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珠穆朗玛峰事故


1996年珠穆朗玛峰事故

文章插图
1996年珠穆朗玛峰事故【1996年珠穆朗玛峰事故】1996年珠穆朗玛峰事故是指1996年5月10日发生于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的事故 , 这次事故造成8人死亡 , 是2015年以前 , 发生在珠穆朗玛峰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登山事故 。
基本介绍中文名:1996年珠穆朗玛峰事故
外文名:1996 Mt Everest Disaster
时间:1996年5月10日
地点:珠穆朗玛峰
属性:登山事故
原因:恶劣天气、人为因素
概况1996年这一年中 , 着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和史考特·费雪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遭遇暴风雪牺牲 , 是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其中在5月10日的事故中有8人遇难 , 是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单次事故之一 。美国《户外杂誌》采访人员强·克拉考尔(Jon Krakauer)幸运逃过一劫 , 将亲身经历写成《巅峰》(Into Thin Air) 。同样遇险获救的台湾登山家高铭和写下《九死一生》 。参与了登山的勒拿(Lene Gammelgaard)则是《攀登高峰》(Climbing High)作者 。事后备受争议的领队安纳托利·波克里夫(Anatoli Boukreev)也出版《The Climb: Tragic Ambitions on Everest》 。电影《绝命海拔》则是取材于5月10日的这次登山事故 。过程在1996年的春季 , 有超过20支登山队试图从珠峰南坡冲击世界之巅 。其中在5月初 , 十多支团队齐聚珠峰南坡的尼泊尔大本营 , 準备趁着天气适宜的五月视窗进行登顶 。它们包括:由纽西兰登山家罗布·哈尔率领的探险谘询登山团(Adventure Consultants)、由美国探险家史考特·费雪率领的疯狂山地登山团(Mountain Madness)、由美国户外摄影家戴维·布里希尔率领的IMAX纪录片摄製登山团(MacGillivray Freeman IMAX Expedition)、由中国台湾人高铭和(外号马卡鲁)率领的中国台湾职业登山团(Taiwanese National)、由英国人伊恩·伍道尔带队的强纳斯堡周日时报登山团(Johannesburg Sunday Times)、由美国登山家托德·布尔森率领的阿尔派恩国际登山团(Alpine Ascents International)、由英国人马尔·杜夫率领的国际商业登山团(International Commercial)、由英国人亨利·托德率领的喜马拉雅商业登山团(Himalayan Guides Commercial)、由瑞典人葛兰·克洛普率领的瑞典自主登山团(Swedish Solo)、由挪威人皮特·内比为代表的挪威自主登山团(Norwegian Solo)、由纽西兰人盖尔·考特尔率领的纽西兰-马来西亚登山团(New Zealand - Malaysian Pumori)、由美国人丹·马苏尔率领的美国商业登山团(American Commercial)、由尼泊尔人组成的珠峰清洁行动登山团(Nepali Everest Cleaning) 。同时 , 在中国西藏一侧的绒布寺珠峰北坡大本营 , 也有一些团队同样準备冲击顶峰 。其中包括由印度人哈布哈简率领的印度边防登山团(Indo-Tibetan Border Police)以及由日本人Yoji Yada率领的日本福冈登山团(Japanese Fukuoka)等 。根据预计 , 5月10日是适合登顶的日子 , 而各队的适应性训练也已经做完 。在那一天凌晨 , 风速不大 。有不少队伍都开始攀登 。最先动身的是由罗布·哈尔(Rob Hall)率领的探险谘询登山团 。他们在刚过凌晨的时候就从四号营地出发 , 从South Col向Balcony挺进 。紧随其后的是史考特·费雪(Scott Fischer)的疯狂山地登山团以及高铭和的台湾职业登山团 。他们的计画是 , 通过South Col - Balcony - South Summit - Hillary Step这条路径 , 最后完成登顶 , 然后在下午2点以前开始回撤 , 傍晚回到四号营地 。其中 , 疯狂山地登山团的副领队、原苏联的职业登山家 , 俄罗斯人安纳托利·波克里夫(Anatoli Boukreev)曾经多次无氧攀登过8000米级高峰 , 因此他坚持自己不带氧气瓶 , 后来他的这一举动成了事后的争议点 。然而 , 行进计画很快就有了变故 。担任开路者的夏尔巴人未能在计画时间内完成对跨越冰缝的桥梯的组装和维护 。正因为如此 , 三支登山队在Balcony附近被迫停留了一个多小时 。Balcony的海拔已经超过8000米 , 极度缺氧 。这额外一个小时的停留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 为后来的灾难埋下了隐患 。到了陡峭的Hillary Step的时候 , 他们发现 , 陡坡上原本应该早已被夏尔巴人布置好的绳梯 , 竟然无法使用 。于是在海拔8700米的地方 , 他们被迫又多等了一个小时 。在等待的过程中 , 探险谘询登山团里 , 经验丰富的美国队员、曾经登上过其它六大洲的最高峰的劳乌(Lou Kasischke)感到情况有些不妙 , 于是申请返回四号营地 。他的两位队友 , 曾经攀登过乔戈里峰和珠峰北坡的加拿大人斯图亚特(Stuart Hutchison) , 以及岁数最大的澳洲人约翰(John Taske)和他一起返回了四号营地 。绳梯修好后 , 三支队伍继续攀登 。下午1:07分 , 无氧攀登的俄罗斯人安纳托利·波克里夫第一个到达峰顶 。在他之后 , 罗布·霍尔、南玻康子(日本第二位完成七峰挑战的女登山家)、贝克(Beck Weathers)、安迪·哈里斯(Andy Harris)、强·克拉考尔(Jon Krakauer , 户外杂誌的采访人员)、马丁(Martin Adams , 攀登过吉力马札罗山、麦金利山和阿空加瓜山)和克勒弗(Kelv Schoening , 原为美国的滑雪运动员)都登上了顶峰 。然而 , 由于之前耽误的时间 , 剩下的队员登顶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下午2:00 。到了2:30 , 疯狂山地登山团的剩余队员都到达了峰顶 。这时候 , 大本营接到报告 , 南方的强雷暴突然转向 , 逼近了珠峰 。副领队安纳托利和罗布·哈尔商量后 , 决定立刻下山 。然而 , 下山的过程也不顺利 , 耽误了很多时间 。下午3:00以后 , 天色突然转暗 。等候在沿途的夏尔巴人们也开始下撤 。撤退中的夏尔巴人嚮导安格 , 在Hillary Step附近遇到了仍然在向上攀登的美国人道格·汉森(Doug Hanson) 。安格劝说道格放弃攀登 , 但道格坚持要登顶 , 因为他前一年在快要登顶的时候被迫放弃 , 未能登顶 。因家庭原因 , 这一次是他最后一次机会 , 他不愿意再次半途而废 。疯狂山地的领队史考特·费雪最终也到达了山顶 , 那时已经是3:45了 。经验丰富的他意外地发生了严重高原反应 。没带氧气的安纳托利在下午5:00返回到了四号营 , 随后抵达的是马丁和强·克拉考尔 。其它众人都在缓慢地下降 。这时的天气已经相当恶劣 , 狂风暴雪已经袭来 , 风速高达每小时70英里(约合每小时102千米) 。史考特·费雪在夏尔巴人的帮助下挣扎着下降 , 途中遇到了受伤的台湾人领队高铭和 。两个人在夏尔巴人的搀扶下撤退 。可是不久后 , 暴风雪变得更加恶劣 , 夏尔巴人无法带动受伤的史考特·费雪以及高铭和 , 只能让他们在原地停留 , 自己先撤了回来 。风雪覆盖了道路 , 包括南波康子、克勒弗、尼尔(NealBeidleman)、桑迪(Sandy Pittman , 七峰挑战完成六座)、夏洛特(Charlotte Fox , 着名登山家 , 曾攀登过卓奥友峰和加舒尔布鲁木II峰)、贝克、蒂姆(Tim Madson)、勒拿(Lene Gammelgaard , 第一位攀登珠峰南坡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女性)、麦克·格鲁姆(Mike Groom , 探险谘询的副领队 , 曾登上过洛子峰、干城章嘉峰和乔戈里峰)等都在距离四号营不远的South Col附近迷失了方向 。与此同时 , 道格·汉森被困在了Hillary Step的顶端 , 已经神志不清 。和他在一起的是试图留下帮助他的探险谘询登山团的领队罗布·哈尔 。罗布·哈尔通过无线电向已经下降到South Summit的副领队安德鲁·哈里斯求助 。安德鲁·哈里斯在South Summit取到了储藏在路径上的水和氧气之后 , 反身上山 , 向罗布·哈尔靠拢 。安迪·哈里斯成功地和罗布·哈尔及道格·汉森会合 , 但此时天气十分恶劣 , 他们都被困在了珠峰的8000米以上区域 。随着天黑 , 气温下降 , 罗布·哈尔等三人逐渐失温 。道格·汉森不久后死亡 。临近午夜 , 暴风雪减弱 , 在South Col迷路的队员们终于定位到了四号营 。勒拿、尼尔、麦克和克勒弗自行返回营地 。休养保持体力的安纳托利这时出动救人 , 成功带回了蒂姆、桑迪和夏洛特 。但是由于体能有限 , 安纳托利未能救回伤势较重的难波康子和贝克 。5月11日凌晨4点左右 , 罗布·哈尔呼叫大本营 , 说道格·汉森已经死亡 。不久后安迪·哈里斯也跌落山崖 。他独自向山下移动 。然而由于严重冻伤 , 他未能抵达South Col 。到了早上9点左右 , 他通过无线电以及卫星电话 , 和同是登山家的妻子简(Jan Arnold)通了最后一次话 , 随后便失去了联繫 。十多天后 , 前来搜寻的IMAX登山团发现了他的遗体 , 但IMAX登山团根据简的意愿 , 把罗布·哈尔的遗体留在了珠峰上 。在前一天登顶过程中半途折返的加拿大人斯图亚特从四号营出发 , 开始搜寻尚未回归的难波康子和贝克 。他找到了两个人 。此时这两个人都还有呼吸 , 但伤势过重 , 意识不清 。斯图亚特独力难支 , 无法将他们救回 , 只能先返回了营地 。然而在那天下午 , 风暴平息 , 气温回暖 , 恢复意识的贝克独自走回了四号营 。而难波康子则不幸遇难 。回到四号营的贝克伤势十分严重 , 队友们认为他已经没有救了 , 只能给他镇痛剂和兴奋剂 。但服用兴奋剂后的贝克竟然又随着队友们一起 , 从四号营地撤退到了直升飞机可以抵达的二号营地 。与此同时 , 安纳托利和几个夏尔巴人上山寻找史考特·费雪和高铭和 。他们找到了两人 , 但此时史考特·费雪因伤势过重 , 已经无法抢救 。夏尔巴人只能救回伤势较轻的高铭和 , 将他带回到了二号营地 。随后直升飞机到来 , 将贝克以及高铭和带到了医院 。伤势严重的贝克失去了双手和鼻子 , 但两人最终都存活了下来 。随后 , 包括IMAX登山团在内的其它好几个团体都开始上山参与搜救 , 但并未发现其它倖存者 。在南坡遇险的同时 , 从中国一侧攀登北坡的队伍也遭遇了暴风雪 。在海拔8600米的珠峰东北山脊上 , 印度边防警察登山团有三人遇难 。他们中的其中一位的遗体 , 因为有一双绿色的登山鞋 , 且位于一个不易积雪的地方 , 在远处看起来非常显眼 , 被后来的登山者多次看到 。这样一来 , 这一天一共有八人在珠峰上死亡(三位印度警察、史考特·费雪、罗布·哈尔、安德鲁·哈里斯、道格·汉森、南波康子) , 是当时有史以来珠峰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单一登山事故 。因为作为领队而未携带氧气 , 且在队员下山前独自下山 , 安纳托利·波克里夫一度受到了媒体的指责 。虽然他成功救回了三个人 , 但还是没能逃脱谴责 。这些谴责包括来自强·克拉考尔后来写的书《Into Thin Air》 。伤心的他在事故后不久 , 为了忘掉痛苦以及对死去的队友们的敬意 , 而独自一人前去攀登洛子峰(世界第四高峰) , 结果无心插柳般地打破了人类攀登洛子峰的最快纪录 。后来为了回应社会对他的质疑 , 他找人代笔出版了《The Climb》一书 , 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了这场事故 。一年后 , 他获得了美国高山学会(American Alpine Club)颁发最高荣誉奖章David A Sowles Memorial Award , 以表彰他在山难中救回三人的功绩 。得奖后的第三周 , 他在攀登安纳普尔纳峰的时候遭遇雪崩而遇难 。事故后果这次事故共有8人遇难 。他们是:名字国别所在团体遇难地点及海拔Andy "Harold" Harris(安迪·哈里斯)纽西兰探险谘询登山团东南山脊 , 8700米Doug Hansen (道格·哈森)美国South Summit , 8748米Rob Hall(罗布·哈尔)纽西兰Yasuko Namba(南玻康子)日本South Col , 7900米Scott Fischer(史考特·费雪)美国疯狂山地登山团东南山脊 , 8300米SubedarTsewang Samanla印度印度边防警察登山团东北山脊 , 8600米Lance NaikDorje Morup印度Head ConstableTsewang Paljor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