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雷达


军用雷达

文章插图
军用雷达【军用雷达】军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军用电子装备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其回波,由此来发现目标并测定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及其它特性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军用雷达
英文名称:radiodetection and ranging
缩写:RADAR 
性质:军用电子装备
地位:现代战争中重要的电子技术装备
学科:通信技术
简介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泽,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Radio Detectiori and Ranging) 。它是利用电磁波对障碍物(目标)的反射特性来发现目标的一种电子设备,通常由收发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显示器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由雷达发射机发射出一串短促脉冲式的电磁波(称为人射波)照射目标(譬如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并利用雷达接收机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称为回波) 。然后根据雷达发射电磁波和接收回波的时间差以及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速度,计算出雷达到目标的距离,而目标的方向则由雷达接收回波的天线指向角测出 。由此即得到目标所在的空间位置,从而可对目标的距离、角度和速度进行跟蹤 。因此,雷达能探测到的目标类型非常广泛,包括飞机、舰艇、装甲车辆、飞弹、卫星以及建筑物、桥樑、铁路、山川、雨云等 。而军用雷达是专门为特定的军事用途而设计製造的无线电探测和定位装置 。军用雷达种类繁多,按其发射接收天线所在位置可分为单基地雷达、双基地雷达和多基地雷达;按其发射波形分为连续波雷达、调频连续波雷达和脉冲波雷达;按其装载的平台可分为地基雷达、机载雷达、舰载雷达和星载雷达;按其使用的波长可分为短波雷达、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微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按其探测的目标类型和目的可分为预警雷达、截获雷达、跟蹤雷达、制导雷达、寻的雷达、成像雷达和地形迴避雷达等;按其最大有效距离可分为视距雷达和超视距雷达 。军用雷达是获取陆、海、空、天战场全天候、全天时战略和战术情报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防天、防空、防海和防陆武器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首要感测器 。它不但可以预警、截获、跟蹤、识别、引导拦截空中、海面、地面和外空的各类飞行目标,而且具有依靠空中或外空平台对地大面积固定目标进行成像的能力 。目前其解析度及测量精度虽不及光学和红外感测器,但军用雷达的全天候、全天时以及大空域高数据率的性能则是其他感测器无法替代的,因而军用雷达在军事领域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套用前景 。原理和组成典型的雷达是脉冲雷达,主要由天线、收发转换开关、发射机、接收机、定时器、显示器、电源等部分组成 。发射机产生强功率高频振荡脉冲 。具有方向性的天线,将这种高频振荡转变成束状的电磁波(简称波束),以光速在空间传播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目标时,目标受到激励而产生二次辐射,二次辐射中的一小部分电磁波返回雷达,为天线所收集,称为回波信号 。接收机将回波信号放大和变换后,送到显示器上显示,从而探测到目标的存在 。为了使雷达能够在各个方向的广阔空域内搜寻、发现和跟蹤目标,通常採用机械转动天线或电子控制波束扫描的方法,使天线的定向波束以一定的方式在空间扫描 。定时器用于控制雷达各个部分保持同步工作 。收发转换开关可使同一副天线兼作发射和接收之用 。电源供给雷达各部分需要的电能 。目标的距离是根据电磁波从雷达传播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即回波信号到达时间的一半)和光速(每秒30万公里)相乘而得的 。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是利用天线波束的指向特性测定的 。根据目标距离和仰角,可测定目标的高度 。当目标与雷达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雷达接收到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产生变化 。这种频移称为都卜勒频移,它的数值与目标运动速度的径向分量成正比 。据此,即可测定目标的径向速度 。战术技术性能主要包括: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最小作用距离,方位角和仰角工作範围,精确度,分辨力,数据率,反干扰能力,生存能力,机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环境适应性;以及雷达的工作体制,载波频率,发射功率,信号形式,脉冲重複频率,脉冲宽度,接收机灵敏度,天线的波束形状和扫描方式,显示器的形式和数量等 。精确度,指雷达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高度等数据时偏离其实际值的程度 。分辨力,指雷达在方位、距离和仰角上分辨两个相邻目标的能力 。反干扰能力,指雷达抑制敌方施放的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以及自然界存在的地物、海浪与气象干扰的能力 。通常採取的反干扰措施有:将各种不同频段、不同类型的雷达组成雷达网,互相利用数据,对干扰飞机进行多站定位;展宽雷达工作频段,快速电子跳频,降低天线副瓣电平,增大发射功率、脉冲压缩、脉冲都卜勒滤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