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物理学家 王占国( 三 )


半导体材料物理学家 王占国

文章插图
回母校访问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固体的、液体的、电浆的等等 。简单说,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物质中间的一种材料 。比如说金、银、铜、铁等导体材料,他们都有着很高是电导率,导热性能也很好 。另外像玻璃、陶瓷、琥珀和塑胶等一类材料,它们的导电很差,导热也不好,我们称之为绝缘体 。我们把介于绝缘体和导体之间的材料称之为半导体,这个很容易理解 。半导体发现的历史比较久 。早在1833年的时候,英国人巴拉迪首先发现了一种叫做硫化银的材料,它的电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一般我们知道金属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恰巧相反,这个现象是半导体特有的这种导电的现象的第一次的发现 。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徵 。王占国:到了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第三个特有的性质 。在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通,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四个特徵 。半导体的这四个特徵远在1874年以前先后都发现了,直到1911年,考尼白格和维斯两人首次使用了半导体这个名字,半导体的真正被认可是在1947年12月电晶体发明后 。王占国为什幺半导体被认可需要这幺多年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材料不纯,如果材料不纯,比如说电导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高,究竟是表面效应呢,还是其它别的一些原因?人们当时是搞不清楚的 。1947年12月贝尔实验室用提纯了的半导体锗晶体发明了电晶体,半导体才正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半导体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与几十年前半导体还没有得到广泛套用前相比,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 。半导体必须遵循摩尔定律,这个定律是美国人摩尔提出来的 。硅材料不可能无限的减小尺度,器件尺寸也不可能无限减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发生新的效应 。现在的器件都是有成千上万的电子嵌在里面,把这成千上万的电子“请”出来的时候,就要发生变化,就产生记忆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你的体积越来越小,面积越来越小,尺寸越来越小的时候,耗电量是很大的,热耗和功耗使你无法存在 。按照现在的说法,每个平方厘米有十亿个元件的时候,功率不减小发的热可能就会把硅片熔化 。
半导体材料物理学家 王占国

文章插图
王占国这时候摩尔定律遇到了新的困难 。比如你要减小十个电子,五个电子,变成了量子效应,不再受统计物理的影响 。一个平方厘米有一亿到十亿元件的数目,你怎幺能保证在这个导电通道中,杂质原子的分布是均匀的?这很难做到 。杂质原子的统计分布、掌握引起器件性能不同 。现在的器件结构,中间有一层介质是绝缘的,加上一个电压控制绝缘层下面的沟道中电子流动或者不流动,这个厚度也是随着集成度的增加在减小的 。减小到几个纳米的时候,加一个很小的电压就射穿了,气电流难以控制 。所以摩尔定律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遇到量子尺寸效应,功耗问题、击穿问题等等,这就限制了按照现在的模式继续发展下去,这就是摩尔定律受到了挑战 。因为人对信息的需求是无限制的,它要追求更高的性能,为此人们就要想很多新的办法 。王占国半导体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和乐观的 。它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除以上介绍的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之外,还有分子电子学,纳米电子学都在探索之中 。如纳米电子学用什幺材料?是硅、锗硅和碳纳米管材料等,都在探讨中,尚无结论 。儘管如此,人们可以构想,像硅这样一个难得的好材料,是很难被废弃的 。不少人认为在硅的基础上发展与其兼容的新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硅微电子成熟的知识和技术,而且上万亿的设备投资可以继续使用 。当然这只是大家的期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