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临


黄大临

文章插图
黄大临【黄大临】黄大临,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元明,号寅庵,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黄庭坚之兄,绍圣间为萍乡令 。存词3首,风格清丽 。
基本介绍中文名:黄大临
别名:字元明,号寅庵
国籍:中国
出生地: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职业:词人
代表作品:《青玉案》
所处时代:宋代
简介黄大临,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元明,号寅庵,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黄庭坚之兄,绍圣间为萍乡令 。存词3首,风格清丽 。见《山谷集》卷二《书萍乡县厅壁》 。
黄大临

文章插图
黄大临、黄庭坚家谱主要作品《青玉案》行人慾上来时路 。破晓雾、轻寒去 。隔叶子规声暗度 。十分酒满,舞茵歌袖,沾夜无寻处 。故人近送旌旗暮 。但听阳关第三句 。欲断离肠余几许 。满天星月,看人憔悴,烛泪垂如雨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七娘子》画堂银烛明如昼 。见林宗、巾垫羞蓬首 。针指花枝,线赊罗袖 。须臾两带还依旧 。劝君倒戴休令后 。也不须、更漉渊明酒 。宝箧深藏,浓香熏透 。为经十指如葱手 。《留别诗》桄榔笋白映玉箸,椰子酒清宜具觞 。市井衣裘半夷夏,阴晴朝暮变炎凉 。莫推月色共千里,不寄江南书一行 。无榖笳声上云汉,晓来偏绕九迴肠 。相关阅读--《书萍乡县厅壁》初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沔 。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进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 。淹留数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泪握手,为万里无相见期之别 。生平事迹简介简介黄大临,字元明,号寅庵,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为黄庭坚胞兄,有诗词作品传世,《全宋词》辑存其词3首,《全宋诗》录其诗8首,本文另据《同治萍乡县誌》辑佚诗2首 。元明生卒年难以确考 。其弟庭坚生于庆曆五年(1045),则其生年最晚在庆曆四年(1044) 。庭坚卒于崇宁四年(1105)九月,其书信等文字中没有任何元明去世的记载,元明的卒年当在崇宁四年(1105)九月后,享年在六十二岁以上 。元明未中进士,元丰之前一直居住在家乡洪州分宁 。家中人口多,生活清苦贫困 。黄庭坚于熙宁四年(1071)自叶县还家所作《还家呈伯氏》云:“私田苦薄王税多,诸弟号寒诸妹瘦”,“一囊粟麦七千钱,五人兄弟二十口 。”(1)997熙宁九年(1076),元明曾在济南与苏辙相会,示以养生延年之法(2)122 。元明《奉寄子由》诗“历下笑谈漫一梦”即述此事(3)11327 。“历下”即齐州济南郡,治历城县 。其时元明的舅父李公择知齐州(4)1549,而苏辙于熙宁六年任齐州掌书记,本年仍在任上(2)102 。元明赴齐州探望舅父时与苏辙见面并示以养生之法 。苏辙《次烟字韵答黄庭坚》诗“大兄昔许叩延年”句自注云:“鲁直兄旧于齐州以养生见教 。”(3)9979可知元明与苏辙谈养生是在时知齐州的李公择处 。元丰元年(1078),元明在双井家中旧居东边结成茅蓭,有诗四首志其事 。诗序曰:“双井敝庐之东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可以结茅蓭居 。是在寅山之颏,命曰寅蓭 。喜成四诗,远寄鲁直 。可同魏都士人共和之 。”(3)11326黄庭坚《次韵寅蓭四首》序题曰:“元丰元年北京作”,诗中有“兄作新蓭接旧居”句(1)1084 。同年,元明又到济南访李公择 。黄庭坚有诗《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学士》(1)1076,伯氏即指元明 。另,黄庭坚《伯氏到济南寄诗颇言太守居有湖山之胜同韵和》小序曰“元丰元年北京作”(1)1075,此诗云“伯氏到济南”,说明本年元明再次到济南李公择处 。元丰五年(1082),元明有《奉寄子由》诗寄苏辙,诗云: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 。遥知道院颇岑寂,定是壶中第几天 。历下笑谈漫一梦,江南讯息又余年 。动心忍性非无意,吏部如今信大颠 。苏辙有和作《次元明黄大临秀才见寄》(3)9977 。诗以秀才称元明,知大临未中进士 。元丰七年(1084),元明任龙泉县令(宋属江西吉州),苏轼来访 。据《苏轼年谱》,本年五月苏轼自筠州“往龙泉,访县令黄大临”(5)622,有《宿资福院》诗(6)2788 。而《嘉靖宁州志》卷十六载,“黄大临……大观中,以儒林郎知龙泉 。”(7)这两处记载元明知龙泉之时间互相矛盾,必有一误 。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去世(5)1418,绝不可能于大观间(1107-1110)探望元明,故元明知龙泉的时间应在本年 。元祐三年(1088)三月二十五日,元明与弟庭坚等在叶县(今河南叶县)观《白崖诗》 。黄庭坚《题白崖诗后》云:“余曩作叶县尉 。叶城南三百步省禅师道场也 。盖白崖老人去家得道与此 。尝得白崖歌颂百余篇,及叶城民家多见书札,钦爱其道风高秀也 。元祐三年三月壬申,同刘晦叔、宋仙民、伯氏元明观于净因臻道人所 。黄庭坚题 。”[1]元祐四年(1089)三月十二日,元明弟非熊卒,年三十六 。黄庭坚有《代兄祭非熊文》(1)1735 。元明曾“卖大夫时田,为非熊娶舒城赵氏 。”(1)860元祐六年(1091),六月初八,元明母李氏去世 。据黄庭坚《与洪甥驹父》,本月二十一日,元明自汝州到京城与庭坚会合,兄弟相持,号痛哀绝(1)1933 。秋,兄弟启程,护母丧归分宁双井家 。十二月二十日,元明等祭舅父李公择墓 。黄庭坚《题舅氏李公择墓柱》云:“元祐六年十二月壬申,甥黄大临来祭墓下 。厥甲戌,庭坚、叔达乃克来哭 。呜呼,清明岂弟,友安乡党 。正色立朝,谓笃不忘,而陆沉如此,呜呼,谁其似之 。”(1)703秦观《李公择行状》载,李公择“暴卒于传舍,实元祐五年二月二日也 。”(4)1551元祐七年(1092)正月初八,元明兄弟护母丧抵家(8)246,元明极尽哀痛,憔悴不堪 。黄庭坚《与张和叔通判》云:“元明居丧来,绝荤酒,初甚癯悴 。”(1)1945元祐八年(1093)二月一日,元明兄弟葬母、葬弟非熊(8)250 。《与洪甥驹父》载,飨堂一木一石,皆元明亲自力办(1)1935 。九月服丧期满,元明为梁县尉 。陈师道《李夫人墓铭》云:“其死不幸,校理是以赋毁璧也,于是大临为梁县尉,而仲熊卒 。”(9)785黄庭坚《与邢和叔书》其二云:“伯氏梁县颇安职,每得安问也 。”(1)1741黄庭坚与邢和叔有两封信,前一封曰:“至亲中失公择、莘老二德人,哀念不可忘”,从语意上推断此信写于李公择、孙莘老(黄庭坚岳父)逝世后不久,即元祐五年三月之后;后一封的写作时间当更晚,这可以间接证明元明为梁县尉之时间 。绍圣元年(1094)八月后,元明一直陪同黄庭坚 。本年六月黄庭坚被任命管勾亳州明道宫,责令于开封境内居住(8)258 。八月八日,元明与弟天明自微逕到彭泽县与黄庭坚会合[2] 。九月,元明陪同黄庭坚等过池州 。有池州焦笔岩石刻为证,“江西黄大临、弟黄庭坚、叔献、叔达,子朴、相、祐,孙杰,绍圣元年九月辛丑泛舟同来”(1)2321 。此次相聚,兄弟们经过协商,决定寓家于芜湖 。黄庭坚《答泸州安抚王补之》云:“某兄弟同胞盖四十口,得罪以来,势不可扶携,皆寓太平州之芜湖县,粗营柴米之资,令可卒岁 。”(1)1985此时,元明授越州司理,但没有赴任,而是陪黄庭坚前往开封府 。黄庭坚曰:“乃来伯氏授越州司理,小侄朴授杭州盐官尉,皆腊月阙 。”(1)1985“伯氏越州司理,欲相送至府畿 。”(1)1921十一月,黄氏兄弟抵达开封府陈留县 。绍圣二年(1095)正月,元明从陈留出传送黄庭坚赴贬所 。庭坚于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贬涪州,黔州安置(8)263,于是兄弟二人从陈留出发赴贬所 。“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送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淹留数月不忍别 。”(1)745本年三月十六日(辛亥),兄弟次下牢关 。十七日(壬子)晚,宿黄牛峡 。十八日(癸丑)观欧阳修诗及苏轼记丁元珍梦中事,观只耳石马(1)439 。过巫峡鬼门关时,元明心情愀然(1)2291 。夜宿施州歌罗驿,元明有《题歌罗驿竹枝词》(3)11327:尺五攀天天惨颜,盐烟溪瘴锁诸蛮 。平生梦亦未尝处,闻有鸦飞不到山 。风黑马嘶驴瘦岭,日黄人度鬼门关 。黔南此去无多远,想在夕阳猿啸间 。《黄庭坚年谱新编》将这两首绝句视为黄庭坚所作(8)279,误 。四月二十三日(戊子),兄弟抵达黔州 。六月十二日,在淹留近两月后,元明方离黔州[3] 。黄庭坚有《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绍圣初元明即授越州司理,绍圣五年正月黄庭坚有《与七兄司理书》(8)286,说明元明仍为司理 。但不知何故,元明直至元符三年(1100)三月才赴任,黄庭坚《与元勛不伐书》言及兄弟近况,“元明近赴越州司理,匠师在扬州守家尔 。知命挟雌将雏下荆峡迎元明,未得近音也 。”(1)1899《黄庭坚年谱新编》言此事在元符三年(1100)三月(8)318 。而元明似未到越州任,因为不久后,黄庭坚在书信中又提到,“伯氏已解越州,今在扬州,嫁一女,乃入都谋湖南一县也 。”(1)1768知元明已解越州司理 。元符三年(1100)十月,元明为萍乡令 。黄庭坚《萍乡县宝积禅寺记》明确记载了元明知萍乡的具体时间:“宝积禅寺,本周广顺中以民李氏施宅地梵林寺 。寺有僧伽象,显德中见光怪累日,因改宝积寺 。星居六室,以元符二年十二月敕破律为禅,以僧绍概主之 。而概于萍乡无法,居十月而里人不施一钱,于是弃而去 。三年十月,余伯氏元明为令也,择请延庆院山主宗禅来尸法席 。”(1)1491其中,“元符二年十二月……居十月……三年十月,余伯氏元明为令也”,时间前后连贯,自属可信 。建中靖国元年(1101),元明在萍乡 。元明为令,以仁慈为怀,尽心尽政,治理政事异于他人 。黄庭坚《书萍乡县庭壁》载:然其民嚣讼异于它邦,病在慈仁太过,不用威猛耳 。至则以问元明,元明叹曰:“天子使宰百里,固欲安乐之,岂使操三尺法而与子弟仇敌哉!昔汉宣帝患北海多盗贼,起龚遂为太守 。及入见,见其老而悔之 。遂进而问曰:‘北海之盗,陛下将胜之邪,将安之邪?’然后宣帝喜见于色,曰:‘张官置吏,固欲安之也 。’余赏许遂,以为天下长者也 。夫猛则玉石俱焚,宽则公私皆废 。吾不猛不宽,唯其是而已矣 。故榜吾所居轩曰‘唯是’而自警 。”《嘉靖宁州志》卷十六、《同治萍乡县誌》卷十等均或详或略引征此事,且谓提举常平张根[4],雅闻其贤,折节下之 。元明为官仁慈爱民,正如庭坚所言:“夫猛而不害善良,宽而不长奸宄,虽两汉循良,不过如此 。萍乡邑里之间,鸱枭且为凤凰,稂莠皆化为嘉榖矣 。”(1)745这是元明仕途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崇宁元年(1102),元明在萍乡 。四月一日,黄庭坚到萍乡探访,兄弟相聚半月 。“庭坚之来以崇宁元年四月乙酉,而去以是月之己亥 。”(1)745崇宁二年(1103),元明在萍乡 。十一月,元明为萍乡宝积禅寺立石,事见黄庭坚《萍乡县宝积禅寺记》:“伯氏来属为禅记之,故叙载如此 。崇宁二年十一月丁丑,朝奉郎、管勾洪州玉隆观、云骑尉、赐绯鱼袋黄庭坚鲁直记并书 。萍乡令黄大临元明立石 。”本月,庭坚在鄂州有谪宜州之命,十二月,元明作《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10)385送庭坚 。《同治萍乡县誌》云:“解萍乡宰,作次韵贺铸暮春韵” 。《全宋词》案曰:“此首原见黄庭坚《豫章黄先生词》,题云:‘寅庵解萍乡宰作 。’今附此 。”(10)385《同治萍乡县誌》卷六《艺文》录有元明三首佚诗,即《奉和玉父外甥题金氏持宝堂》、《虚明观》、《清心寺》 。这三首诗,前两首《全宋诗》未收录,应是元明知萍乡期间所作,然未知具体时间,姑繫于此 。第三首《清心寺》,《全宋诗》据《正德袁州府志》录作黄庭坚诗,题为《清心院双清轩》,其中第四句中“独卧”为“坐我” 。究竟是元明作还是乃弟庭坚所作,俟考 。崇宁三年(1104)十二月二十七日,元明自永州(湖南)赴宜州(广西宜山县)探望庭坚 。庭坚《宜州乙酉家乘》:“正月庚午朔,元明自永州与唐次公俱来,居四日矣 。”(1)2331崇宁四年(1105)正月,元明与庭坚游宜州之南山、北山、崇宁寺等地 。至二月六日,元明告别庭坚,自宜州归湖南 。此次相会成兄弟二人的永诀,庭坚于本年九月三十日去世 。元明有《留别》诗云:桄榔笋白映玉箸,椰子酒清宜具觞 。市井衣裘半夷夏,阴晴朝暮变炎凉 。莫推月色共千里,不寄江南书一行 。无榖笳声上云汉,晓来偏绕九迴肠 。(3)11327据桄榔、椰子等风物及诗意,当是离开宜州时所作 。二月二十六日,元明曾寄庭坚《青玉案》词一首,然未知是新作还是录示前作 。三月,元明在长沙 。别后至七月,元明有多封信寄给庭坚[5] 。此后元明行蹤不详 。注释:[1] 关于观叶县《白崖诗》的时间,四部丛刊本《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五作“元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黄庭坚全集》(第643页)从之,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山谷集》卷二十五作“元祐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按,据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元祐元年黄庭坚在秘书省,三月十九日,受司马光推荐,黄庭坚与范祖禹、司马康共同校定《资治通鉴》 。几天后黄庭坚出现在叶县的可能性不大,故此事繫于元祐三年 。[2] 关于元明抵达彭泽县的时间,据黄庭坚《彭泽县题名》(《黄庭坚全集》第2319页)为六月八日,据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第261页)所考,当为八月八日 。[3] 参黄庭坚《书萍乡县庭壁》(《黄庭坚全集》第745页),另参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第277页 。[4]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二十一登进士第,大观中官至淮南转运使,政和元年为江西转运副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 。《宋史》卷三百五十六有传 。[5]以上事迹,俱据黄庭坚《宜州乙酉家乘》,见《黄庭坚全集》第2337-2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