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治疗


罗杰斯治疗

文章插图
罗杰斯治疗【罗杰斯治疗】罗杰斯治疗是罗杰斯(1902—1987年)所创建的一种,被公认为人本主义疗法的代表 。人本主义疗法是现代心理治疗中的“第三种势力”,採用的途径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疗法不同,认为不正常的行为,不能光靠探求无意识记忆或者改变反应来纠正,相信病人只要得到治疗者的温暖和鼓励,发挥出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作出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 。
基本介绍中文名:罗杰斯治疗
外文名:Ranson.Rogers
创始人:罗杰斯
类型:心理疗法
罗杰斯简介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 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1902年1月8日罗杰斯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是家中的六个子女中的第四个,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 。卡尔·罗杰斯12岁的时候,全家迁至一个离芝加哥30英里的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期,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繁琐的家务,卡尔变得孤僻、独立和自我约束 。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后转修宗教,于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作为“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六个月,他说,他的新的经历扩展了他的思考,于是他对自己的一些宗教基础观念开始质疑 。大学毕业后,卡尔不顾父亲的反对,与海伦·埃莉雅特(Helen Elliot)结婚,并在纽约安家 。考上纽约联合神学院——着名的自由宗教研究机构,二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出任纽约罗切斯特“禁止虐待儿童协会”儿童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罗切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40年他成为俄亥俄洲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1942年,他的《谘询与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新概念》一书问世 。1945年,他供职于芝加哥大学,出任谘询中心执行秘书 。离开芝加哥后,他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佳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套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1951年,他出版了《患者中心治疗:它目前的实施、含义和理论》一书,十年后《成为一个人:一个治疗者的心理治疗观点》问世 。在1927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罗杰斯主要从事谘询和心理治疗的时间和研究 。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 。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係的一般领域中 。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 。197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起源最初在1942年,罗杰斯称他的治疗为“非指令性治疗”,1951年定名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 。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反,罗杰斯治疗的医生不以权威或专家自居,而像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医患关係,使病人感到温暖并产生信任感 。:治疗者不对病人发出指令,也不进行调查、解释或分析 。因而治疗中既不採集病史,也不下诊断 。治疗者不控制治疗的程式及内容,只决定治疗的时间和长短 。治疗过程集中在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上 。治疗者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抱着充分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通过重複病人所说的话,对病人陈述中的情感作出反响,以便让病人儘量表达和暴露自己,充分体验到他的情感和自我概念的不协调,将此揭露出来加以改变,就能使病人有所进步 。罗杰斯治疗的理论根据,是认为人类有自我实现的潜力,能够了解自身,使生活态度和行为产生建设性的改变 。病人的这种潜力,在与治疗者建立起融洽的关係后,就能得到释放和发挥,罗杰斯治疗的关键乃是医患关係 。主要特点以病人为中心罗杰斯治疗与精神分析和行为治疗不同,不是靠探究无意识领域或改变反应形式来纠正不正常的行为,而是动员患者内在的自我实现潜力,使病人有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 。罗杰斯强调,整个医患关係应以病人为中心 。治疗是非指令性的,所有的情况都由病人提供,治疗者必须暂时放弃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对病人不作评价,对其意图不作探究和分析 。治疗者的责任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病人感到温暖,不受压抑,受到宽容和充分的理解 。治疗者这种真诚和接纳的态度,会促使病人重新评价自己和周围事物,并按照新的认识来调整自己和适应生活 。例如一名口吃的女孩,对许多事恐惧,感到自己无能,当她发现治疗者对她的态度完全不同于父母和老师时,她想:“这个医生能够接受我,即使我有明显的缺点,那幺为什幺我不能接受自己呢?”这往往是转变的第一步 。当她逐步理解到自己的价值,放弃了那些歪曲的、不真实的自我概念时,她就会认识到,她所不能接受的是母亲要求她说话字字正确,给人留下好印象,以致每当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时总感到不舒服 。“即使在别人面前显得笨拙,那又有什幺要紧呢?我是一个害羞的人,但至少我对人是真诚的,从不虚伪 。”最终使病人更準确地接受她真正的情感和态度,并相应地校正她理想中的自我 。这一转变过程,是真诚的医患关係所导致的 。把心理治疗看成是一个转变过程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主要是调整自我的结构和功能的—个过程 。一个人有许多体验是自我所不敢正视和不能清楚感知的,因为面对或接受这些体验,与自我目前的结构不协调,并使其感到受威胁 。治疗者如同一个伙伴,就像是可以接受的改变了的自我,帮助病人消除不理解和困惑,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方式,而放弃旧的自我形象 。心理治疗实质上是自我的学习过程 。如果不建立适当的医患关係,这种学习过程就不会产生 。从外部可以把心理治疗看作是:“通过人际关係来改变人的行为 。”罗杰斯指出,这种关係的主要成分是态度,而不是理论,教科书并不能传授心理治疗 。研究证实,治疗成效取决于治疗者的态度,而不是他的知识、理论和技巧 。只有以病人为中心治疗所建立起的人际关係,才能使病人成为他应有的样子,实现治疗的真正目标 。病人是一名辍学青年,工作纪录不佳,没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在女人中厮混,曾因流氓行为被拘留过 。最近由于酒后开车被吊销了驾驶证 。他原以为治疗者会以权威者的口吻对他说教 。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藉助于容忍的气氛,他愈来愈多地谈到自己,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 。治疗者给予鼓励和支持,使他逐步认识到行为的愚蠢,生活的漫无目的,但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以往遇到麻烦他总是归罪于别人,治疗深入后他才知道,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只能责怪自己 。他一直过着不负责任的生活,讥笑那些安分守己的人 。由于他内心不协凋,支持这种玩世不恭的轻率态度,而事实上他还是羡慕生活充实的人 。治疗者对他接纳的态度,使他也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同时激发出自我实现的潜力,使他的自我概念趋于完整,与情感体验更协调一致 。不再乾傻事,接受现实的价值观,对未来的生活具有责任感和信心 。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与一般的指令性心理治疗比较,罗杰斯治疗反对操纵和支配病人,很少提问题,避免代替病人作出决定,从来不给什幺回答,在任何时候都让病人确定讨论的问题,不提出需要矫正的问题,也不要求病人执行推荐的活动 。罗杰斯治疗採用的治疗技术,从最常用的开始,依次为:① 认识病人方才以某些方式表达的感情和态度;② 对病人从一般举止、特殊行为和以往谈话中表达出来的感情和态度进行解释或认识;③ 提出交谈的话题,但是让病人发表意见和展开来谈;④ 确认方才病人谈话的中心意思;⑤ 提出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答案只限于“是”或“不是”,或提供具体情况;⑥ 解释、讨论或提供与问题或治疗有关的情况;⑦ 用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来说明和解释交谈的情况 。罗杰斯为了避免操纵病人,在交谈时往往只是简单地点点头或嘴里“嗯”“啊”应着,似乎是在说: “好,请继续说下去,我正在听着 。”因而他曾被称为“嗯啊治疗先生 。”有人经过言语操作性条件试验,证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它能强化病人的言语表达,激发病人的情感,使病人进一步暴露自己,并随之产生批判性的自我知觉 。不同于其他心理治疗的特点(1)治疗者应採取一定的态度,这是治疗取得效果必需的条件;(2)治疗心理障碍时,是根据治疗能使心理进一步成长的事实,而摒弃医学模式;(3)治疗者的作用,仅限于根据病人当前的感受和体验,与之建立关係;(4)注意的中心放在病人的现象学世界上;(5)治疗成功的标誌,是病人的态度发生转变,更直接地体验到自己的情感,随着治疗的进展,病人的生活能力日益提高;(6)治疗的动力是人们普遍具有的自我实现趋势;(7)治疗所关心的是人格改变的进程,而并非人格的结构;(8)强调必须继续研究‘,以便获得有关心理治疗的实质性知识;(9)同样的治疗原则,适用于各种人,不论他们被诊断为“精神病人”、“神经症患者”或“正常人”;(10)把心理治疗看成各种建设性人际关係的特殊例子,广泛接受心理治疗领域内的各种知识;(11)从实践经验中建立理论,并不断丰富其内容,而不是把经验加以歪曲,以符合既定的理论假说;(12)关注心理治疗实践中产生的哲学问题 。罗杰斯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最主要的一个区别,是认为现有的医学模式,包括诊断系统和专门治疗,完全不适合于心理障碍的人 。理论基础罗杰斯治疗的理论是通过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的,而不是从空想或实验室公式中推导出来的 。1942年罗杰斯提出一个简单的理论,后来经过几次充实,有时作了根本性的修正 。它是有关治疗过程的理论,而不是人格结构的理论;是一个对影响人类行为因素的综合理论,而不是弗洛伊德学说那样的起源学理论 。罗杰斯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四个方面:实现的趋势这是对人类基本特性进行多年观察后得出的结论 。它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婴儿在正常环境中的生长过程,他将逐步学会行走,儘管跌倒、失败和受挫,最终将学会各种动作 。在心理方面也是如此,只要有生长发育的条件,有机体的这种自我实现趋势会克服各种障碍和痛苦 。许多学者也持同样观点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生物学家阿尔贝特·森特—乔盖依从一生的工作中得出结论:生物体内肯定存在着一种动力,推动它不断完善自身 。在细胞水平上和整个生物体中,他都以实例证明了这种动力的存在,为生物体的实现功能这一概念提供了坚实的论据 。无数的环境因素可能妨碍人类机体的实现趋势 。被这些生理上和心理上有害因素包围,实现趋势可能受阻或完全停顿下来,产生一些歪曲的、奇特的、不正常的表现,对社会形成具有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的力量 。在这方面,人类与其他生物体没有根本区别,只是更加複杂一些 。人类正常的实现趋势被歪曲或受阻时,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反应形式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乃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概念 。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一个人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取决于这一自我概念 。对任何一个新的体验都可能产生三种不同的反应:①与自我概念相结合,融为一体;②对其不加理 ;③产生歪曲的反应 。当新的体验与个人的自我概念不一致,或被视为对自我概念的威胁时,就容易产生后两种反应 。自我概念非常刻板的人,在适应新环境方面容易遇到困难 。罗杰斯认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过程,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疗关係,减轻病人内心的压力,使其不至于歪曲或拒绝与自我概念(理想化的自我)不一致的体验 。体验它是对客观事物和可以意识到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 。但在治疗方面有其特殊的含义,通常称为“充分体验” 。吉德林(1962,1978)曾详细说明了这一概念,并发展了一种“集中注意法”来帮助病人,使其集中注意力,一步一步向下向内,直至产生可以觉察到的生理和内脏的感觉变化 。这是治疗过程的关键 。当注意力集中于以往被否认的体验,用接纳的态度对它进行充分体验时,就会给治疗带来转机 。内脏变化的体验并非出于想像;Don(1977—78)提出,当一个人精神内守,用容忍和非批判的态度专心体察自身的感觉,就可以产生感觉上的变化 。病人可以指出它在记录带上的位置,它是一种躯体可以感受到的释放,在这一时刻有独特的脑电波型,而在此之前脑电图上出现稳定的a节律,证实这种体验伴有生理上的改变 。可以和病人谈论他的体验 。例如在一次交谈时,发现病人对他父亲显然有否定的情感,当治疗者说:“你大概正在生他的气吧?”,病人回答:“不是”;“感到痛苦吗?”,“这也不确切”;“那幺,是轻蔑他吧?”,“是的,正是这样!”病人接着说下去,打算探索这种情感 。显然,也曾同时感受到某些内部的生理改变 。这种形式的体验,是治疗过程中发生改变的主要成分之一 。不协调它是指机体的体验和自我概念之间的不一致 。当它消失时就可以证明在治疗中确实存在 。例如,一个人的自我对别人(配偶、母亲或其他人)并无敌意,但当他与自己的机体体验接触时,却发现自己充满了怒气 。“我对他感到生气,.我是一个有这种感情的人 。”此时他的自我概念已明显改变 。当存在高度不协调时,实现的趋势就会混乱或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自我概念受实现趋势的支持,使这个人努力奋斗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另一方面,机体力求满足本身的需要,它与自我概念和意识中的愿望可能大相逕庭 。这时,自我向一个方向活动,而机体却朝向另一个方向,造成情感和理智的脱节 。不协调是产生焦虑的根源,这种冲突在治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相关背景历史罗杰斯是一位心理学家 。他很早就从自身的业务中认识到,如果得到充分的理解和爱护,儿童和成人都有能力自主地改变他们的生活 。罗杰斯对道德教育和宗教失去信心,对心理学的测验方法和精神病学的诊断和解释方法也不满意 。他利用直观、经验和研究,发展了这种独特的治疗 。30年代,罗杰斯在纽约的Rochester指导中心,观察了治疗者行为对病人的影响 。40年代初,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作了系统研究,撰写了《谘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书中列举了病人与治疗者谈话的实例 。1945年至1957年,他在芝加哥大学继续作治疗、研究和教学工作 。1951年出版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书中包括罗杰斯治疗的理论以及在个别心理治疗以外的套用 。1957年至1964年,他到威斯康星州立大学从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尝试,结果不够理想 。后来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一个中心,训练治疗者和机构领导人 。目前他正积极套用这一原则,来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技术罗杰斯治疗时,给予病人充分的时间和注意,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和步调来探索其处境 。治疗者必须以真诚、耐心和理解的态度,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关係 。治疗者如能敏锐地觉察到病人陈述中的情感,对病人不做个人判断,抱接纳的态度,就能够帮助病人体验到他的怒气或其他情感,而这些情感是使他产生紧张、躯体反应或人际关係问题的根源,以往被自我概念排斥而未觉察到 。如果病人对治疗者产生移情,应将它反响回去并不作解释 。这样就能创造一种独特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他是独立自主的,而不像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受到他人的评价、拒绝或劝说的影响 。这样就可以帮助病人从消极防御的情感中解脱出来,随之产生健康的和自我实现的态度 。学习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需藉助录像和视听装置,经过若干年专门训练,学会对情感进行反响的技术 。这一技术曾帮助过众多教育家、企业经理、政府官员和父母 。本疗法可以套用于人与人相互影响的任何场合 。主要适用于有主动性和能交往的病人,而不适于精神病人,患躯体病者、沉默和有抵抗的病人,以及需要做出诊断和评价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