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贞(清朝官吏)【清朝官吏 董贞】洪武七年知县杨英建立学宫,后改称濡学署,又名赞学,为县学之始 。清康熙四十三年 (1704),西和县知县董贞重建学宫 (今二中),分文、武两科考取生员 。建立学田,享受稟米待遇,故称“稟膳生” 。光绪二十五年 (1899),罢武试 。二十九年 ((1903), 罢文试 。
基本介绍本名:董贞
字号:保赤
所处时代:清朝
出生地:浙江海宁
主要成就:重建西和县学宫
人物政绩董贞 (1708)字保赤,浙江海宁人 。清康熙四十三年 (1704)任西和知县 。明末清初,西和屡遭战乱,康熙初年,吴芝茂多次进犯西和,致使城垣坍塌,官署、学宫、仓库皆毁 。紊吏横行,民不聊生 。董贞往任,见县署置于上城,地窄路狭,水源不足,纳赋贸易,极为不便 。申报朝廷,将县城“迁之旧墟” (今县城),朝廷準奏,于公元1604年捐资开工,修补下城,将城垣向南延伸里许,建城楼、开南门,改南街为南关 。迁县治于下城,并修文庙,建官仓 。公元1605年冬,修葺竣工,堂庞焕然,庙貌鼎新 。董贞利用工余,亲自讲学,培育人材,为此,而创办义学两处,县城一处名“乐英堂”,盐官镇一处名“听弦堂”,“听弦堂”之地是他自捐傣钱卖地数亩而建 。明清之季,西和仓傲多遭破坏,公粮多寄于大户之家,久寄不归 。他们还勾结贪官污吏,鲸吞民膏.董贞整伤吏治,惩治贪利食饵的污吏,处罚吞粮不吐的劣绅,革除西和寄粮于“民”的积弊.由此,侵犯了地方豪强的利益,他们罗织了董贞圈地、谋反的罪名,上告御状.圈地、谋反是康熙的心病 。康熙二十四年 (1685)曾下旨“自后永不圈地” 。抗旨问斩董公然抗旨,岂能轻饶.谋反触到康熙的痛点,其时海内反清之举尚未平息,地处西睡,有“谋反”之嫌隙,罪在不赦 。于是降旨刑部,以谋反罪判处董贞就地问斩 。康熙四十六年 (1707),刑部派员到西和行刑,董贞闻讯仰天长叹,拔剑自划,家人皆服鸿自尽,只有一婴儿由奶妈抱至上城,餵养长大 。雍正元年 (1723)对董贞予以昭雪 。竟以资囊空匮,未能归葬 。乾隆三十七年 (1772)经地方士民恳请,县令邱大英主持在凝禧寺 (今检察院址)南侧建祠镌碑 。民国16年 (1927),士民捐资重建董公祠 。
- 是什么原因清朝早期瓷器会打双圈底款
- 唐朝与清朝有何不同
- 清朝皇帝的名字都叫什么
-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 后唐官吏 刘赞
- 董贞演唱歌曲 金缕衣
- 董贞2008年歌曲 回到起点
- 清朝嘉庆皇帝之后的皇帝是谁
- 昌都府
- 清朝进士 王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