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

文章插图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繫或专业联繫,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 。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证监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係的董事 。”
基本介绍中文名:独立董事
外文名:Independent Director
发展简史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是其产生的标誌 。该法规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该有不少于40%的独立人士 。其制度设计目的也在于防止控制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损害公司整体利益 。
独立董事

文章插图
深交所发布《独立董事备案办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各大公众公司的股权越来越分散,董事会逐渐被以CEO为首的经理人员控制,以至于对以CEO为首的经理人员的监督已严重缺乏效率,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从理论上普遍怀疑现有制度安排下的董事会运作的独立性、公正性、透明性和客观性 。继而引发了对董事会职能、结构和效率的深入研究 。在理论研究成果与现实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美国立法机构及中介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速推进独立董事制度的进程 。1976年美国证监会批准了一条新的法例,要求国内每家上市公司在不迟于1978年6月30日以前设立并维持一个专门的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 。由此独立董事制度逐步发展成为英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科恩—费瑞国际公司2000年5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公司1000强中,董事会的年均规模为11人,其中内部董事2人,占18.2%,独立董事9人,占81.1% 。另外,据经合组织(OECD)的1999年世界主要企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报告,各国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为:英国34%,法国29%,美国62% 。独立董事制度的迅速发展,被誉为独立董事制度革命 。理论依据独立董事代理成本理论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必然面临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何保证经营者不会背离所有者的目标,减小企业的代理风险,控制代理成本,成为公司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该理论认为,代理成本的降低,必然要求提高经营管理层的效率,同时又必须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所以希望通过创设独立董事制度来改变经营者决策权力的结构,达到监督、制衡的作用,从而保证经营者不会背离所有者的目标,促进代理与委託双方利益的一致,提高运营效益 。其理论着眼点在于改革经营管理层权力配置结构来促进经营管理层的安全有效运作,从而减少代理成本 。亦言之,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这种理论最大的特点是从企业法人的盈利性的根本目的出发,推演出最佳化管理层权力配置的必要性,得出对独立董事制度创设必要性的结论 。董事会职能分化理论在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的缺失而使董事会承载了自我监督的职能,在任何一种权力配置结构中,自我监督总是最为弱化的 。所以必须在分工上要求有专门的董事承担监督之责,以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目的 。这种董事会内部职能分化的必需性,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创设提供了理论根源 。该理论认为,监事会的预设导致监督职能的缺位,从而应该从董事会中分化出部分董事补位 。这种理论蕴含了一个既定的前提,那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层必须通过权力配置平衡才能高效运作 。其实,从这个角度上讲,职能分化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并没有实质的区别,都是致力于改革公司权力结构配置,使这种结构更加稳定、高效、安全,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营效益 。两者区别只是在于代理成本理论更加抽象,视野起点相对较高,而职能分化理论更加注重公司治理运行中的现实需求性 。中国现行《公司法》创製时,主要是借鉴了日本的立法模式,并没有考虑到独立董事制度 。1999年国家经贸委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範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要求在境外上市公司中设立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对于境内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则是採取了许可的态度,而并非鼓励的态度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意见》规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同时,2004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肯定并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新《公司法》也明确规定了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由此可见,独立董事这种舶来品,正一步一步走入中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体系之中 。责任义务(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係的董事 。(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 。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该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特别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係的单位或个人影响 。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五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 。(三)各境内上市公司应当按照该指导意见的要求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会计专业人士是指具有高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 。在二○○二年六月三十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 。(四)独立董事出现不符合独立性条件或其他不适宜履行独立董事职责的情形,由此造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达不到该证监会的证监会的《指导意见》要求的人数时,上市公司应按规定补足独立董事人数 。(五)独立董事及拟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士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参加中国证监会及其授权机构所组织的培训 。独立董事能够客观地监督经理层,维护中小股东权益,防止内部人控制 。基于这种考虑,1978年,纽约证交所规定,凡上市公司都得有独立董事 。此后,许多国家纷纷仿效,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当股东和管理层发生利益冲突时,独立董事站在中小股东的立场上,对管理层置疑、指责和建议 。到了非常时期,如公司兼併、重组、破产等,股东更信赖独立董事,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 。他们的意见,也成了热点,被媒体竞相追逐 。很多上市公司聘独立董事无形中提升了公司形象,便于市场融资 。担任独立董事的,多为社会名流 。如专家学者、离任总裁、商界成功人士等 。他们眼界开阔,经验丰富,能为企业提出实用而中肯的建议 。当企业需要政策扶持时,就会聘请有从政经历、律师背景的人担任独立董事,来帮助分析和预测政府行为,以便企业能审时度势,有效利用好政策环境 。独立董事既为公司服务,又维护着中小股民的利益,使公司和股东实现了“双赢” 。正因如此,独立董事制很快风靡欧美,有人甚至把它称之为“独立董事革命” 。1999年,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美国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 。而在大公司中,这一数字还要高些 。据《财富》杂誌调查,美国公司1000强中,董事会平均规模为11人,其中独立董事9人 。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 。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係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 。职业特徵其最根本的特徵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