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音乐


独立音乐

文章插图
独立音乐【独立音乐】音乐领域中,独立音乐(Independent Music,简称Indie music或Indie),或称硬地音乐,用来描述有别于主流商业唱片厂牌所製作的音乐 。顾名思义,独立音乐的製作过程独立自主,从录音到出版都由音乐家独力完成 。独立(Indie)一词可用以形容其他音乐类型,如独立摇滚 。虽然许多独立音乐家的风格无法清楚界定,因而归类到不同的音乐类型,但独立音乐 (Indie)在一般说法上或音乐评论中依旧视为一种音乐类型,包括那些非独立製作的音乐 。
独立音乐不是一个单独的音乐风格,应该是跟其它音乐风格相结合的辞彙 。独立音乐分为:独立流行、独立电子、独立摇滚、独立民谣 。
基本介绍中文名:独立音乐
外文名:Independent Music
简称:Indie
或称:硬地音乐
乐曲来历放到音乐範畴中,Indie是一种态度,一种音乐人对于音乐创作的态度,推而广之,它同样也是听乐人对于音乐取捨的态度,我们听音乐或多或少都是在慢慢形成自己的音乐取向,形成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独立态度,因此有必要时时Check Your Attitude,保持清醒头脑 。
独立音乐

文章插图
音乐领域中,有别于主流商业唱片厂所製作的音乐 。顾名思义独立音乐是音乐领域中有别于主流商业唱片厂牌或其子公司的音乐存在,音乐的整个创作过程均由音乐家独立完成 。虽然许多独立音乐家的风格无法清楚界定,因而归类到不同的音乐类型,但独立音乐 (Indie)在一般说法上或音乐评论中依旧视为一种音乐类型,包括那些非独立製作的音乐 。独立音乐有赖于网路科技,新的数位音乐软体也鼓励了使用者发掘新的音乐类型 。数位服务的版税可能成为主要收入的来源 。发展现状无论这些独立音乐人的音乐形式有何变化,他们弹琴唱歌的态度始终一致——与音乐有关,与娱乐无关1999年时,中国的独立音乐开始以一种另类的姿态与主流音乐抢夺舞台,那个时期,独立音乐这个标籤背后隐藏着的是苍蝇,NO,舌头,这些从主流视角看来充满着古怪声音和愤怒歌词的乐队 。虽然在商业市场上注定失败,但他们拓展了自己的疆域 。到了2005年,独立音乐再次集体出击,际遇却有了根本的改变 。一方面,那些愤怒的摇滚乐手们经过大浪淘沙有的风流云散,有的自我沉澱固守自己的阵地,不再争抢无谓的风头;而另一面,多元化的创意思潮使得独立音乐的概念变得清新而流畅,人们对于独立音乐的界定不再固守着喧闹和先锋,而转向表达自我和平和的歌唱 。不过,无论他们的疆域和音乐形式如何变化,他们弹琴唱歌的态度却始终一致——与音乐有关却与娱乐无关 。“独立音乐人”,有人冲着音乐,有人为了独立,无论怎样,他们并不耀眼但却总能在角落里发光 。大约从2005年初开始,一群以新民谣为主的独立音乐人自发地或者被媒体包裹在了一起 。文艺青年们都能感觉到,一场新的独立音乐潮流开始了 。以万晓利、苏阳等人的演出带动起的新民谣一时间成为颇为新鲜的声音 。在独立厂牌“十三月”的推动下,万晓利带有实验色彩的民谣摇滚和苏阳对于西北民歌的改编,都製成了正式的唱片 。万晓利因此结束了在河酒吧的“卖唱”生涯,名字开始大面积出现在捷运站的广告牌上 。星光现场,MAOLiveHouse几乎成为这些独立音乐人和乐迷的专属场所 。港台的独立音乐几乎在同时以更加时尚的姿态介入进来 。苏打绿、陈绮贞、林一峰、张悬、自然卷,这些名字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变得口耳相传 。华丽却低调的声音透过各个小酒吧和网上的豆瓣小组开始向时尚和小资圈子进攻 。时尚的生活杂誌,终于找到了又一个新的既有潮流感却可以自命不凡的话题 。除港台外,大陆地区也有很多独立音乐人,比如杨诚俊,曹方,王筝,龙宽,与非门,赵忠海,大伟等媒体开始打包宣传,几十张唱片被冠以“有观点的聆听”集体发片 。独立音乐乘坐着时尚的飞船集体杀入疲态毕现的音乐圈 。虽然这些音乐人中,几乎仍没人能独靠音乐生活;几百乐迷到场的演出现场除去一半赠票也堪为盛况 。没有几十万的唱片销量和彩铃下载,但毕竟出现了推崇这些独立音乐的乐迷群体 。客观上促成了国内独立音乐的又一次兴盛 。其实这些独立音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但在更多人看来,无论是万晓利尖锐的实验,赵雷那憧憬的生活理想民谣,还是苏阳带着泥土气息的民谣,甚至于台湾香港那些吟唱自己失恋、旅行见闻的小情调歌曲,都可以被一併接受 。只因为他们的声音和内容与大多数流行歌曲不同而已 。音乐本身的类型已经不再重要,“独立”两个字成为耀眼的标籤 。幸运的是中国独立音乐还有新鲜的后生扛起人文精神的旗帜,而作为中国大学独立音乐厂牌的先锋者音速光年SOLIYE,以原创音乐的大学生群体为核心进行挖掘新人新作品,为怀揣理想的音乐人提供製作平台,还有Livehouse演出资源,让这些带着实验精神与梦想的年轻人有歌唱的空气 。也有人质疑,这样歌唱着旅行,感情和生活琐事的小情小调到底是独立音乐还是流行歌曲的前奏,而这也使独立音乐的概念变得暧昧起来 。如果抛开製作公司,发行方式,经纪契约等等因素,独立音乐最终是以音乐是否指向作者真实内心为依据的 。这些颇为动听的生活调子虽然是作者真实的表达,却又总是缺少以往人们心中的对大众流行的决绝姿态 。无论怎样的姿态和西方相对成熟的音乐体制相比,中国的独立音乐发展只不过是个婴儿 。西方的独立厂牌和音乐人俯拾皆是,主流音乐圈也乐于从充满灵气的独立音乐中寻找新的灵感和方向 。在中国,主流与独立之间却仍然有着深深的沟壑 。而两年前开始的这些以新民谣为主的独立音乐人,也许是打破这种藩篱的希望 。当独立音乐不再作为一个可以被人炫耀或故做姿态的标籤,音乐人不再只看重“独立”二字而是转向追寻音乐本身时,音乐才能是真实而独立的表达 。就像洪启所说,“我只想让音乐能抚平人心 。”发展历程来源独立音乐Indie的称呼取自“independent”一词,被用在特指那些在音乐上坚持DIY(DoItYourself)精神的乐队以及那些低预算的小厂牌所推出的唱片 。儘管较大的Indie厂牌也会与主流厂牌有销售方面的协定,但是这些Indie厂牌的对于音乐的取捨决定还是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因此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去发现那些不为主流听众所知的音响、乐感或是其他的富有情感的音乐主题,然而另一方面他们推出的这些音乐也许并不会带来和其音乐品味成正比的收益(即使是Indie厂牌,其实也想在商业上能够坚持,并不是为了音乐而全然放弃商业) 。放到音乐範畴中,Indie是一种态度一种音乐人对于音乐创作的态度推而广之,因此有必要时时CheckYourAttitude,保持清醒头脑 。独立音乐是音乐领域中有别于主流商业唱片厂牌或其子公司的音乐存在,音乐的整个创作过程均由音乐家独立完成 。因其对音乐品质的追求和另类的姿态,与商业市场上的主流音乐相比,独立音乐面对的客群通常更为小众 。发展IndieRock深深植根于美国地下音乐(AmericanUndergroud)和80年代的另类摇滚(AlternativeRock) 。在当Nirvana步入主流后,这些AmericanUndergroud、AlternativeRock即行分化,一部分跟随着Nirvana进入主流(同时也宣告整个AlternativeRock步入主流),而另一部分未能进入主流或是坚持独立姿态的则便是IndieRock,正因为Alternative已为主流,而这些乐队所持的独立姿态,因此其称呼上就由Alternative而为Indie 。IndieRock是对Nirvana步入主流所产生的一种现象的回应,这种现象就是并不是所有的Alternative乐队成功过渡为主流抑或是这些乐队原本就不想 。但是你不能说所有的IndieRock都不商业,比如当IndieRock藉助Punk而实现其商业化(这些乐队风格好像叫做朋克复兴“PunkRevival”)时,你就不要认真地去介意它是Indie还是主流 。其实公认观点一直就认为IndieRock从就不会改变它的音乐取向而迎合主流听众,也就不可能成为主流听众的首选 。这其中的原因也是Indie音乐的特点所决定的,如主流听众一直就认为这样的音乐:太古怪和无知(toowhimsicalandinnocent)、太不可思议(tooweird)、太敏感和太忧郁(toosensitiveandmelancholy)、太轻柔和太脆弱(toosoftanddelicate)、太空幻和太令人催眠(toodreamyandhypnotic)、太个人化和歌词的潜在启示(toopersonalandintimatelyrevealinginitslyrics)、在製作上太低质和太低预算(tooLo-Fiandlow-budget),在旋律和吉他Riff上太有稜有角(tooangularinitsmelodiesandriffs)以至于形成更所的分支,就拿吉他噪音来说就有好几种不同风格(SonicYouth/DinosaurJr./Pixies/Jesus&MaryChain-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