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成煤过程【成煤过程】成煤过程(process of coal formation)是指在泥炭沼泽中持续地生长和死亡,其残骸不断堆积,在漫长的过程中经过複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逐渐演化成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的过程 。煤的这一转化的全过程也可称为成煤作用 。
基本介绍中文名:成煤过程
外文名:process of coal formation
学科:冶金工程
领域:能源
别称:成煤作用
出现于:泥炭沼泽中
简介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煤是亿万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慢慢形成的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通常把煤分为成因分类和工业分类(或称实用分类)两大体系 。成因分类是根据成煤原始植物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的 。煤的形成煤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远在3亿多年前的古生代和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以及几千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大量植物残骸经过複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后转变成煤,从植物死亡、堆积、埋藏到转变成煤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成煤作用 。一般认为,成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前者主要是生物化学过程,后者是物理化学过程 。泥炭化阶段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是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或浅海中不断繁殖,其遗骸在微生物参加下不断分解、化合和聚积,在这个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低等植物经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因此成煤第一阶段可称为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 。煤化阶段煤化阶段包含两个连续的过程:第一个过程,在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下,泥炭层发生压实、失水、肢体老化、硬结等各种变化而成为褐煤 。褐煤的密度比泥炭大,在组成上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碳含量相对增加,腐植酸含量减少,氧含量也减少 。因为煤是一种有机岩,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成岩作用 。第二个过程,是褐煤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煤的性质发生变化,所以这个过程又叫做变质作用 。地壳继续下沉,褐煤的覆盖层也随之加厚 。在地热和静压力的作用下,褐煤继续经受着物理化学变化而被压实、失水 。其内部组成、结构和性质都进一步发生变化 。这个过程就是褐煤变成烟煤的变质作用 。烟煤比褐煤碳含量增高,氧含量减少,腐植酸在烟煤中已经不存在了 。烟煤继续进行着变质作用 。由低变质程度向高变质程度变化 。从而出现了低变质程度的长焰煤、气煤,中等变质程度的肥煤、焦煤和高变质程度的瘦煤、贫煤 。它们之间的碳含量也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温度对于在成煤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地层加深,地温升高,煤的变质程度就逐渐加深 。高温作用的时间愈长,煤的变质程度愈高,反之亦然 。在温度和时间的同时作用下,煤的变质过程基本上是化学变化过程 。在其变化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脱水、脱羧、脱甲烷、脱氧和缩聚等 。压力也是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煤化过程中气体的析出和压力的增高,反应速度会愈来愈慢,但却能促成煤化过程中煤质物理结构的变化,能够减少低变质程度煤的孔隙率、水分和增加密度 。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主要分为由高等植物生成的腐殖煤和由低等植物生成的腐泥类,以及由上述两类混合形成的腐殖腐泥煤和腐泥腐殖煤以及残殖煤5大类 。其中以腐殖煤在地球上的比例最多,约占全部煤的95%以上 。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如下 。1.腐殖煤古代高等植物死亡后,其残骸堆积在空气不太充足的低地沼泽中,产生不完全的氧化分解作用(称为半败作用),随后,由于死亡植物残骸的不断堆积,它们完全与空气隔绝而氧气停止进入,这时植物残骸依靠本身含有的氧而发生厌氧细菌的分解作用,从而开始脱水、去羧基(-COOH),放出二氧化碳、水及甲烷等气体,使残骸的碳含量相对增高,氧和氢含量则逐渐减少,形成了一种凝胶状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泥炭 。随着地壳的下沉,堆积在沼泽中的泥炭就逐渐被黏土、砂石等物质的堆积而形成了岩层 。泥炭在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又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物理和物理化学作用,使覆盖泥炭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最后变成了碳含量更高、氧和氢含量更低而緻密度更高的褐煤 。褐煤在岩层压实下又经过高温(200℃左右)、高压(几千至几万大气压)作用下而逐渐演变成烟煤和2.无烟煤 。地球上真正由高等植物形成的腐殖煤由泥盆纪开始 。世界的煤炭资源中有95%以上为腐殖煤 。腐殖煤的原始成煤物质为高等植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的主要成分,它们是在植物死亡后逐渐形成的 。3.腐泥煤由细胞中含有大量原生质的古代菌藻类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死亡后堆积在湖沼、海湾等水体底部的缺氧环境中,经过腐败作用和物理作用及物理化学作用(即煤化作用)后转变而成的煤 。腐泥煤在自然界很少,它常以薄层状或透镜状夹于腐殖煤中 。腐泥煤的挥发分高,如相当于褐煤阶段的腐泥煤的挥发分(乾燥无灰基)常高达80%-95%左右,而由腐殖煤形成的褐煤的挥发分一般只有40%-65%左右 。腐泥煤的主要特点是呈灰黑色,结构较均一,緻密块状,硬度和韧性都较大,同时光泽暗淡,具贝壳状断口,且氢含量高、焦油产率也高 。这一类煤包括了藻煤、胶泥煤和藻烛煤 。4.腐殖煤泥煤和腐泥腐殖煤腐殖腐泥煤是以古代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一起作为原始成煤物质而形成的煤 。它是一种介于腐泥煤与腐殖煤之间而以腐泥煤为主的过渡型煤,这一类煤包括烛煤和藻烛煤,其外观多呈灰黑色或灰色,緻密而坚硬,其中烛煤的韧性较大,贝壳状断口,块状结构 。在显微镜下常见较多的小孢子和黄色或橙黄色的腐泥基质 。其氢含量、焦油率和挥发低于腐泥煤而高于腐殖煤 。当煤中的腐殖成分高于腐泥成分时就叫做腐泥腐殖煤,其各种性质接近于腐殖煤 。5.残殖煤亦称“树皮煤”或“树皮残殖煤”,它是由古代高等植物死亡后,其残骸中的树皮、蜡、树脂、孢子、花粉等对化学等对化学物质比较稳定的一些组分经过生物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作用后形成的煤 。其特点是挥发分、氢含量、焦油产率等都比相同煤化度的腐殖煤高 。中国江西的乐平鸣山矿、桥头丘矿和浙江长广等矿区的煤都属于残殖煤 。由于这些煤在显微镜下常可见到大量黄色或红色的树皮,故也称树皮残殖煤 。煤的组成煤的元素组成:C、H、O、N、S、P 6种煤中的矿物质按来源分为:1.原生矿物质(成煤植物本身)2.次生矿物质(成煤过程混入)3.外来矿物质(採煤过程混入)煤中的矿物质按性质分为:1.粘土类矿物:高岭石Al4[Si4O10](OH)8、水云母K21Al2[(Si2Al)4O10](OH)2·nH2O; 2.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FeS2、白铁矿FeS2;3.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CaCO3等;4.氧化物类矿物:石英SiO2;5.硫酸盐类矿物:石膏CaSO4·2H2O 。煤的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炭 。煤的元素分析:C、H、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