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苍耳属植物 苍耳


菊科苍耳属植物 苍耳

文章插图
苍耳(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是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90厘米 。根纺锤状,茎下部圆柱形,上部有纵沟,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形,近全缘,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糙伏毛 。雄性的头状花序球形,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花托柱状,托片倒披针形,花冠钟形,花葯长圆状线形;雌性的头状花序椭圆形,外层总苞片小,披针形,喙坚硬,锥形,瘦果倒卵形 。7-8月开花,9-10月结果 。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 。俄罗斯、伊朗、印度、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常生长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田边 。
此植物的总苞具钩状的硬刺,常贴附于家畜和人体上,故易于散布 。为一种常见的田间杂草 。种子可榨油,苍耳子油与桐油的性质相仿,可掺和桐油制油漆,也可作油墨、肥皂、油毡的原料,又可制硬化油及润滑油,果实供药用 。
【菊科苍耳属植物 苍耳】(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苍耳
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别称:卷耳、葹、苓耳、地葵、枲耳、葈耳、白鬍荽、常枲、爵耳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族:向日葵族
属:苍耳属  
种:苍耳  
命名者及年代:Patrin ex Widder,1923
形态特徵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 。根纺锤状,分枝或不分枝 。茎直立不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圆柱形,直径4-10毫米,上部有纵沟,被灰白色糙伏毛 。
菊科苍耳属植物 苍耳

文章插图
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厘米,宽5-10厘米,近全缘,或有3-5片不明显浅裂,顶端尖或钝,基部稍心形或截形,与叶柄连线处成相等的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有三基出脉,侧脉弧形,直达叶缘,脉上密被糙伏毛,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糙伏毛;叶柄长3-11厘米 。雄性的头状花序球形,直径4-6毫米,有或无花序梗,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1.5毫米,被短柔毛,花托柱状,托片倒披针形,长约2毫米,顶端尖,有微毛,有多数的雄花,花冠钟形,管部上端有5宽裂片;花葯长圆状线形;雌性的头状花序椭圆形,外层总苞片小,披针形,长约3毫米,被短柔毛,内层总苞片结合成囊状,宽卵形或椭圆形,绿色,淡黄绿色或有时带红褐色 。在瘦果成熟时变坚硬,连同喙部长12-15毫米,宽4-7毫米,外面有疏生的具钩状的刺,刺极细而直,基部微增粗或几不增粗,长1-1.5毫米,基部被柔毛,常有腺点,或全部无毛;喙坚硬,锥形,上端略呈镰刀状,长2.5毫米,常不等长,少有结合而成1个喙 。瘦果2,倒卵形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主要变种近无刺苍耳:茎较矮小,通常自基部起有分枝;成熟的具瘦果的总苞较小,基部缩小,上端常具1个较长的喙,另外有1个较短的侧生的喙,两喙彼此分离或连合,有时侧生的短喙退化成刺状或不存在,总苞外面有极疏的刺或几无刺,与苍耳容易区别 。常生长于空旷乾旱山坡、旱田边盐硷地、乾涸河床及路旁 。分布于中国吉林、湖北、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新疆等省 。
菊科苍耳属植物 苍耳