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资岩寺石佛


西资岩寺石佛

文章插图
西资岩寺石佛【西资岩寺石佛】又名大石佛 。利用天然圆雕的三尊石佛立像 。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闽东南晋江市金井镇岩峰村卓望山西资岩寺大雄宝殿里 。像高四至四点五米,宽一点六二米,莲座高零点七六至零点九五米 。阿弥陀佛居中,左为观音,右为大势至 。大佛两侧有石雕武士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西资岩寺石佛
地理位置:闽东南晋江市金井镇岩峰村
景点级别: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宋绍兴十八年(1148)
西资岩寺石佛简介西资岩寺位于金井镇卓望山上,始建于宋绍兴十八年(1148) 。寺中依山崖雕如来、观音、势至三世尊佛,佛像站立,身高4.5米,宽1.62米,姿态微俯,造型神妙,寺后崖石刻有“泉南胜概”四字 。现寺庙为华侨蔡本油在1935年重修,架构採用钢筋水泥仿木建筑工艺,由五开间二进深单檐硬山顶的前殿、五开间三进深重檐歇山顶的大殿与庭院两边长达10米的庑廊组成 。平面布局呈“同”字形,高大轩敞、气势雄伟 。着名景点前殿三通门前殿三通门,中门题匾“西资古地”四个楷字,是清光绪举人蔡谷仁的手笔;大门的冠头楹联“西佛千年来福地,资生万物洒慈心”则是道光进士蔡德芳所题 。大门旁一副石鼓雕镂螭龙、花卉;大门边堵浮雕游龙、戏虎;左右边墙石堵浮雕的麟、凤、龟、鹤;无不精緻绝伦,体现出闽南古建筑巧、美、秀、雅的风格 。大门内立一神龛,正面供弥勒佛,背后供韦驮菩萨 。两庑供四大天王,西庑竖立三座历代重修石碑,东庑嵌有清道光年间重修碑石 。西资岩寺大殿西资岩寺大殿殿顶高达11米,重檐之间装着3米高的百叶格扇,使殿堂分外轩朗宏敞 。殿前立着一对瓜楞形花岗石柱,柱上浮雕蟠龙戏珠,龙身硕长,各呈矫然游走姿势,一龙首居中,扬须吐舌,粗壮的龙爪显示出雄健与力度,乃明代以前之留物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矗立着泉南着名的三尊大石佛 。阿弥陀佛居中,身高4.50米,宽1.62米,赤足立于莲座上;佛像略前倾,背连山石,头顶螺髻,面部丰满,额中有吉祥痣,唇厚颐丰,垂耳至肩,神情深厚而慈和;身着褶纹简练流畅的宽袖袈裟,袒露右胸,左手平胸托举一朵小巧的莲花,袒露的右手前垂;足下双仰莲座,高0.95米,雕刻工整而秀丽 。阿弥陀佛左旁为观音,像高4米,头顶高髻,容貌端庄慈祥,耳垂有花饰,右手下垂以拇指、无名指及小指夹宝瓶;左手当胸作弹指状 。胸前挂璎珞宝串,衣袖连缀花边,雕镂精美 。阿弥陀佛右方立大势至,姿态衣着略同观音,神情稳重严肃,左手拈诀下垂,右手上举施说法印 。大势至与观音足下的莲台略低,只有0.76米,莲台下方镂刻海潮纹,佛像头后镌圆形佛光及云彩纹 。明代理学家蔡鼎在此隐居着《易蔡集解》,寺西侧建有一座三开间三进深的明先贤“无能蔡先生祠”,是里人为纪念蔡鼎而建的专祠,祠中悬有“国师”匾一方并奉有他的神主 。无能祠对面小石丘上有一座小巧观易亭;无能祠往西过一小涧,嶙峋的山石间一座题额“白衣庵”的玲珑小庙,庙中就山中石镌出一尊1米多高的坐鲤观音像 。其他景点大佛寺东高阜处,又有朱子祠、玄武殿、阎王殿一列观庙 。身置其中,使人深刻体会到山崖高处古人镌刻的“泉南胜概”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