,“毒蜘蛛”级飞弹艇由于建造时期不同而可分成Ⅰ型、Ⅱ型、Ⅲ型和改进Ⅲ型4种型号,它们之间在所使用的艇载武器、动力装置、电子设备上有较大不同,而在艇型、排水量、外形尺寸及总体性能上则相差不大 。
基本介绍中文名:毒蜘蛛级飞弹快艇
诞生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
工程代号:1241
航速:36节
国家:苏联-俄罗斯 
发展沿革研製背景“毒蜘蛛”级飞弹艇是前苏联/俄罗斯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製的一种大型近海飞弹艇 。作为除美国外唯一的全球性海军,前苏联在研製各型大中型水面舰艇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飞弹艇这种小型舰艇的研製发展,并认为是海军整体作战力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製了多种型号、性能各异的数百艘飞弹艇装备使用,除在本国大量装备外,还向世界其它国家出口了近百艘 。
毒蜘蛛级飞弹快艇

文章插图
毒蜘蛛级飞弹快艇在此情况下,前苏联在70年代末开始研製“黄蜂”的后续艇,即”毒蜘蛛”级飞弹艇 。与早期研製的飞弹艇相比,“毒蜘蛛”级飞弹艇的排水量增加到近500吨,适航性及续航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所携带的武器系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型舰舰飞弹也提高了射程及抗干扰能力 。在飞弹艇产生初期,只有俄罗斯对其十分重视,而西方各国对这种小吨位舰艇并不看好 。然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使用前苏联生产的“蚊子”级飞弹艇向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进行了攻击,所发射的SS-N-2A舰舰飞弹将1700多吨的驱逐舰击沉,首次向全世界显示了反舰飞弹的巨大威力和飞弹艇的作用,也使西方改变了对小型飞弹艇的偏见 。可是,在人们正沉浸在飞弹艇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久,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在这场战争中,飞弹艇没能续写自己的辉煌,埃及海军参战的数十艘苏制“蚊子”级和“黄蜂”级飞弹艇发射了近40余枚SS-N-2A舰舰飞弹,不但“颗粒无收”,而且自己还被以海军击沉了近10多艘,损失惨重 。为什幺相隔数年后,两者的表现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原因在于埃及参战的“蚊子”级和“黄蜂”级飞弹艇吨位较小,前者满载排水量只有70多吨,而后者也只有200多吨,因此,所载飞弹数量较少(前者携带2枚SS-N-2A舰舰飞弹,后者也只携带4枚SS-N-2A舰舰飞弹),其自身没有有效的自卫武器,在受到攻击时,毫无还手之力 。更主要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飞弹干扰措施开始广泛使用,这也是埃及海军发射数十枚SS-N-2A而无一命中的重要原因,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SS-N-2A舰舰飞弹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已不能适应反舰作战的要求 。因此,研製一种新型、排水量大、适航性好、可搭载新型舰舰飞弹武器及具有较强自卫防空能力的新一代飞弹艇就提到了前苏联海军的议事日程中 。同时,这也是前苏联为保持其在飞弹艇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势在必行的,目的是替换大量已过时的“黄蜂”级飞弹艇 。在此情况下,前苏联在70年代末开始研製“黄蜂”的后续艇,即”毒蜘蛛”级飞弹艇 。与早期研製的飞弹艇相比,“毒蜘蛛”级飞弹艇的排水量增加到近500吨,适航性及续航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所携带的武器系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型舰舰飞弹也提高了射程及抗干扰能力 。为提高自卫能力,艇上还装备了中口逕自动舰炮、小口径速射炮、防空飞弹及电子战设备等,从而使其攻击力、防御力及生存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所能执行的作战任务也从早期主要攻击水面舰艇扩展到可进行海上巡逻、护渔、护航、对敌方港口进行封锁及攻击敌方近岸目标等,以致可完全将其作为一种轻型护卫舰来使用 。俄海军“毒蜘蛛”级飞弹艇应有30多艘在役,出口也达20多艘,成为接替“黄蜂”级飞弹艇出口的主要艇型 。“毒蜘蛛”级是俄最主要的出口型飞弹艇,印度是其最大的使用国,并引进了相应的生产线 。主要型号“毒蜘蛛”级飞弹快艇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工程代号1241,由苏联海军“纳奴契卡”级轻型飞弹护卫舰发展而来 。“毒蜘蛛”行动速度快 。它採用两台M70型燃气轮机,功率达1.765兆瓦;两台M510柴油机,功率5.88兆瓦,双轴推进 。它航速为36节,最高可达40节,续航力为400海里/36节、1650海里/14节 。在全球同级吨位的飞弹艇中,“毒蜘蛛”的速度和适航性都是一流的 。“毒蜘蛛”级飞弹艇可以分为:“毒蜘蛛I”——12411РЭ,早期出口型;“毒蜘蛛II”——1241.1 (或12411T),装SS-N-2C;“毒蜘蛛III”——12411型,装SS-N-22;12417型,即P71艇,“卡什坦”试验艇;12418型,出口印度,装SS-N-25;12421型,即P2艇,装改进型SS-N-22 。技术特点布局动力“毒蜘蛛”级飞弹艇採用的是平甲板艇型、首柱前倾、方尾构,水线下部为圆艇型线型,艇体两侧有明显的折线,艇体的长宽比较小(只有约5.4),因此其航行的稳定性及操纵性都有较大的提高,具备了较强的在中近海域高海况条件下航行作战的能力 。在艇体水线附近两侧,各装有一条等长于全艇长度的压浪条,可用于在高速航行时减少海浪对艇体的冲击,减小艇的航行阻力,有利于提高航速 。艇体採用钢结构,上层建筑则採用了铝镁合金结构,有效地减轻了艇体重量,但防护性能有一定不足 。“毒蜘蛛”级飞弹艇艇长56.1米,艇宽11.5米,吃水2.5米,标準排水量385吨,满载排水量455/540吨(Ⅲ型艇),最高航速36节/40节(Ⅲ型艇),续航力1500海里/20节,自持力14天,艇员34人 。该艇的动力装置由于不同的型号有一些不同,Ⅰ型、Ⅱ型艇上使用的是全燃动力装置,这也是俄罗斯唯一在轻型飞弹艇上使用全燃动力装置 。由于燃气轮机具有启动快、功率大、体积小的优点,因此,非常适合像飞弹艇这样的小型舰艇使用 。Ⅰ型、Ⅱ型上使用了4台燃气轮机,其中2台为DR-76型燃气轮机,最大输出功率3670千瓦,主要在续航时使用;另两台为DR-77型燃气轮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1170千瓦,主要在高速航行时与DR-76发动机联合使用 。在这种状态下,Ⅰ型、Ⅱ型艇的最高航速可达到36节,完全可以满足“毒蜘蛛”级飞弹艇高速攻击作战的要求 。Ⅲ型和改进Ⅲ型则使用柴-燃联合动力 。其所以改成柴-燃动力,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发现燃气轮机的燃料消耗量太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艇的续航力 。因此,在Ⅲ型和改进Ⅲ型上将巡航发动机改成2台最大输出功率为5800千瓦的耗油率较低的柴油机,这就使其在续航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与高速燃气轮机同时使用后,其航速提高到了40节 。随着续航力的提高,Ⅲ型和改进Ⅲ型艇的远程作战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艇上的排气系统有两套,其中巡航发动机的排气口在艇的尾部接近水线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排出废气的温度,有利于减小艇的红外特徵 。而主燃气轮机的废气则由艇体上层建筑中部的一座小型烟囱排放 。艇装舰炮艇上装备的舰炮有两种,一种是位于艇首的AK-176M型自动舰炮,另一种是位于舰尾平台上的两座AK630M6管速射炮 。其中AK-176M是1976年研製的一种中口径单管自动舰炮,1978年开始装备使用 。其最大射程为17千米,最大射高13千米,最大发射率为120发/分,全重11.2吨,每座配备高达152发炮弹,持续火力非常强 。该炮可持续射击70发炮弹而保证射速不降 。所使用的杀伤爆破弹及高速穿甲爆破弹,可根据打击目标的不同快速进行转换 。炮上还装有光学瞄準装置及手动瞄準装置,使火炮的生存力很强,可全自动、半自动及全手动射击 。虽然也存在着随动系统性能较差、跟蹤精度低等不足,但其具有防空、反导及对海对岸射击能力,是一种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舰载火炮 。“毒蜘蛛”级飞弹艇装备该炮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对海打击能力,火力强度完全可与1000吨级的轻型护卫舰相媲美 。AK-630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非常适合吨位较小的舰艇安装 。“毒蜘蛛”级飞弹艇装备2座AK-630后,可解决对低空飞行的飞机及反舰飞弹的防御问题 。艇电系统Ⅰ型艇装备的雷达电子设备主要有主桅顶部的一部MR352型对海搜寻及攻击雷达,主要用于对舰载SS-N-2D舰舰飞弹进行目标搜寻及指示,对驱逐舰大小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95千米 。一部航海雷达用于日常航行及导航 。火控雷达为一部MR-123型雷达,主要用于对AK-176M自动舰炮及2座AK-630速射炮进行控制(两者不能同时控制,但在控制其中一种舰炮时,可向另一种舰炮提供目标数据) 。除此之外,艇上还装了一些导航、通信及敌我识别系统等 。艇装飞弹“毒蜘蛛”级飞弹艇虽然吨位不大,但其艇载武器系统及电子设备的安装密度还是非常大的,体现出俄罗斯舰艇设计的一贯作风,即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舰艇的火力打击能力,而各型艇之间的武器及电子设备也有较大的差别 。舰舰飞弹是俄罗斯研製的第一种亚音速舰舰飞弹SS-N-2D,西方国家为它起了个“冥河”的绰号,它是在早期SS-N-2A的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型 。飞弹採用圆形发射筒发射,2个发射筒上下重叠并以8度的仰角布置在艇体中部两侧 。飞弹外形很像一架小飞机,採用中置梯形弹翼,具有垂直尾翼和下反角的水平尾翼 。弹翼採用摺叠式,以减小发射筒的外形尺寸 。动力装置改为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提高了飞弹飞行速度及射程,并实现了末端掠海飞行,提高了飞弹的突防能力 。飞弹最大射程为80千米,飞行速度达到1.3马赫,巡航高度15米,弹长6.5米,弹径760毫米,弹重2200千克,战斗部为聚能穿甲型,重量高达300千克 。飞弹的抗干扰能力及目标跟蹤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打击目标也从原只能打击水面舰艇扩大到了岸上目标 。防空飞弹是该艇武器系统的一个亮点,这也是为了提高飞弹艇的防空及生存能力而设定的,该艇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防空飞弹的飞弹艇之一 。艇尾部装有一具四联装SA-N-5轻型防空飞弹发射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身的防空问题 。SA-N-5是俄罗斯研製的一种轻型舰载防空飞弹,是以陆用型SA-5为基础改进的,弹长1.44米,弹径0.72米,弹重9.85千克,採用一台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为1.7马赫,最大射程为4200米,射高为2100米,红外製导,单发命中率为50%,双发命中率则可提高到75% 。该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发射后不管及使用简单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小型舰艇上装备使用 。但由于是60年代的产品,在技术水平及作战性能上都已明显落后,用来对抗现代的新型空中目标已明显力不从心,防空效果已不能满足现代防空作战的要求 。型号特点“毒蜘蛛”级Ⅰ型艇上装备的武器系统主要包括舰舰飞弹、防空飞弹及舰炮三部分 。舰舰飞弹是俄罗斯研製的第一种亚音速舰舰飞弹SS-N-2D,西方国家为它起了个“冥河”的绰号,它是在早期SS-N-2A的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型 。飞弹採用圆形发射筒发射,2个发射筒上下重叠并以8度的仰角布置在艇体中部两侧 。飞弹外形很像一架小飞机,採用中置梯形弹翼,具有垂直尾翼和下反角的水平尾翼 。弹翼採用摺叠式,以减小发射筒的外形尺寸 。动力装置改为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提高了飞弹飞行速度及射程,并实现了末端掠海飞行,提高了飞弹的突防能力 。飞弹最大射程为80千米,飞行速度达到1.3马赫,巡航高度15米,弹长6.5米,弹径760毫米,弹重2200千克,战斗部为聚能穿甲型,重量高达300千克 。飞弹的抗干扰能力及目标跟蹤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打击目标也从原只能打击水面舰艇扩大到了岸上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