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

文章插图
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教育 。
基本介绍中文名:心理健康课
外文名:Mental Health Division
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类:心理课程
主管部门:教育部
涵义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功能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与和谐目标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是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谘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儘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任务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谘询和辅导三、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学内容心理健康老师虽然已经受过相关的心理健康培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上课经验以及团体辅导经验较少,难以把握课程的主旨方略,会遇到课程氛围塑造、希望重塑、创伤危机干预、辅导人员脱落等一系列问题,而需要更为专业的指导工具,心理健康课教案能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为教师提供指导方向与实际工作技巧 。心理健康课教案是学校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心理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中国小心理健康课教育指导纲要》及其他相关的心理教科书为理论依据,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整理和编写的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心理教学参考书籍 。由于心理健康课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心理健康课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相应的心理健康课教案工具箱能对广大的心理老师起到帮助和指导的作用 。
心理健康课

文章插图
心理健康课类型书籍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一,教育性的原则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全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画,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四,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五,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机联繫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六,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七,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八,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充分认识加强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画》,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开展心理谘询和心理辅导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最佳化亲职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 。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 。通过培训,一方面取得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谘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 。否则,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谘询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中国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时间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国小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国小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原文3800多字) 《教育部档案》教基[199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