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卡雷龙


巴卡雷龙

文章插图
巴卡雷龙【巴卡雷龙】巴卡雷龙(Channa Barca),观赏性鳢科鱼类(又称蛇头鱼-snakehead fishes),原分布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Assam)和纳加兰邦(Nagaland)境内的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上游即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周边,而模式产地则是在阿萨姆邦的戈阿尔帕拉(Goyalpara) 。成鱼体型庞大,体色艳丽多彩,是极其稀有的大型观赏鳢科鱼类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巴卡雷龙
拉丁学名:Channa barc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
亚目:鳢亚目
科:鳢科
属:鳢属
种:巴卡雷龙
分布区域:阿萨姆邦、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周边
食性:肉食性
性格:兇猛但与饲主却又良好的互动
形态特徵巴卡雷龙不论体型或体色都极为出众,它们乍看之下和另一种同样为印度东北部产的美丽鱼种-黄金眼镜蛇雷龙(C.aurantimaculata)有些相似,不过黄金眼镜蛇雷龙体侧有着较为鲜明的波状橙黄色斑纹,且胸鳍上的环状眼斑图案也较为显着;而巴卡雷龙体色偏向蓝绿色调,有时带有黄色光泽,身上散布着黑色斑点,且雄鱼随着鱼龄增长,背鳍也会逐渐变得宽大,相当具视觉震撼力 。另外巴卡雷龙是可以成长至70-80cm以上的大型种 。
巴卡雷龙

文章插图
分布範围仅限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但数量极其稀少 。在阿萨姆邦,近年来它被记录在Kamrup和Morigaon地区,在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也有巴卡雷龙的相关报导,但并没有被证实 。栖息地现已经观察到巴卡龙鱼栖息在湿地边缘的垂直洞穴,这些洞穴通常在冬季变乾 。这些洞穴通常约一米深,由一个或多个入口隧道组成,通往地下水层 。巴卡龙鱼在乾燥的冬季使用它们作为避难所,直到四到五月,水位再度上涨时,雷龙们便会游出洞穴觅食和繁殖 。习性与饲养和其他许多鳢科鱼类一样,巴卡雷龙为肉食性种类,以水域中的小鱼虾为食,而且个性并不算温和,具有明显领域性,如果不是在配对繁殖期间,複数混养很可能造成个体之间的激烈斗争,甚至追咬过程中所出现的伤口也容易遭受细菌或水霉菌感染 。
巴卡雷龙

文章插图
饲养建议事先备妥150 cm以上的大鱼缸,再来考虑饲养这种美丽的大型鱼类,而且不太建议种内多只混养,以避免打斗;另外在长期接受人为餵养下,也许会对同缸混养的小型鱼兴趣缺缺,不过也难保不会一时兴起而将小鱼吞下肚,所以除非是饵料鱼,不然还是不要混养太名贵的小型鱼才是 。在水质与水温方面,印度东北方为热带季风气候,然而冬季乾燥寒冷,气温常可低于10℃以下;而夏季则炎热且潮湿多雨,常因洪水泛滥而淹没整个平原 。因此生活在当地的巴卡雷龙其实对温度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在一般南方地区的室内鱼缸,甚至冬季不需要加温也能过冬,不过要避免水温的剧烈震荡,不然任何鱼都会吃不消的 。一般水温设定在18~28℃、pH在6.5~7.5的範围为佳,当然,效能良好的过滤系统是维持其所需优良水质的关键 。附带一提的是,鳢科鱼类皆善于跳跃,一定要在鱼缸顶部加上一定重量的盖子,以免其跳出缸外 。它们不论在观赏性或珍稀度皆为同类当中的佼佼者,而且饲养的日子久了,还会与饲主产生良好互动,然而其昂贵的价格与硕大的体型也间接提升其饲养门坎,希望如此一来,能避免它们在原产地遭到滥捕,为它们的野外族群留下一线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