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鼓录


羯鼓录

文章插图
羯鼓录【羯鼓录】《羯鼓录》是一部音乐史料,共有一卷 。唐朝的南卓编撰 。
基本介绍中文名:羯鼓录
类别:音乐史料
年代:唐朝
作者:南卓
作者介绍南卓(生卒年不详),字昭嗣 。初为拾遗,以谏谪松滋令 。宣宗大中年间曾任黔南观察使 。书籍简介《羯鼓录》分前、后二录 。前录成于大中二年(848年),后录成于大中四年 。此书保存了关于唐代乐器羯鼓的珍贵资料 。羯鼓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 。南北朝时经西域传入中原,盛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 。唐玄宗李隆基及宰相宋璟等,都善于击羯鼓,以绝技着称,鼓曲因此风靡一时 。此书记羯鼓之源流云:“羯鼓出外夷,以戎羯之鼓,故日羯鼓 。”述羯鼓之形状云:鼓如漆桶,下以小牙床承之 。击用两杖 。”论羯鼓之音乐特性及情调云:“其音主太簇一均,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皆用之……其声焦杀鸣烈,尤宜促曲急破,作战杖连碎之声;又宜高楼晚景,明月清风,破空透远,特异众乐 。”书中又记载了唐玄宗催花,汝南王李珐称花奴、宋璟论鼓等唐朝乐苑趣事,也常为辞章家所承用 。此书后附录了羯鼓诸宫曲名:太簇宫“色俱腾”以下二十三调,太簇商“苏罗”以下十五调,太簇角“火苏赖耶”以下十五调,徵调、羽调与蕃部不载,因羯鼓曲只用太簇一均;又有诸佛曲“九仙道曲”以下十调,食曲“云居曲”以下三十三调,共一百三十一曲,其中仅十个曲名与崔令钦《教坊记》重複 。而调名多用天竺语的音译或意译,因其用于唐代燕乐十部乐中的龟兹、高昌、疏勒、天竺(扶南)四部之故,可羯鼓曲多为外来的西北胡乐,这是研究唐乐和当时少数民族音乐的珍贵资料,可与崔令钦《教坊记》、段安节《乐府杂录》和《唐书·音乐志》相互参稽 。版本《说郛》、《广秘笈》、《续百川学海》诸本,但讹谬严重 。清钱熙祚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广搜《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曾慥《类说》等书引文,正误补脱,刊于《守山阁丛书》中,为较善之本 。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据此本标点,与段安节《乐府杂录》、王灼《碧鸡漫志》合刊印行 。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新一版重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