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姓


王周姓

文章插图
王周姓【王周姓】王周姓,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王族称谓,属于以官爵称号的氏 。
基本介绍中文名:王周姓
拼音:wáng zhōu
注音:ㄨㄤˊㄓㄡ
姓氏渊源:源于姬姓
基本介绍王周[王周,读音作wáng zhōu(ㄨㄤˊㄓㄡ)]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王族称谓,属于以官爵称号的氏 。商帝辛纣王五十三年(周武王二年,公元前1057年),周武王姬发联合诸侯伐纣,在公元前1027年,西周王朝建立,姬姓王族子孙以周为号 。其时,统治集团的政体建制中并无皇称,最高君主皆称“王” 。在周王朝中,凡是继承有官爵王位者之外的贵族子孙,世人尊称其为“王周”,以显其王族贵胄的显赫身份 。其后,遂以其称为姓氏,称王周氏,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王氏、周氏,但亦有承袭原複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王周氏族人大多尊奉周武王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合姓,出自王、周二氏联姻,属于合姓为氏 。王氏与周氏联姻,其后裔子孙中有以二氏合姓为姓氏者,称王周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满族周成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周成氏,满语为Joceng Hala,世居周齐理(扎济里城,今吉林叶赫河流域张城东部),后有与原金国时期王族完颜氏联姻者,遂按汉俗取“王周”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姬发(周武王) 。迁徙分布王周氏複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由于其已多简改为单姓王氏、周氏等,因此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其郡望亦各自依从于王氏、周氏的宗支郡望,诸如太原、京兆、天水、中山、陈留、河东、河南、琅琊、北海、东海、高平、东平、新蔡、新野、山阳、章武、东莱、金城、海汉、长沙、堂邑、汝南、沛郡、浔阳、临川、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昭州、武功、镐京、洛阳等郡望 。历史名人王周氏(生卒年待考),满族,佚名 。着名满洲正红旗护军将领 。王周士(生卒年待考),元和人(今江苏苏州吴中区) 。着名苏州弹词艺人 。清乾隆时人 。着名诗人赵翼在《瓯北诗钞·赠说书紫鬝痢》一诗,描叙了王周士的说唱伎艺,称讚他的弹词,以滑稽调笑见长,并说他“自言名隶教坊籍,焰段曾供宴燕九,华清承直知有无,唇舌君卿固罕偶 。”据考,赵翼此诗约作于公元1757~1759年间,可知当时王周士在南府(掌管宫廷演剧的机构)中供奉,并以说书游公卿间 。清道光年间,弹词艺人马如飞记述王周士为元和人,乾隆大帝南巡时,内官听他说书以为消遣,清高宗闻而召见,弹唱数节,赐七品小京官之冠 。后因病乞归乡居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他在苏州宫巷第一天门创立了苏州弹词界同业组织“光裕公所”(后改称“光裕社”) 。郡望堂号郡望镐 京:镐京为西周王朝初建之都城,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又称西都、宗周 。周武王即位后,由丰迁都镐京,《诗·大雅·文王有声》篇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镐京与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为西周时期的两大都城 。汉武帝时在此凿昆明池,遂沦入池内 。西周王朝都于丰镐,始于周文王末年,止于周幽王十一年(庚午,公元前771年),此为史所明载 。至于周文王都丰之年代,有多种说法 。2000年10月,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中,将公元前1046年定为周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 。如此一来,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周武王元年则为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死于公元前1058年,周族人自西岐东徙,于沣河西岸建丰邑的时间就为公元前1059年,此此即为西安地区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区建城之起始年 。若以公元前1059年为西周在西安地区建都之起始年,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死国灭,西周在丰镐建都历时为二百八十九年 。要注意的是,本书不採纳《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中的结论,仍然维持将其推前一个世纪之说 。洛 阳:亦称洛阳郡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 。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 。东汉时期建为都城 。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 。隋、唐两朝,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 。由于新莽、唐朝、五代后粱、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故而多称洛阳为“六朝古都” 。堂号镐京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