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集:运筹帷幄的决胜谋略


孙子兵法全集:运筹帷幄的决胜谋略

文章插图
孙子兵法全集:运筹帷幄的决胜谋略【孙子兵法全集:运筹帷幄的决胜谋略】《孙子兵法全集:运筹帷幄的决胜谋略》讲述了运筹帷幄的决胜谋略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全书分为上卷、中卷、下卷,共八十三篇 。一起来翻阅吧!
基本介绍书名:孙子兵法全集:运筹帷幄的决胜谋略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页数:402页
开本:16
作者:孙武 刘乔周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807335085, 7807335084
内容简介《孙子兵法全集:运筹帷幄的决胜谋略》由孙武编着 。孙子,即孙武,字长卿,春秋战国之际齐国人 。是诸子百家中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 。孙武的远祖是陈国公子陈完 。陈完因避祸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 。这个家族最终取代了姜子牙的后代,而成为齐国的国君 。孙武正是出自这样一个家族 。其祖父田(孙)书,在景公朝官至大夫,后因景公赐姓孙氏,改姓名为孙书 。田(孙)书的儿子孙凭,即孙武的父亲,字起宗,在景公朝中为卿 。图书目录始计篇第一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一 形篇第四 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间篇第十三序言◎兵圣孙武 孙子,即孙武,字长卿,春秋战国之际齐国人 。是诸子百家中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 。孙武的远祖是陈国公子陈完 。陈完因避祸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 。这个家族最终取代了姜子牙的后代,而成为齐国的国君 。孙武正是出自这样一个家族 。其祖父田(孙)书,在景公朝官至大夫,后因景公赐姓孙氏,改姓名为孙书 。田(孙)书的儿子孙凭,即孙武的父亲,字起宗,在景公朝中为卿 。孙武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得 。在其18岁时,因齐国内乱不止,他深感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去往吴国 。军事生涯 孙武到了吴国,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闽闾,通过斩姬练兵,取得了吴王的赏识 。在伍子胥、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 。吴王极为倚重二人,把他们两人视为左臂右膀 。吴王读过“孙子兵法》,想和孙武深入讨论 。一天,吴王同孙武讨论起晋国的政事 。昊王问道:“晋国的大权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韩、魏、赵六家大夫手中,将军认为哪个家族能够强大起来呢?” 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灭亡 。” “为什幺呢?” “我是根据他们的亩制、收取租赋以及士卒多寡、官吏贪廉做出判断的 。以范氏、中行氏来说,他们以一百六十平方步为一亩 。六卿之中,这两家的田制最小,收取的租税却最重,高达五分抽一 。公家赋敛无度,人民转死沟壑;官吏众多而又骄奢,军队庞大而又屡屡兴兵 。长此下去,必然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吴王见孙武的分析切中两家的要害,很有道理,就又接着问道:“范氏、中行氏败亡之后,又该轮到哪家呢?” 孙武回答说:“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范氏、中行氏灭亡之后,就要轮到智氏了 。智氏家族的亩制,只比范氏、中行氏的亩制稍大一点,以一百八十平方步为一亩,租税却同样苛重,也是五分抽一 。智氏与范氏、中行氏的病根几乎完全一样:亩小,税重,公家富有,人民穷困,吏众兵多 。主骄臣奢,又好大喜功,结果只能是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辙 。” 吴王继续追问:“智氏家族灭亡之后,又该轮到谁了呢?” 孙武说:“那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 。韩、魏两家以二百平方步为一亩,税率还是五分抽一 。他们两家仍是亩小,税重,公家聚敛,人民贫苦,官兵众多,急功好战 。只是因为其亩制稍大,人民负担相对较轻,所以能多残喘几天,亡在三家之后 。” 孙武不等吴王再开问,接着说:“至于赵氏家族的情况,和上述五家大不一样 。六卿之中,赵氏的亩制最大,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 。不仅如此,赵氏收取的租赋历来不重 。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官兵寡少,在上者不致过分骄奢,在下者尚可温饱 。苛政丧民,宽政得人 。赵氏必然兴旺发达,晋国的政权最终要落到赵氏的手中 。” 孙武论述晋国六卿兴亡的一番话,就像是给吴王献上了治国安民的良策 。吴王听了以后,深受启发,高兴地说道:“将军论说得很好 。寡人明白了,君王治国的正道,就是要爱惜民力,不失人心 。” 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闻经国治军,制定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并实施分师扰楚、疲楚的作战方针,使吴取得与楚争雄的主动权 。前512年,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西),吴王準备攻楚,孙武认为“民劳,未可”,请吴王再等待 。伍子胥则提出疲楚的战略,建议把部队分为三军,每次用一军去袭击楚国的边境,“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用这种“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的战法来疲惫楚军,消耗楚的实力 。阖间採纳了这个意见,反覆袭扰楚国达六年之久,使楚军疲于奔命,为大举攻楚创造了条件 。孙武和伍子胥还根据楚与唐、蔡交恶,楚国令尹子常生性贪婪,因索贿得不到满足而拘留蔡、唐国君,蔡、唐两国对楚极其怨恨的情况,献联合唐、蔡以袭楚之计 。蔡、唐虽是小国,但居于楚的侧背,这就为吴军避开楚军正面,从其侧背作深远战略迂迴提供了有利条件 。前506年,吴国攻楚的条件已经成熟,孙武与伍子胥佐阖闾大举攻楚,直捣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吴军要由今天的苏州进到江陵附近,进行千余里深远的战略奔袭 。孙武等人协助阖闻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即从淮河逆流西上,然后在淮油(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入,再乘楚军北部边境守备薄弱的空隙,从义阳三关,即武阳关、九里关、平靖关,直插汉水 。吴军按照这一进军路线,顺利地到达汉水,进抵楚国腹地 。楚军沿汉水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 。由于楚军主帅令尹子常擅自改变预定的夹击吴军的作战计画,为了争功,单独率军渡过汉水进攻吴军,结果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战败 。吴军乘胜追击,五战五胜,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亡楚国 。飘然高隐 伐楚胜利后,吴国从此强盛起来,开始了讨伐越国的战争 。在一次与越国的战争中,阖间受伤而死,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 。前494年春天,越王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问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在黑暗的夜幕中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名残兵败将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 。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国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 。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向北方中原地区进逼,前485年,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 。前482年,夫差又率领着数万精兵,由水路北上,到达黄池(今河南封丘南),与晋、鲁等诸国君会盟 。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得霸主的地位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不再那幺重视,反而重用奸臣伯噽 。越王勾践为了消磨吴王斗志、迷惑夫差,达到灭吴目的,一方面自己亲侍吴王,卧薪尝胆,一方面选美女西施、郑旦入吴 。西施入吴后,夫差大兴土木,建筑姑苏台,日日饮酒,夜夜笙歌,沉醉于酒色之中 。孙武、伍子胥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伺机报复,故必须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 。但夫差听信奸臣的挑拨,不理睬孙武、伍子胥的苦谏 。由于伍子胥一再进谏,夫差大怒,遂製造藉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予安葬 。伍子胥的死,给了孙武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识到吴国已经不可救药 。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