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河水咏物诗词 蒲公英


左河水咏物诗词 蒲公英

文章插图
蒲公英(左河水咏物诗词)【左河水咏物诗词 蒲公英】蒲公英,全称为《思佳客·蒲公英》,是左河水的一首咏物词作 。作品描写了蒲公英在受到人们轻视和冷落的情况下,依然绽放出胜于名花的艳丽花朵;虽然没有获取任何名分,却能心仪四方,并甘心为治病救人献出身体的可贵品质 。
全词通过托物言志,以蒲公英的艺术形象,讚美了中华民族的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忍辱负重,志在四方,自强不息,不断开拓新的天地,创造美好的新生活;颂扬了他们为民族的繁荣富强,为解除人民大众的疾苦,乐于献身的崇高品德和奉献精神 。同时,作品也给予了人们一种崇高的思想与精神启迪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蒲公英
外文名称: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作品别名:思佳客·蒲公英
创作年代:1996年秋
作品出处:《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文库》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左河水
词牌:思佳客 
作品原文思佳客·蒲公英
左河水咏物诗词 蒲公英

文章插图
无花名分胜名花(左河水)冷落荒坡艳若霞,无花名分胜名花 。农夫脚下庸杂贱,智士盘中色味佳 。-飘似舞,絮如纱,秋来志趣向天涯 。献身喜作医人药,意外芳名遍万家 。作品注释1、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锺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种子上的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会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去孕育新的生命 。2、《思佳客》:又名《鹧鸪天》、《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 。此调很象两首七绝相併而成,唯后阕换头处稍变 。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3、冷落:指受到冷淡的待遇;或冷淡地对待 。如: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去的半月其程,怎幺门前的地也没人扫,一剗的长起青苔来,这般样冷落了也?”又如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门前冷落鞍马稀 。”4、荒坡:广义的荒地指可供开发利用但尚未开发利用和建设的坡地,包括宜农、宜林和宜牧而荒废坡地等 。狭义的荒坡通常指宜农荒地,就是还没有开垦的坡地 。5、艳若霞:蒲公英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那黄、淡紫色花朵在一片片坡地远看犹如彩霞般的艳丽 。6、名分:指蒲公英没有纳入花卉的範围,也没有花卉的名称,更没有得到花卉被呵护、喜爱的待遇 。7、农夫:即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如:《诗·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又如,《周礼·考工记序》:“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 。”8、智士:有智慧的人。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 。”——《战国策》9、飘似舞,絮如纱:这是表达蒲公英的花絮及随风飞舞,飘到新的地方的形象 。
左河水咏物诗词 蒲公英

文章插图
秋来飞絮向天涯10、志趣:指意向、志向和兴趣 。即心意所向 。见《晋书·阮修传》:“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 。”又如《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与子胥同朝,而志趣不合 。”11、天涯:意为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如: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 。又如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献身: 指为了某种需要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贡献出来 。13、医人:即给他人治病 。14、意外:指料想不到;意料之外 。15、芳名:是一种敬辞,多称年轻女子的名字 。另外也表示美好的名声 。此处指蒲公英的美名 。作品译释蒲公英受到了世人的冷落,不仅无人施肥治虫,还被挤出水田旱地,遗弃在荒坡地头;但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不靠人的播种而自行繁殖发展,绽放多种色彩的花朵;当人们放眼远望,一片片蓝色、粉色,黄色、红色、紫色和白色布满在荒坡路边,美若彩霞,胜于菊花等名贵的花卉 。遗憾的是,在世人的百花名册之中没有蒲公英的一席之地 。在一些务农者的眼中,蒲公英为俗贱之物,因此走路时任意在脚下踩踏 。他们在旱地锄草时还被视为杂草有意除掉,在田间管理时照样也被拔掉 。只有那些有识之士,懂得其保健价值和烹饪技术,能使之成为盘中色香味俱全的补益佳品 。每到金色的秋天,蒲公英种子上的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如絮如纱 。一阵秋风吹来,它翩翩起舞,飞上蓝天,飘落于天涯海角,自由地在神州的四面八方繁殖发展 。蒲公英对价值的追求莫过于对人类的奉献,其中它最乐意的是不惜献出自己的身体来医治人类的疾病,让人们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纵然如此,它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名利与荣辱 。但结果它万万没有意料到,一贯被部分人视为“杂俗贱”的它,却是名扬千里,享誉千家万户 。创作背景及过程蒲公英,对于在农村度过少年时代的词人左河水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之物了,可是要追溯深刻的感知与思想性的认识,那还是离别家乡20年之后的1996年秋 。词人利用一次从省建设银行回乡看望年迈母亲的机会,独步于家乡的田野,观察到一处荒坡的蒲公英絮绒借着一阵阵秋风不断飞舞,飘向远方 。欢悦的欣赏之余,词人突然表情凝重,回想少年时代眼下这片不便开垦的荒坡,大片天然的蒲公英儘管无人问津,还常常被人践踏损害,但却能年年开放出大片金色的花朵,其美丽几乎胜过良田中经过农民们精耕细作、施肥洒药才开放的油菜花,甚至胜过城里人盆盆钵钵精心呵护的菊花,可谓“无花名分胜名花”。这给词人启示了一个人生奋进的哲理,也引起了词人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叹息 。在经济方面,有一些国有企业垄断经营,资源配置充足,却管理混乱,效益不佳;而许多私营企业犹如政府遗弃的私生子,缺少领导的关心,资源配置不足,资金短缺现象突出,要得到一点贷款和政策资源十分艰难,完全靠自己艰苦的努力,才可能得到生存发展 。另外,某些政府机关及单位在用人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使不少无知无能的贪官反而扬眉吐气 。许多水平过硬,热心事业,刚毅顽强的干部和科学家,在冷遇中完全依靠自己默默地奋发自强,积极献身于国家的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 。这种最美丽、最可爱的人,本不贪图私人得失,不争名利,却“意外芳名遍万家 。”词人想起这些,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 。于是,便随手在笔记本里草草地写下了一首以蒲公英为题,抒发个人感情的七言绝句咏物诗 。七年之后的2003年,词人在查阅笔记时偶然翻到了这首被遗忘了的诗,重新读来,觉得内容还欠完整,便补充扩容而写成了一首七律诗 。但几番吟诵起来,总觉得韵味不足,情感表现力欠佳,思想性不够高 。最后又花了一番功夫把它改成了现在的这首词《思佳客·蒲公英》 。从七律到思佳客,虽然仅是减少一个字,换了一个逗号,却由一首“诗”变成了一首“词”,平仄变了,语言的节奏、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抒发感情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词牌思佳客,或鹧鸪天,全词上片28字,下片27字 。词人左河水採用拟人、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蒲公英的描摹与咏叹,托物言志,寄託了深切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一种忘我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文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词人的人生态度,寄寓一种美好的社会愿望 。整篇词作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读来感人肺腑,激人奋进 。上片词的开头,用“冷落荒坡艳若霞,无花名分胜名花 。”之句,展示了蒲公英所处的地理环境与身份之低劣,它本属于菊科植物,其美丽的花朵不称花而胜于菊花,但始终没有一个“花”的名号 。紧接着,写到了一些缺乏广泛的科技知识“农夫”也对它有所歧视,认为它是一种“杂俗贱”之物而进行践踏,只有那些有识之士才知道它在某些方面的价值 。词人的笔下不仅是对蒲公英的一种无限的同情与哀叹,实际上更是对我国历史上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仁人志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情景的同情与哀叹;对我国历代那些富有壮志豪情,为国为民屡建功勋的英雄们所遭受的排挤与打击心中有着万分的哀痛与不平,表达了词人一种对正义力量的讚美、渴望、期盼与呼唤 。下片在这里,词人用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笔触,写出了蒲公英四海为家,“秋来志趣向天涯”的生动形象,以及医病救人的献身精神,表达了蒲公英在生命的成熟期及晚期的志趣、价值取向与归宿 。从而以物喻人,颂扬了仁人志士志在四方,不畏艰难困苦,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发扬壮大;特别是他们最乐意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和生命,解除人民大众的困难与疾苦的高尚情操,不追求个人名利的崇高品德 。但不料其功德却家喻户晓,人民民众永远都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