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2050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30,2050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1年2月28日在北京发布 。《报告》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表述为“科学、绿色、低碳” , 将节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列为能源战略之首 , 提出我国必须确立“人均能耗应控制在显着低于美国等已开发国家水平”的战略思想 。
内容简介“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重大谘询项目是中国工程院于2008年1月启动的 。据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介绍 , 项目设节能、煤炭、油气、核能、电力、可再生能源6个课题组和项目综合组 , 在研究过程中又增设了能源“天花板”、环境、洁净煤、氢能等相关专题研究组 , 共有4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和大型能源企业领导参加研究工作 。《报告》指出 , 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必须“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就能源而言 , ‘十五’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 , 10年增长2.2倍 , 对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我国GDP目前占世界生产总值不到10% , 但能源消耗已经高于20% , 能源排放的污染气体居世界首位 , 温室气体占世界总量的25% , GDP的能耗、污染排放和碳排放都过高 。我国煤炭的年产量已达30亿吨 , 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符合科学产能的要求 , 多半产能达不到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生态的国际标準 。资源和环境代价过重、结构不良、效率偏低和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报告》认为 ,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 可表述为“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 , 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加快调控转型 , 强化节能优先 , 实行总量控制 , 保障合理需求 , 最佳化多元结构 , 实现绿色低碳 , 科技创新引领 , 体系经济高效 。《报告》将我国几种高耗能产品2009年与2000年的产量进行了对比 , 进而指出 , 我国高能耗产业已进入饱和期 。现有产能可满足每年完成25—30亿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10万公里公路、7000公里高速公路、6000公里铁路、1500公里高速铁路和改建新建20个机场 , 已经超出合理建设规模的需求 。高能耗产业不应也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 。《报告》分析 , 如果我国在2020年单产能耗比2005年降44% , 2030年单产能耗比2005年降68% , 那时仍比日、欧的能耗强度高一倍 , 而今后已开发国家的能源强度将继续明显下降 。“我国从人均4000美元发展到2万美元 , 不能长期依靠初级生产力要素的投入 , 而要转变到注重质量、效益 , 创新驱动、内需驱动、健康消费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节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 , 是能源战略之首 。《报告》强调 , 对我国这个人口多、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 , 必须确立“人均能耗应控制在显着低于美国等已开发国家水平”的战略思想 。美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 , 却消耗世界每年能源总量的20% , 这样的人均能耗是不可取的 。《报告》认为 , 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掌握在40亿吨标準煤是一个合适的控制目标 。按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煤、“十二五”平均GDP年增长8%、实现五年能源强度下降16%计算 , 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即是40亿吨标煤 。16%的节能降耗目标相对保守 , 实际执行仍然有比较大的提高空间 。如果GDP增长速度达到9% , 则需适当加大节能力度(能源强度下降19%) , 仍可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 。实际上 , 如果工作做得好 , “十二五”能源强度再下降20%也是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